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码时,需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既有的思维和研究界的“定见”,从而避免格莱瑟所言的:
“一个规范的预测,一个有学问的事先假设,一个范式性的预测,一个文化组织。”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由社会学家巴尼·格拉瑟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于1967年提出(Glaser&Strauss,1967)。扎根理论旨在从经验归纳出理论,强调从实时数据出发而非从理论出发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不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比较、编码和不断进阶的编码找到概念之间的关联,最后勾勒出初步理论,将其返回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并不断的精细化。
扎根理论的五个步骤
#开放式编码#
本环节的操作是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category),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牢记自己的原初研究目的,同时留有余地让那些事先没有预想到的目标从资料中冒出来。这一环节将形成“开放式编码范畴表”。
#主轴编码#
二级编码又称关联式登录或轴心登录。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这些联系可以是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语义关系、情境关系、相似关系、差异关系、对等关系、类型关系、结构关系、功能关系、过程关系、策略关系等。在轴心登录中,每一次只对一个类属进行深度分析,围绕着这一个类属寻找相关关系,因此称之为‘轴心”。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有关各个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应该变得越来越具体。这一环节将形成“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表”。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又称核心式登录,具体步骤是明确资料的故事线中的主类属和次类属,对其类属和维度进行描述,以此检验已经建立的初步假设,之后填充需要补充或发展的概念类属并挑选出核心概念类属,在核心类属与其他类属之间建立起系统的联系。在分析开始前找到一个以上的核心类属,可以通过不断比较的方法,将相关的类属连接起来,剔除关联不够紧密的类属。这一环节将形成“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表”。
#理论饱和度检验#
经过扎根后利用剩下的1/3的深度访谈资料做理论饱和度检验,通过深入分析和不断比较后,若没有再挖掘出新的能够影响核心范畴的概念和范畴,则可以认为,该模型达到理论饱和。
#理论构建#
在理论饱和度检验完成之后,通过对所形成范畴的的概括归纳和核心范畴的挖掘将构建和发展出一个全新的行为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文本阐述和研究发现的说明,形成有独创性的理论。
悬置“偏见”与“定见”
真实与经验 / working
扎根理论强调只有建立在真实生活经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理论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因此主张研究者应避免理论预设,而应从信息丰富的访谈资料入手,对资料进行缩减、转化和抽象,形成核心概念以及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范畴,从而建立起来来自访谈对象真实社会生活、但可以应用于更广泛人群和社会的理论。因此在编码时,需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既有的思维定式和研究界的“定见”,从而避免格莱瑟所言的“一个规范的预测,一个有学问的事先假设,一个范式性的预测,一个文化组织。”(Glaser,B.G.Doing Grounded Theory:Issues and Discussions.Mill Valley:Sociology Press,1998.p.81)
自由而开放 / working
(项飙,吴奇,《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2020)
在展开扎根理论研究时,最重要的是保持自由而开放的态度,形成对所关注问题的自然呈现(emergence)。研究者应从一个包含生命周期兴趣的研究领域出发,而不是一个事先设想的问题,这与项飙“把自己作为方法”的研究有共通之处。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04):58-63+73.
[2]王建明,贺爱忠.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一个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04):80-89+99.
[3]刘鲁川,李旭,张冰倩.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12):100-106+51.
[4]孙晓娥.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6):87-92.
[5]项飙,吴奇.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
审校|赵炜恒
(部分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