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处于什么水平?

乐活   2025-01-21 12:14   浙江  
昨天那篇中美网友对账的文章,意外获得了系统推荐,结果很多不认识的人,到评论区留言骂我。
理由是,我居然质疑“东升西落”,一看就别有用心。
还有人暗戳戳地说我分不清局部与整体,个案与概率,一看就是文科生。
虽然我学的是理工科,这种言论根本冒犯不到我,但既然有人提到这一点,那咱们就用调查数据说话。
前一段时间,《经济学人》杂志推出了2024年度的国家(地区)贫富排名。
这个排名,最主要的依据,不是经济总量,比如GDP这些,更多的是“普通人生活质量”。

虽然类似“哪个国家的人最富”这种排名,通常和人均GDP高度相关,排在榜单前几名,一般都是欧美的发达国家,顶多还会有几个中东的产油国。
但这个榜单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为了让数据更能反映现实,它比较了人均GDP之后,又综合了物价和工作量这两个指标。
这样一来,虽然榜单前几名还是那些富国,但出现了些新视角。
比如美国,作为蓝星第一强国,GDP常年第一,但人均GDP的排名,就下降到第六名。
这倒不稀奇,但有意思的是,如果考虑购买力因素,也就是物价水平(举个例子,800美元在美国可以买一部iPhone 15手机,而按照汇率计算同等价值的大约5600块人民币,就买不了iPhone 15手机),那美国的排名就直接降到第9名。
如此一来,看起来膀大腰圆的美帝,不仅比不过卢森堡和瑞士这样人均GDP高的国家,甚至还不如中国……的澳门地区。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了陈平国师,提出的那个著名的不等式:

当然,即便考虑购买力因素,还是很难反映现实。
因为同样是一个月赚1000块,在有些国家是一年到头996,累死累活拼出来的。
而有些国家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有30天带薪年假,那能一样吗?
所以《经济学人》的编辑们,又综合了每个国家的劳动时长,加入了每小时工资指数。
这样一来,哪个国家人均收入高、消费能力强、干活又少,就说明这个国家是真的「富有」,普通人生活质量是真高。
于是,在加入了每小时工资指数这个衡量标准后,美帝的排名又下降了一名,眼看就要被挤出前十名了。
不光如此,很多国家的排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比利时的人均GDP和购买力“只能”排到15名,但考虑了工作强度以后……立即蹿升到第四名。
而新加坡则刚好相反。
考虑每小时工资指数以后,排名从前5一下子跌到了第13名,只能跟法国(第14)、意大利(第18)这些广大网友眼中的“问题国家”,“勉强”挤在前20的位置。
而咱们中国,排名则要稳得多。
GDP多年来一直都是世界第二,尽管算人均GDP的话,排名会跌到第69名,但这主要是因为咱们是人口大国,有十几亿人口。
至于结合购买力之后,排名又下降到第78名,比马来西亚、俄罗斯、墨西哥这些国家还靠后;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过去几十年咱们国家的发展速度很快,物价水平自然水涨船高。
当然,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考虑每小时工资这个指数以后,排名又下降到第97名”这个问题,这回答起来也不难。
说到底,咱们在脱贫攻坚战上取得全面胜利还没几年,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而且,别忘了,《经济学人》在这篇榜单的结尾,也承认了他们的排名有局限性,没有考虑基尼系数这个重要因素。
比如同样是人均月收入3000块,有些国家基尼系数比较低,是9个普通人月收入2000块,1个富豪月收入1万2,这么平均出来的。
而有的国家基尼系数高,是9个普通人月收入500块,1个富豪月收入2万5,让很多人的收入被平均了。
咱们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基尼系数是0.474(2022年),虽然比美帝的0.413(2022年)高了那么一点点;
但是众所周知,共同富裕是我们国家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平等”“公正”更是咱们的核心价值观,而美帝从没喊出跟咱们一样的口号。
此外,这种排名的数据里,还没考虑储蓄率和个人资产等因素。
据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上涨,即便是基本面承压的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实际上涨了5.1%。
这种稳中向好的局面,是包括美帝在内的国家,所不能比的。
更关键的是,做这份调查的《经济学人》,从来不是一个公正客观的杂志。
虽然咱们的四六级英语考试里,有相当比例是从这里选取阅读材料;
但这份杂志经常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某些东亚国家。
这种屁股歪了的杂志,无论写了什么,咱们都不用太当回事,对吧?

武穆的学习笔记
feed your curiosity:让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