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撰写了一份报告,探讨了在可能的台湾冲突情景中,欧盟如何借鉴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经验来应对中国。该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近年来为应对制裁所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对欧盟未来政策的具体建议。
报告的目的
报告的核心目的是为欧盟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以便在台湾海峡爆发冲突时,能够迅速而有力地施加经济制裁。作者强调,欧盟不能像在乌克兰危机初期那样被动,而是要提前制定策略,并考虑如何在冲突初期施加强有力的经济压力。特别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国际影响力远超俄罗斯,因此欧盟的应对措施必须比以往更有针对性。
假设背景
报告基于中国近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态度,并假设中国可能采取最严重的军事行动,如对台湾地区进行海上封锁或全面进攻。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多次表示“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目标,并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在2023年警告称,中国军队已被要求在2027年之前为可能的对台行动做好准备,这一背景促使欧盟需要未雨绸缪,制定相应的经济制裁方案。
情境推演与中国的防范措施
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为防范西方制裁所采取的多项措施。近年来,中国加快了“去美元化”进程,将更多的外汇储备转为非美元资产,并减少了对SWIFT国际银行支付系统的依赖。其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和本土跨境支付系统CIPS,使中国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摆脱了对西方金融基础设施的依赖。此外,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合作逐步深化,特别是在能源和高科技领域,这些措施为中国在面临西方制裁时提供了应对手段。
报告指出,虽然中国在金融领域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力”,但其经济依赖出口,尤其是对欧盟和其他G7国家的出口,这仍然是中国的经济命脉。每年有数千万中国工人依赖出口行业谋生,其中约40%的出口流向欧盟和G7国家。因此,欧盟可以通过对关键出口产品(如电子设备和低端消费品)实施贸易制裁,重创中国经济。这类制裁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进一步威胁中国的社会稳定。
政策建议
为了有效应对中国在金融方面的制裁防御,欧盟需要转向更具威慑力的贸易措施。报告建议,欧盟和七国集团应采取“迅速、全面”的策略,而非逐步升级的措施,这样可以避免中国有时间进行调整。具体措施包括对中国产品实施高额关税或直接限制其进口,尤其是在消费电子产品和低端制造品领域。这类产品在2023年占中国出口的很大比例,对欧盟市场至关重要,实施禁令将直接削弱中国经济的稳定性。
应对制裁规避与美国次级制裁的挑战
报告还分析了制裁规避问题,指出中国可能会利用中转贸易的方式,通过非制裁国家绕过制裁。例如,蒙古、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可能成为制裁规避的中心,帮助中国继续进行国际贸易。欧盟可以采取严厉措施打击这些行为,特别是针对协助规避制裁的金融机构。此外,报告提到,美国可能会施压要求欧盟采取次级制裁,迫使全球其他国家在中国与西方之间选边站,但欧盟应保持谨慎,避免因次级制裁破坏与非制裁国家的经济合作,进而削弱整体制裁效果。
报告建议,欧盟可以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施压非制裁国家,促使它们减少与中国的合作。例如,限制与这些国家的金融合作,切断对其开放的外汇掉期额度,向这些国家传达与中国走得太近将带来的严重经济后果。
争取私营部门与公众支持
为了最大化制裁效果,欧盟必须争取私营部门和公众的支持。报告建议,欧盟应与各行业建立紧密联系,为受制裁影响最严重的行业提供经济支持,类似于疫情期间的纾困措施。此外,欧盟必须进行高效的宣传和公关,解释制裁的必要性及其对欧洲经济的保护作用,并反驳可能的虚假信息和宣传攻势。
报告还提到,乌克兰危机的经验显示,虚假的夸大宣传只会削弱公众信任。因此,欧盟必须采取透明和务实的沟通策略,向公众传达真实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制裁的实际效果与长远意义。
总体结论
这份报告强调,尽管中国在金融制裁方面已有所准备,欧盟依然可以通过限制其对欧盟市场的出口发挥巨大的经济影响力。作者呼吁欧盟尽快采取措施,提前制定应急计划,并与G7国家协调,做好与中方的经济博弈准备。通过全面、快速的制裁,欧盟可以增加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迫使其在台湾问题上三思而行,同时确保欧洲自身的战略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