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的力量有多大? | 你身边的政治学Siri

文化   其他   2024-11-01 20:45   四川  


      本期政治学的Siri带给大家的是有关国家认同的内容。

何为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具有差异性族群成员通过相互承认结成“国家”这种政治共同体,并将其作为自己情感和身份归属的自觉认知。国家认同是一种具有政治性、普遍性、理性选择的一种认同形式。这些属性,是由现代国家中国家认同的对象的性质,国家认同的主体身份,国家认同得以形成的方式,以及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与制度体系的形式与地位决定的。

      

      在抽象层面,国家认同更偏向于从政治角度理解——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于哪个国家,所归属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认知,以及个人或群体在确定自己的国家归属、政治身份后,对这个国家的政治权威、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和过程长期表现出的理解、赞同、服从和支持,既是一种内在的、具体的心灵性活动,同时又有相应的外在行为表现,即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从国际层面看,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后,其主权独立性和完整性、政府和政治体系及领土疆域为国际社会中他国所承认,人们产生了“我应当归属于这个国家”的身份感。

图源自网络

国家认同的发展进路

     在初版于1966年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中,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首先论述了“国家的认同意识"问题,并将其界定为“对政治共同体的支持问题”。在他们看来,“国家的认同意识问题”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而“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国家的认同意识问题”,就是政治文化中的“体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认同概念和相关问题受到关注并凸显,则与鲁恂·W·派伊在1966年出版的《政治发展面面观》一书直接相关。在该书中,派伊指出,政治发展会遇到许多危机,其中“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危机是由认同感的获得引发的。一个新国家中的人民必须把他们的国家领土视为家园,他们必须认识到作为个人,他们的人格认同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其按领土划界的国家的认同定义的。在大多数新国家中,传统的认同方式都是从部族或种姓集团转到族群和语言集团的,而这种方式是与更大的国家认同感相抵触的。”于是,便产生认同危机。此外,政治发展还会遇到合法性危机、贯彻危机、参与危机、整合危机和分配危机,这些问题合起来并称为政治发展的六大危机。

《政治发展面面观》源自网络

国家认同的重要性

1、国家认同关系到政治合法性问题

       

      国家认同就是人们对其所属的国家的认可与服从,指对国家基本制度、政治体制的权威性承认,是公民对以宪法为基础的国家政权系统、法律体系的同意、赞成与支持。这种认同对象决定了其关涉到政体合法性问题,只有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国家的组织、制度与法律体系获得了公民普遍的自觉认同时,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才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基础。戴维·伊斯顿指出国家政权的合法性主要来自“散布性支持”,它有三种实现方案:“第一,努力在成员中灌输对整个典则及在其中任职者的一种牢固的合法感;第二,乞求共同利益的象征物;第三,培养和加强成员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程度。”显然,在国家认同、国家的合法性与国家内部的安全、团结和稳定要求三者的关联中,伊斯顿看到了隐于其中的心理动力学的力量——国家认同的力量。


      现代国家认同的形成就是民族国家的合法性逐步确认的过程。在国内,国家通过提供安全、秩序和正义等公共产品而赢得民众的认同,获得内部的合法性;在国际社会中,通过赢得国家主权地位而获得外部的合法性。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得以存在,是因为它是合法的,并拥有主权。从国家内部合法性的向度来看,国家认同与国家政治合法性之间是一种互证互进关系,任何国家的国民是因为国家政治系统及其运作合理合法才认同该国家组织实体,国家也正是凭借国民的这种认同和支持来证明并增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同时,这种国家存在的合法性反过来又增强了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从而使国家统治得以巩固,安全得以保证。


2、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和前提,是现代国家维系和繁荣的保障

       

      这是由现代国家的三大基本特点所决定的,其一,它以现代社会为基础,以构成国家的每个人拥有政治平等的政治解放为历史和逻辑前提;其二,它以现代国家主权为核心,以建构全体人民能够共享并获得发展保障的国家制度体系为基本的组织框架;其三,它以公民权的保障为机制,将社会的全体成员聚合为具有共同政治纽带的共同体,即民族或民族国家。现代国家的这三大特点,决定了构成国家的人民的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既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与前提,也是现代国家维系和繁荣的保障。由此可以断言,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的生命所在,失去了国家认同,现代国家也就失去了所有意义。


3、国家认同关系到政治发展问题

      

      在《政治发展面面观》中,派伊指出,政治发展会遇到许多危机,其中“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危机是由认同感的获得引发的。一个新国家中的人民必须把他们的国家领土视为家园,他们必须认识到作为个人,他们的人格认同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其按领土划界的国家的认同定义的。在大多数新国家中,传统的认同方式都是从部族或种姓集团转到族群和语言集团的,而这种方式是与更大的国家认同感相抵触的。”于是,便产生认同危机。

    

      国家认同是“个体理性建构与社会结构性制约双重作用的结果”,也存在非理性情感因素作用。当个体在以民族国家为对象的支配逻辑中无法获得意义来源时,即会产生“合法性认同”危机,或者形成以外在对象为指向的“拒斥性认同”,或者以反支配的力量改变权力结构形成“重新规划的认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弱化国家内部团结,甚至引发失序和分裂。


4、国家认同的构建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文化、利益的多元共同体,具有内在同质性要求。亦谓国家与社会稳定,一则要求政治制度、法律规范和经济要素等“硬”力量的维系和保障;另则要求广大国民对国家这个政治实体的一致感和共同体感等“软”力量的支持。于国民而言,后者即谓国家认同乃每一成员应有的内在品质,此为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之心理基础和重要条件。换言之,国家认同与国家、社会稳定成正向关联,国家认同程度越高,社会越稳定,国家越安全。当然,一旦国家认同出现危机,必然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性。


      在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中,国家的政治建设是核心,经济建设是基础,文化建设是支撑,而广大国民国家认同的确立则为现代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铺垫一体的心理基础,即为现代民族国家建设提供重要的心理保障。也因此,国家认同建构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建设题中之义。从理论角度说,国家认同的确立,使国家政权组织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能获得来自作为国家基础的广大民众的信任、服从和支持。由于这种信任和支持是民众之于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等自觉认同的结果,是广大民众自愿且积极的行为,所以国家认同也就成为广大民众在实践中直接或潜在的驱动力量。


参考文献:

[1]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08):22-46.

[2]鲁恂•W.派伊著,任晓等译. 政治发展面面观[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3]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沛霖、郑世平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 2007.



作者 | 王   宏

审核 | 张   静



政治学的困惑
以政治学的思维,看待困惑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