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大“不听话”,总玩手机,其实是内心在“求救”,很多父母都忽略了

健康   2024-09-14 08:55   四川  

你的孩子沉迷玩手机吗?

在城市里,小学就配备通话手表、中学就用手机的情况不在少数。

但怎么“控制”玩手机的时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有时候,父母越是禁止,孩子反而越去做


01
一个手机
就能引发一场大战

好友说,开学才半个月,老师就“打报告”,说孩子上课走神、经常瞌睡,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联想到暑假时,孩子总是沉浸在手机里无法自拔,上学也每天背着手机去,可想而知,状态不好多半和沉迷手机有关。


好友本想来一次亲子谈话,没想到刚起个头,孩子就发起了脾气,根本谈不下去。

对此,我深有同感。

有段时间,二宝说其他小朋友都玩手机上的《x仔游戏》,黏着我也要玩会儿,正好我那段时间特别忙乱,状态不佳,又想省心,就下载安装了让她玩儿。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向我要手机,不给玩儿就发脾气

我想过严格监督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设闹铃,可到了时间点根本停不下来,强行停止,势必会引起一场大战

就算放下手机,孩子的心思依然在手机里,什么都不愿意干。

现在上学了,每天放学回家就算写作业,也是东摸摸西瞅瞅,根本静不下心来专心地学习。

刚开始,我会板起脸发火,但是在经历过最初的暴躁后,我也忍不住开始焦虑:孩子如此沉迷手机,是不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孩子屡教不改,是不是我教育太失败……

一个人的时候,难免越想越偏。

直到李辛老师的一句话点醒我。

李辛老师说,小孩子或者大人对一样事情上瘾,其实是因为他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没有真实的、深刻的交流。


02
孩子得不到的关注和爱
只能从手机里找

在李辛老师的讲述中,也有这么一个有相同困扰的妈妈。

这位妈妈说,孩子以前爱运动、爱玩,很阳光,可是丈夫去世后,自己忙着打工,只能把孩子给老人带,结果才两个月,孩子就变得沉迷手机,脾气暴躁,只要需求没被满足就打人。

李辛老师说,这一代部分老人没有机会发展出相对清晰的自我意识、充沛和理性的思考,慢慢内心就封闭了。

而孩子不像大人,喝酒吃饭说说话就满足。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充分交流的,不一定需要具体的形式,但心理上需要足够的关注和真实的情感交流。


如果这种需求现实中得不到,那么手机的出现,就给了他一个美丽新世界。这个世界里,他有自己的、相对不受打扰的内在建构。

这个听上去真的很残酷,却也很现实。

像我的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不就是因为我“忙”,又想“省心”吗?

所以,沉迷手机有时候压根不是孩子的问题,实实在在和家长有关。


03
手机能给孩子的
很多时候父母也能给
关键在于想不想

这一天,孩子又要手机玩游戏,我很爽快地递给她。

不同的是,这次我没去忙,而是在她身边仔细看她玩。

看了好一会,我开始尝试把自己变成她的“同盟”:

“笑笑,《x仔游戏》这么吸引你,我也想玩玩看,可这个该怎么玩呀?”

孩子一听我也感兴趣,放下了戒备,开心地边操作边讲解。

我一边频频点头表示受教,一边动起了小心思。想起孩子曾经说过,最怕像曾经遇到过的一个小孩子一样,从小就戴眼镜,也许可以从这里入手:

“这个游戏真好玩,不知不觉就会玩很久,我们宝宝的眼睛可咋办?咱得想个办法。”

果然,提到自己最可爱的眼睛,二宝立马警醒起来,也开始歪着小脑袋想办法:

“那我在纸上画出游戏场景,再画我喜欢的小人儿形象,妈妈,以后您能和我一起玩吗?”

“当然愿意啦!听着就很有意思,你还可以自己去不断升级游戏的关卡。”

孩子眼睛一亮,“我要设计我的游戏去了”。扔掉手机,噔噔噔就跑了。

然后就看到二宝用作废的A4纸,剪剪画画、一条一条连在一起,尽量还原和游戏场景一样的关卡,还学着游戏里,设置了不同的奖励、陷阱。

把屏幕中的内容搬到现实,还是从自己手下诞生、成型的,光这一点就让孩子兴奋不已。

创造过程中,孩子劲头十足,专注钻研,总有奇思妙想迸发出来,不断创造出新的版本,怎么都玩不腻。

在陪玩的过程中,我也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看我的目光多了信任和爱。

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我开始寻找各种办法把她的注意力从手机转到现实。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家务的选择上,我觉得也有讲究。

和自己关系不大的,孩子没兴趣;
太细碎的,孩子烦;
时间太长、太累的,孩子容易半途而废。

我经常做的,就是招呼孩子和我一起制作美食。

自己做出来,自己吃,孩子可喜欢了。

比如包饺子,尽管环节很多,需要择洗菜、切菜、和面团、调味拌肉馅儿、擀皮、包、煮,每个环节还要认真专注、静气凝神,但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而且是做给自己吃,孩子自然就有了兴趣。


擀饺子皮的时候,二宝就和擀面杖、饺子皮较上了劲儿。

她追求完美,尽量把每一个小面团子揉圆、摁扁、擀薄擀圆、包馅、捏紧……感受着面团柔润的手感、闻着馅料、酱油、芝麻油的香气,不仅让她感知到五味调和之美,最后擀出圆圆的饺子皮那一刻,简直比得了老师夸奖还高兴。

还有烤蛋糕、面包,二宝不仅时刻关注它们在烤箱里慢慢长大、麦香溢出来的过程,每次吃的时候也是格外满足。

她告诉我:“自己做家务”是最好玩的游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做家务当然也需要“升级”:

比如放手让孩子收拾自己的书桌、打扫房间,提升她的归属感,责任感。

当孩子清理完杂物、收纳归类好物品,心里会和环境一起变得清明,在整洁的环境里学习,不容易分心,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更多时候,我还会鼓励孩子和朋友去户外玩。

有次放学后,二宝被小伙伴约着到公园打羽毛球,打完一个小时后又步行回家。

一路上聊着天,感觉孩子精神状态没有疲惫,反而更饱满了,还计划着回家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我原本心里想着,如果孩子要求玩会儿游戏就让她玩会儿,可孩子压根没提到这件事。

有了朋友的陪伴,有了运动的乐趣,这之后没有刻意限制手机的使用,孩子却自然而然地很少用。

我的目标也达成了:让手机成为孩子生活、学习的好帮手,而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最后
关于文中说的
小孩子或者大人对一样事情上瘾,其实是因为他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没有真实的、深刻的交流

你有什么想法呢?
留言说说吧


更多好文
别错过秋天这个“养肺”水果,温阳止咳不寒凉,能帮我们把“肺”变强
要想一整个秋冬“不咳嗽”,现在开始吃对它,清肺排毒,好好“刷”掉脾肺垃圾



作者简介:暖阳,70后中医粉,俩宝妈妈,热爱传统文化,推崇和践行与自然同频的顺时生活,愿余生将中医文化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爱己,助人。



文 | 暖阳
编辑 | 小五
校对 | 叶子


羊爸爸
用生命引领生命 • 羊爸爸育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