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水春涛(芦圩镇宝水村委田垌):
在城南,有一条名为宝水江的河流,它环绕着城市,就像一条腰带。每当春天来临,江水随着雨水的增多而上涨,波浪中仿佛泛着桃花的色彩;两岸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杨树(甤杨,这里指杨树茂盛),它们相互掩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镜湖秋月(新宾明镜市场):
明镜湖位于城东大约三里(约1.5公里)的地方,坐落在新宾镇的合岭村和良范村之间。数十年前,这里的湖水清澈得可以照见人的影子,湖中种满了荷花,风景极为优美。秋天的夜晚,当月亮明亮时,湖面像一片广阔的碧玉,与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相比也毫不逊色。然而,在咸丰(1851—1861年)、同治(1862—1874年)年间之后,湖水逐渐干涸。如今,这里已经被开垦成了田地,只能看到百亩的平原和如云的香稻,再也看不到明镜湖原本的面貌了。
鞍山夕照(白岩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城西二十里(约10公里)的地方,坐落在大仙乡白岩村的后面。山上有两座山峰并肩而立,远远望去就像马鞍一样。每当太阳西落,云雾缭绕,树木苍茫,夕阳的余晖在西风中摇曳,平添了几分诗意。如果这里能再加以人工点缀,完全可以与杭州的“雷峰夕照”相媲美。
石壁朝霞(大桥石壁村):
石壁山在城东三十里(约15公里)的地方,位于廖平乡石壁村的外围。群山耸立,翠绿欲滴,排列得像屏障一样。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时,山石上的古色呈现出斑斓的色彩。一抹秋烟缭绕,天空仿佛打开了画轴,等待着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点缀这座名山。这里正期待着骚人墨客的到来。
迎晴淑女(清平水库内的仙女峰):
仙女山,坐落于城西三十里(约15公里)的仙佑乡洛阳村背后。这座山峰突兀而起,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山水相依,景色宜人,仿佛大自然的美景都在欢迎人们的到来,让人心生欢喜。相传,很久以前,有仙女在山腰显现身影,这或许是山川的灵气幻化成人形,以此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声。真是奇妙啊!
消暑葛翁(白岩葛翁岩):
葛翁岩位于城西十五里(约7.5公里)的大仙乡白岩村后面。这个岩洞深邃幽静,里面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石头。岩洞中有一眼石泉,泉水满满却从不溢出。取来饮用,感觉凉爽透心,沁人心脾。知州葛翁曾在岩上修建了一座亭子,作为他公务之余游憩的地方,因此这个岩洞得名葛翁岩。民间传说,姚清溪曾在这里烧制丹药,炼制不死之药,后来他得道成仙,将自己的剑葬在这里,白日飞升而去。虽然这些传说听起来有些怪诞,但老一辈的人都口口相传,说得有板有眼。
前人广西中区巡防司令吕春琯先生游览葛翁岩时,曾题写对联:“与诸君同游竟日,共话武安,家世太傅流风,因知泗水宗支,兹分一派;问仙人去自何年,空留丹灶,常温白云无恙,合让香山俎豆,独有千秋。”知事詹鸿逵也题写了对联:“此处擅邱壑之奇,环万顷膏腴,千家烟火,仰观层峦耸翠,俯瞰飞阁流丹,不觉手浮太白;我来值青黄之际,喜天成祠宇,地辟町畦,闲话仆射当年,细寻真人遗迹,恍如躬历东岩。”
鹤观灵泉(马王白鹤观):
白鹤观,坐落于城南三十里(约15公里)的武中乡沙井村旁。这里层峦叠嶂,洞口云雾缭绕,百米高的飞泉如同一条澄澈的碧玉般倾泻而下,真是壮观的景象。山巅上有一块牛石被埋没,荒烟弥漫的崖下,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马蹄形的痕迹。昔日,有人在这里建造了庙宇,作为修行的地方。某位缙绅先生题写了“洞天福地”四个字,真是恰如其分。在祭末的秋九月,朱昌奎重游白鹤观,并在壁上题诗:“久坐忽悟禅,扶筇(qióng,竹杖)访兰若(寺庙)。行行近鹤观,径曲亦如昨。拾级上山腰,豁然开小阁。老僧早圆寂,丹灶犹余药。返视西斋桂,繁英正灼灼。”
马潭烟雨(马潭圩):
马潭,位于城东二十里(约10公里)的马潭圩旁。这里有一泓碧绿的池水,几只沙鸥点缀其间,丰茂的草木和长长的树林环绕,一抹轻烟飘渺。在春秋佳节时,漫步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昔日,人们常常在暮春三月时,聚集梨园子弟(戏曲演员)在马潭畔,共同欣赏春台(春季的风景)。解元(科举考试中乡试的第一名)谢宝树曾题写对联:“马足捷而凌云,方将曲咏霓裳,和众仙于大罗天上;潭水清兮浴日,谁是名留凤岭,补新诗于八景图中。”
回风塔:
回风塔位于城东四里(约2公里)的龙岭上。这座塔是在清光绪丙子年(1876年)由知州叶茂松主持建造的。塔高七丈(约23.3米),宽约一丈(约3.3米),从塔基到塔顶共分为七级,形势壮丽,雄伟地屹立在一方,是宾邑的一项巨大工程。然而,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塔被雷电击中,崩坏了一角。后来,知事陆之璜和朱璠熙先后拨款进行补修,才恢复了原来的面貌。陆知事还为此事撰写了文章,记载在“文学”中。叶茂松知州曾为回风塔题写对联:“秀气凌云,天上星辰俱动;祥光耀日,人间将相迭兴。”
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合岭村公所计划在塔周围的空地上开辟为绿野公园。然而,工程还未完成,日军便侵占了这里。南海的张中武曾游览回风塔,并作诗云:“摩碣凝眸悟本由,桑田已改镜湖秋。江山代有人才出,合岭村中隐故侯。”朱昌奎也在秋日游览回风塔时作诗:“七级崚嶒塔,参天势自雄。万山皆拱北,百水尽朝东。古树翳云日,晴岚接太空。将军曾驻马,剑气化长虹。”相传杨文广将军曾在此地驻节。
邑人蒙恩涵也曾游览回风塔,并作诗赞美:“沧海横流一柱支,浮屠遥望壮威仪。淋漓气势如椽笔,摇曳花枝入碧池。四面云山皆画本,半江风月诗塔词。而今补却天工阙,代有贤才巩国基。”
寨泉:
鹰寨泉位于城东二十五里(约12.5公里)的大桥圩外,鹰寨岭的西麓。泉口宽广,大约有一丈(约3.3米)见方,水源从地下喷涌而出。泉水在外面积聚成了一个小湖,湖面广阔,大约有四亩(约2667平方米)大小。湖水深度约为一尺(约0.33米)左右,清澈见底。这里夏天凉爽,冬天温暖,非常适合游泳。当湖水泛滥时,它会流入大桥江,为周围的农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清代的拔贡(科举制度中选拔优秀生员的一种方式)邑人韦培章曾咏叹鹰寨泉,作诗云:“清水滚滚浪悠悠,桥下银涛昼夜流。两岸晓烟迷寨岭,一犁春雨洒渔舟。骑驴倒影空波面,饮马投钱过渡头。此去仙源应不远,潇湘风月上瀛洲。”
朝霞岩:
朝霞岩,俗称三仙岩,坐落在城东三十里(约15公里)的廖平圩外。这里群山峭立,岩洞仿佛是天然形成的门户。它与石壁山相对峙,景色壮观。岩内空间广阔,大约有半亩(约333平方米)大小,明亮得如同大厅一般。在岩洞的左侧,有一块圆形的石头,像桌子一样,可以供人坐卧。
昔日,有人用“活活泼泼地,空空洞洞天”来形容这个岩洞,非常贴切。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夏天,县长朱昌奎曾携同邑绅陆澄甫等人游览这个岩洞,并倡导捐款进行修建,将其改名为“朝霞岩”。朱昌奎还在石头上题诗:“云山四面碧玲珑,洞壑幽深见化工。前度磨崖人老去,岩花无语夕阳红。”
龙岩:
龙岩位于城东九十里(约45公里)的黎塘圩外。这里丘陵起伏,蜿蜒绵延半里之遥,芳草萋萋,垂杨依依,别有一番天然情趣。在龙头山下,便是龙岩的所在。龙岩的入口仅容一人通过,但进入内部后,空间却变得十分广阔,可达数丈(约3.3米至10米)之宽。商人徐春记曾捐款对龙岩进行修建。到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邑绅(本地的绅士或名流)卢焱山、梁瀚嵩等人又发起捐款,他们在龙头山和龙珠山两山之间开辟了龙岩公园,修建了道路,建造了亭子,并广泛种植了花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寻幽探胜的绝佳去处,游客们络绎不绝。
八仙岩:
八仙岩坐落在城北三十里(约15公里)的邹圩乡白松、古莲两村之间。这里群峰拔地而起,形势雄伟秀丽。清水河环绕在岩下,为八仙岩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气。岩内空间广阔,可达数亩(约667平方米至2000平方米)之大,足以容纳千人。在八仙峰上,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象棋盘,相传这里是仙人下棋的地方,因此岩洞得名八仙岩。到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邑绅王竞存、林大材等人发起捐修八仙岩,并在岩下建造了“同咏亭”。昔日这里曾是荒烟蔓草之地,如今却已经变得遍地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