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涛(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教授)
在日本,博士毕业生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和文化性困境,这不仅是近年来让日本博士报名人数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也是博士教育发展深受影响、甚至对日本全球化竞争力构成挑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分析日本企业在招聘博士毕业生时态度谨慎或进展缓慢的原因,政府在推动博士毕业生就业上的重要性,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并进一步探讨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企业拒绝招聘博士毕业生的原因
经济和社会结构性原因是日本企业对博士毕业生持观望或保守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企业普遍采用的“年功序列制度”是一个核心障碍,这一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确定薪资,而非依据其具体技能或教育背景。这意味着博士毕业生即使具备高学历,但由于进入职场的年龄偏大,往往只能从初级职位开始,薪资增长和职业晋升都较慢。这种现象导致博士毕业生在“资历”和“能力”之间形成不对称的局面。
此外,日本企业对博士毕业生适应企业文化和实际业务能力的质疑也加剧了问题。许多企业认为,博士毕业生过于专注于研究领域,缺乏对企业实际需求的灵活性和多样化适应能力。因此,博士毕业生常被安排到有限的技术性岗位,而无法发挥其在创新和高级技术上的潜力。
政府推动博士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和措施
日本政府近年来对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不仅是为了缓解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是为了增强日本在国际竞争中的科技创新能力。博士毕业生被视为推动经济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提升其就业率已成为日本政府的重要政策目标。
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促进产学合作: 日本政府鼓励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例如通过联合研究项目、博士实习计划等方式,帮助博士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
减轻博士教育的经济负担: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攻读博士学位,日本政府正在逐步增加对博士生的研究经费支持和生活补贴,以减少其经济压力。
改变企业观念: 政府通过宣传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认识到博士毕业生在创新能力和技术突破上的独特价值,并将其视为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资源。
税收激励措施: 日本政府为雇用博士毕业生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政策,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推动企业更多地招聘高学历人才。
政策成效与未来前景
尽管日本政府在促进博士毕业生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其实际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目前的数据表明,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所改善,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英国和德国的博士毕业生更容易进入企业核心岗位,而日本博士毕业生则更多地集中在科研辅助或边缘性岗位上。
要进一步提升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日本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推动企业文化的转变,使博士毕业生的高端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真正为企业所用。
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在博士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困境对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博士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博士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其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
中国面临的类似问题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企业需求不明确: 中国企业对博士毕业生的需求常常缺乏清晰的定位,导致博士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重重障碍。
产学合作不足: 与欧美与日本相比,中国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仍有待加强,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教育与实践脱节: 部分博士生的培养过程过于注重理论研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使得他们在进入企业时难以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
优化企业招聘模式: 吸取日本的教训,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晋升机制,减少对博士毕业生起薪和资历的过度依赖,更多关注其实际能力和潜力。
加强产学合作: 借鉴日本政府推动产学合作的做法,中国可以进一步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以提升博士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增加财政支持: 进一步提高对博士生的经济支持水平,例如提供更高的奖学金和研究经费,减轻其经济压力,吸引更多优秀学生选择攻读博士学位。
改善社会观念: 通过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改变社会和企业对博士毕业生过于学术化、不接地气的刻板印象,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经济和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结语
博士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难题,更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日本在解决博士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优化政策设计、加强产学合作和推动社会观念转变,中国有望在未来更好地解决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