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时期思恩府疆域图(点击可看大图)
《府志》本府
思恩府的行政中心(治所)位于城中稍微偏南的位置。它的后面紧靠着蜿蜒山,前面则有狮子岩拱卫。四周山峰层峦叠嶂,左右两侧的山冈环绕,东西两条河流在南边交汇,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片秀丽的区域。
在行政中心内,中间是师帅堂(师帅堂是当时的一个行政或军事机构),西边是清军厅(清军厅是负责管理军队或军事事务的机构),东边则是经历司师帅堂(经历司是当时的一个行政职务或机构,与师帅堂有关联),经历司师帅堂后面是思补堂。再往东是丰积库(是储存物资或财富的地方),西边则是外书舍(是处理文书或教育事务的地方),外书舍后面是知府宅师帅堂(知府是当时的行政长官,宅师帅堂是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西边原来还有龙亭库(是与皇家或官方有关的物资储存地),师帅堂前面,左右两侧有两庑(庑是古代官署中的侧屋,用于办公或居住)和六房(六房是指六个不同的办事机构或部门),中间是露台和甬道(甬道是连接两个地方的狭窄通道),露台甬道左右有皂(皂是指差役或仆人的住所),还有隶刑杖亭(是执行刑罚或审判的地方)。南边是仪门(仪门是古代官署的正门,用于举行仪式或接待宾客),东边有土地祠(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和寅宾馆(寅宾馆是接待宾客或官员的住所),西边则是司狱司(管理监狱或司法事务的机构)和常平仓(储存粮食以平抑粮价的地方)。监狱位于司狱司旁边,正南边则是大门。
清军厅和司狱司都位于思恩府的行政中心内。
思南协守府的副将(协守府副将是负责协助防守的军事将领)的衙门(衙门是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位于行政中心后面的西北角。原来这个分司协镇(分司协镇是指一个协助镇守的军事机构或职务)是驻扎在南宁府的,但在清朝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开始,它移驻到了思恩。
守备署(守备署是负责防守或军事准备的机构)位于行政中心后面。
千总衙(千总是古代的一个军事职务,衙门是其办公的地方)位于城外。
把总衙(把总是古代的一个低级军事职务,衙门是其办公或居住的地方)位于东门外面的营房内。按照明朝时期的制度,思恩府后面建有九个土巡检司(土巡检司是当时的一个地方行政或军事机构,负责巡查和治安),每个月都有一个司带领土兵到府里驻扎守卫。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守卫城池,二是让土兵们观察学习汉族官员的威仪,这是一种笼络和控制土兵的策略。然而,在明朝末年,这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相传兴隆土司的韦承业统领土兵作乱,将明朝时期的旧制碑文以及九个土司的衙署都焚烧殆尽。现在,在原来的地方建立了营房,供官兵们居住。
外州县情况
武缘县治:该县的行政中心最初建于明朝洪武初年,位置在城东门内。到了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知县李先春将其迁移到了南门内。行政中心内,中间是县堂(县堂是知县办公的地方),右边是龙亭库(是储存官方物资的地方),两廊则是吏书舍(吏书舍是处理文书或行政事务的地方)。县堂前面是仪门(正门,用于举行仪式或接待宾客),左边有寅宾馆和土地祠,右边则是狱房,狱房外面是大门。大门上面是谯楼大堂(谯楼是古代城门上的楼,用于守望或举行仪式,大堂则是知县办公或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后面建有穿堂(连接两个地方的狭窄通道或房间),穿堂左边是库房,里面是县衙(知县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县衙左边有仓廒(储存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地方)及后衙(是知县或官员的私人住所或办公区域),但这些建筑后来都颓坏了。到了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知县庄振徽进行了重建。
典史衙:位于县行政中心的左边,有一座三间房的厅堂,后面还有一座三间房的后衙。
教谕廨和训导廨:都位于旧学址上,前后各有三间厅堂。教谕和训导都是古代教育系统中的职务,负责教育和教学事务。
分司署:位于县行政中心的东边,有一座三间房的正堂,一间穿堂,以及三座后堂。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知县郑学醇进行了修缮。
城守:原本没有建立专门的衙门。但在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知县庄振徽和千总江辉共同捐资购买了民舍,并将其改为了城守公署(城守公署是负责守卫城池或军事事务的机构)。
黄桐驿、朱沙驿、白石驿:这三个驿站都已经圮废(圮废是指建筑或设施因年久失修而毁坏或废弃)。
覃李公馆:位于城东四十里的覃李村,是知府侯国治建造的。
上司公馆:位于城东门内。
府教场和县教场:府教场位于东关外,有一座三间房的演武厅,前面有抱厦(抱厦是建筑前面突出的部分,通常用于遮阳或避雨),后面退座的长宽与厅堂相同。县教场原本位于北门外,但在明朝隆庆初年,知县钱盛将其移到了城东的红泥岭。然而,这个教场后来也圮废了。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知县郑学醇重建了县教场。
常平仓:原本位于府行政中心外面,但在明朝末年因战乱被焚毁。后来,在府大门内建了两所瓦屋,共六间房,作为新的常平仓。这些仓库是用来储存粮食以平抑粮价的。
预备仓:位于县南边,有一座官厅和一座三间房的仓廒。每年,该县都会自理积谷二百石(石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用于衡量粮食等物品的数量)以备不时之需。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知县黄约进行了修缮。
养济院:位于北门外,是用来收养孤寡老人或贫困人口的地方。
乡约所:位于城内,是当时的一个地方行政或自治机构。
西隆州治情况
西隆州的行政中心由于是新设立的,所以起初只是用茅草和土块搭建的简陋房屋,仅仅能够遮风挡雨。根据之前的知州石笃生的详细规划,原本打算在扁牙的坝楼山建设州署。但后来,位置改为了本州的砦凶山。
州署的大门朝西,大堂有四间房(楹是古代计算房屋间数的单位,这里指四间房的大堂),大堂后面是一条通道(川是指连接前后堂或不同区域的通道),大堂左边是仓库,右边是库房。两廊则是书吏舍,用于存放案卷和文书。最后面有一座楼,是知州的廨堂(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州署的外面是大门,大门上面设有谯楼(城门上的楼,用于守望或举行仪式),南北两侧则是衙役的班房(衙役是古代官署中的差役或仆人,班房是他们办公或居住的地方)。
州同署:有一座朝西的大厅,共有三间房。大厅前面是大门,后面则是廨(是州同办公或居住的地方)。
州判署和吏目署:由于还未正式建设,所以目前只是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作为临时办公地点。
守备署:大门朝北,有一座大堂。大堂后面有两廊,两廊后面是廨堂(是守备办公或居住的地方)。西边是千总署(千总是古代的一个军事职务,署是其办公的地方),西南边则是千总的廨。正北边是大门。
西林县署:建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位于城中偏东的位置,大门朝东。行政中心内,中间是大堂,共有三间房。大堂后面是川堂(是连接前后堂或不同区域的通道,这里也指有三间房的川堂)。左边是仓库,右边是库房。川堂后面是知县的廨堂,共有三间房。大堂前面左右两侧各有六房吏役(吏役是古代官署中的办事人员或差役)。前面是仪门(正门,用于举行仪式或接待宾客),周围都筑有土垣(土垣是用土筑成的围墙)。正东边则是大门。
县丞署:也建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位于城东门内,大门朝东。厅廨(县丞办公或居住的地方)前后有两层,每层各有三间房。周围都筑有土垣。
典史署:同样建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也位于城东门内,大门朝东。厅廨前后有两层,每层各有三间房。周围也都筑有土垣。
驻防守备署:建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位于城西门内,大门朝南。堂署(守备办公或居住的地方)前后有两层,每层各有三间房。周围都筑有土垣。
千总署:建于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位于城南门内,大门朝东。堂廨前后有两层,每层各有三间房。周围都筑有土墙(土墙是用土筑成的墙,与土垣类似,但可能更厚实)。
白山土司署:
原先位于乔利墟旁边,但由于遭受兵变,已经瓦砾无存。现今已迁移到陇兔村,搭建了茅草房,与民众混杂居住。
兴隆土司署:
最初建立在乔利,但兵变之后几乎被完全毁坏。现在在芦河城头的渌河村建起了两座草署,既有堂又有舍,与民众共同居住。
定罗土司署:
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位于木城头,大门朝南。行政中心内,中间是正厅,左右两廊是书役房舍(书役是古代官署中的办事人员或差役,房舍是他们办公或居住的地方)。外面是大门,大门上面是谯楼。正厅后面是中厅,中厅左右两侧各有房间,作为书室和客舍。最后面是土司的廨堂(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东西两侧各有厢房(厢房是正房旁边的房间,通常用于居住或储物)。然而,在明朝末年的兵变中,这些建筑都被倾毁。如今尚未能修复,司治(是指土司的临时办公或居住地点)已迁到西侧的一座茅草屋,茅草屋前后有两层,每层各有三间房,与民众混杂居住。
旧城土司署:
也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位于八峰山下,居于城中。有一座门楼,一座大堂,两座两间房的中堂(中堂是指位于正中的房间或建筑,用于举行重要活动或接待宾客),以及一座后廨(后廨是指位于后面的房间或建筑,用于办公或居住)。后廨有四间余房,但没有仓库和侧舍(侧舍是指位于旁边的房间或建筑,用于储物或居住)。
下旺土司署:
原先建立在首城头内,但由于明朝末年的兵变而被焚毁塌陷。在顺治戊子年间(这里是指顺治五年的干支纪年,即公元1648年,但干支纪年需要具体查证),下旺土司署迁居到那海堡的石城头内,并建起了三座朝北的茅草屋。前面是司堂(土司办公或举行活动的地方),中间是厅堂,后面则是司廨和协理房(协理房是协助土司处理事务的房间)。协理房位于中厅堂内,外面则是大门。
那马土司署
过去,那马土司署是用砖瓦建造的。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兵变中,它被摧毁了。现在,这里只剩下一座用草盖成的大堂,大堂有三间房。大堂后面还有一座后堂,也是三间房。内部还有五间衙门(衙门是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和一座三间房的协理房(协理房是协助土司处理事务的房间)。
都阳土司署
都阳土司署原本在岊皂村有两座衙门。然而,同样因为遭遇了兵变,这两座衙门都被毁得瓦砾无存。现在,这里只剩下一座用茅草盖成的署所,也是三间房,与民众混杂居住。
古零土司署
古零土司署原本并没有专门的衙门建筑。历来,司官们都是自己捐资,用简单的木材搭建房屋来居住和办公。他们共同建造了一个三进的署宇(三进指的是有三重院落或房间的建筑群)。前面是大门,中间是大堂,大堂后面是二堂,二堂后面则是数间廨舍(廨舍是古代官员办公或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司官的住所),这些房屋仅仅能够遮风挡雨而已。
安定土司署
安定土司署过去在旧州有一座用砖墙建造的衙署。但这座衙署已经废弃很久了。现在,司治(司治指的是土司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设在了地六村,这里只有两座茅屋,前后各三座,总共六间房,与民众混杂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