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ong Bai, Benjamin H. Nam, Alex&er Scott English, Racheal C. Marshall & Xiaoyong Tian (13 May 2024): Mental health & early career adaptation challenges of Chinese returnees & Korean ambitionists among the STEAM doctoral cohorts in the post-p&emic academic job market, Compare: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OI: 10.1080/03057925.2024.2352831
李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摘译
一. 介绍
在美国的特定背景下,NAFSA致力于促进国际博士生在情感、社会、身体、智力、职业和精神等多维度的健康(Koo & Nyunt, 2022)。尽管CIE展现了积极的发展,但长期大流行造成了美国高等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和职业支持服务的结构性问题(Farrell 等人, 2023; Koo & Nyunt, 2022)。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的国际博士生流动性自千禧年以来稳步增长,反映出不同种族和国籍的多样性。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新自由主义和企业大学环境中,STEM领域的博士生相较于非STEM领域的同行,可能面临更多获取全职职位的机会(Bai & Nam, 2023)。
“STEM+艺术”(STEAM)的概念近年来日益突出,涵盖了艺术设计、动画制作和教育技术等领域(Li等人, 2020)。尽管美国学术就业市场存在潜在增长,但博士生仍然面临寻求终身教职的挑战。主流STEM领域的职位相对较多,但STEAM的学术市场相对较小。
海归通常在完成学位或获取学位资格后返回母国(Bai, 2023; Nam & Dai, 2024),而有抱负的学生则倾向于留在留学国,优先考虑专业发展和职业机会,愿意与全球网络和世界主义规范谈判,甚至在新自由主义学术市场中牺牲某些利益(Chen, 2024)。海归的涌入进一步加剧了对国内学位持有者的就业竞争,许多年轻的中国博士在求职和早期职业适应中面临研究、财政环境、学术社会化和组织文化等挑战。此外,Liu、Li & Chen(2023)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女性在国内激烈的学术就业市场中对职业追求的犹豫,但她们通过学术社会化发现了集体弹性,并扩展了对中国大陆以外就业市场的认知,如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自21世纪初以来,韩国也面临促进学术就业市场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海归和韩国居留者在美国STEAM博士群体中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到后疫情时代下,两个不同的国家群体在求职和早期职业适应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共同或不同的特定风险因素和压力因素。重要的研究问题是:
1.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海归和韩国居留者在美国学术就业市场攻读 STEAM 博士学位时,会遇到哪些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因素和压力?
2.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及最近进入后疫情时代时,哪些因素决定了中国海归和韩国居留者在美国的移民身份?
3.在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和美国学术就业市场中,中国海归和韩国居留者会遇到哪些持续的心理健康风险因素和压力?
二.理论的思考
(一)种族创伤、职业焦虑以及模糊性丧失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种族创伤是黑人、土著人和有色人种 (BIPOC) 在遇到或看到危险事件(包括实际或感知到的种族歧视)时经历的一种突出压力(Comas-Díaz、Hall & Neville, 2019)。Chou 等人(2012) 发现,东亚学生遭受的歧视程度高于西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低于西方学生。这些横跨不同文化背景的鲜明发现表明,无论经济或社会地位如何,轻度侵犯、歧视和被起外号都会对这些人群的心理健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负面影响。
职业焦虑与职业压力是困扰即将完成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和学者的普遍行为(Marshall & Farrell, 2019)。高度的职业焦虑往往伴随着诸多压力因素,如职业犹豫、控制点、抑郁以及极度扭曲的职业思维(Nam & Marshall, 2022)。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弱势群体易受情绪左右,携带负面记忆,并因社会偏见、刻板印象和排斥而在建立自我效能和职业兴趣方面面临挑战(Nam & Marshall, 2022)。
模糊性丧失是一个常见的概念。Boss(2010)把模糊性丧失被定义为一种“创伤性丧失”,包括“模糊丧失”、“关系紊乱”和“不可思议的丧失”,其中包含的复杂因素可能在不可预测的时间和空间(如疾病和战争)中引发情绪不安。Gitterman & Knight(2019)认为,这类丧失可视为一种非死亡性的丧失,会影响个体对时间、空间或地点的熟悉感,对原有计划和生活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二)创伤知情关怀(TIC)与职业混沌理论(CTC)在职业发展和应对机制中的作用
创伤知情关怀(TIC)是一种以优势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框架,旨在提升受害者的身心健康(Nam, 2023)。TIC 的核心元素包括安全感、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Bath, 2008)。职业混沌理论(CTC)为探讨职业发展系统中的经历提供了理论基础。在 CTC 理论中,复杂且混乱的系统对变化可能有不成比例的反应,但在外部力量下展现出韧性(Bright & Pryor, 2019)。CTC 挑战了传统的职业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发展并非线性,而是充满变动和不确定性的过程。
三.方法论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比较、批判和纵向的现象学方法,探讨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海归和韩国居留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共同经历及其情感状态。现象学研究通过“悬置”方法,将笔者的主观性排除在外,专注于受访者共同的真实经历,如焦虑、疏离、创伤和歧视等问题。
比较法用于分析两组人群在不同时间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揭示其共同的假设或问题。批判性视角则强调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注,展现其在社会和情感上的压力与排斥感。本研究的纵向方法通过对相同研究对象的多次访谈,从动态变化中深入了解其生活经历。
(二)参与研究人员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和雪球抽样技术,在STEAM招募了20人,其中包括11名中国海归和9名韩国人(Creswell, 2013)。所有受访者在2014-15学年至2016-17学年期间开始博士课程。从大流行的中期、后期以及后疫情时代的转变期间,所有中国受访者都返回了自己的祖国。与此相反,韩国人都选择在美国以J-1和OPT身份移民,并担任访问学者。共进行9次访谈。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期到后期阶段又进行了三次访谈,在进入后疫情时代期间又增加安排了8次访谈,访谈时间从31分钟到64分钟不等。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领域和分类分析方法(Corbin & Strauss, 2007)。研究者收集了所有访谈数据,构建了涉及种族、民族、国籍、学科及美国与受访者母国就业市场交汇处的主要领域和具体阶段。主要领域包括:(1)疫情期间国际博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 完成学位或即将完成学位时影响移民身份的因素, (3) 后疫情时代学术就业市场中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者对访谈数据进行审查。采用开放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阶段,笔者在第一个领域中发现了中国和韩国国籍群体之间的相似模式,涉及主流美国学术社会成员可能引发的种族创伤或种族偏见困惑问题。还发展出与职业焦虑和学术身份危机相关的主题。在第二和第三领域中,笔者发现了两个国籍群体间的不同模式。
四.研究发现与分析
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际博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常情况下经历种族创伤风险因素和压力源。来自中国海归和韩国居留者的受访者在学术社交和职业发展中普遍遇到种族创伤风险因素,并表现出不同国籍的各种压力因素。韩国学生表示由于种族和民族背景(作为一名亚洲和国际学生),经常卷入种族冲突。两个群体普遍经历过职业焦虑和学科困惑。在这个混乱的时期,中国受访者普遍表达了职业焦虑和对自己学科的困惑。同样,韩国居留者也对自己选择的领域表达了职业焦虑和困惑。此外,特定的压力源和反应与抑郁、自责和学术认同危机交织在一起。
2.临近获取资格学位时决定移民身份的因素
常见的选择倦怠和困境。所有的中国受访者最终都回到了中国。与心理健康和应对有关的最主要的想法是,如果他们留在美国,并在美国境内著名机构寻找潜在的全职教师职位,就会缺乏控制。韩国居留者群体认为美国有控制权,韩国面临学术就业市场危机,主要原因是尊严、家庭、荣誉和本国国内就业市场危机。
3.后疫情时代学术就业市场心理健康状况
海归群体在早期职业适应过程中的模糊性丧失。中国海归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学术就业市场竞争的本质感到极度压力和困惑。韩国居留者对自己的移民身份感到困惑,他们未来的移民身份不确定的困惑一直存在。
五.讨论
(一)创伤知情关怀(TIC)应对种族创伤
种族主义根植于维护资本与权力的白人至上主义,造成高等教育中有色人种的微侵害,尤其在疫情期间的恐亚情绪中更为突出。创伤知情关怀(TIC)在疫情及后疫情时代的重要性显著,特别适用于支持东亚裔国际学生(EAES)群体。在应对心理创伤方面,情绪调节及正念技术成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帮助学生减少情绪回避,提升对过去情绪的接受度。
(二)如何通过 CTC 应对职业焦虑与模糊性丧失
CTC 的核心在于引导个体通过理解自身的多元技能、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来培养乐观和主动性。职业咨询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客户,尤其是像中国留学回国者和韩国进取者一样的群体,适应突发情况并学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自我组织、寻求意义。
(三)整合 TIC 与 CTC 以促进心理韧性
将创伤知情关怀(TIC)与职业混沌理论(CTC)结合,可以为应对职业焦虑提供系统的支持。TIC 的安全、连接和情绪管理等要素可以帮助学生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促进情绪调节。在不确定的环境中,CTC 提供了在压力面前构建韧性的机会。心理韧性可以通过社交情感支持网络来增强。
六.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研究仅选取了20名中国和韩国的STEAM学科博士生,未来研究可考虑采用定量方法,探讨不同变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国家与学术领域,以更全面地理解国际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关切。
本研究揭示了中国海归与韩国居留者在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风险因素和压力源的变化,但未深入探讨这些群体是否能够有效建立社会与情感支持网络。
七.研究结论
本研究应用种族创伤、职业焦虑和模糊性丧失等社会和心理概念,结合创伤知情关怀(TIC)和职业混沌理论(CTC),分析了中国与韩国新兴学者的心理健康风险因素与压力源。研究强调了东亚裔国际学生的整体福祉,以及其在求职与早期职业适应过程中的情感障碍与职业关切。
本研究为全球公众与学术界提供了在与高等教育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沟通时的有益参考。研究揭示了通过整合TIC与CTC框架,建立有效应对机制的结构性问题,并强调国际教育交流(CIE)的社会重要性及其在推动后疫情时代社会变革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