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List
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
2024年是我成年以来最艰难的一年,但the dice is cast,给这年最喜欢的十本书做了个书单,没有任何时效性,而且还没有用……有用这件事,戒了。
前面五本是社科/逸闻趣事/好玩的书,打发时间用;后面五本是文学类,主要是小说和类小说。考虑到内容实在太长了,做成了一个单口播客,音频入口在这里:出差途中用来打发时间的,前半本都在讲古柯碱这种植物的特性、可卡因的使用历史和上瘾机制(它能快速阻断多巴胺搬运工的路,如果摄入速度足够快,比如注射,欣快感极其强烈,又特别短暂,还会影响你身体的疼痛感受,以至于非常非常难戒),是一本中规中矩的科普书;后半部画风突变,变成了南美各国毒枭发家史和狱中访谈,简直像一部电影,谜一般好看。古柯这个东西太神奇了,神罚,天灾。我以前觉得美国的地理位置天时地利人和,爽得不能再爽,看完这本书觉得更正:骚瑞,但是南美适合种古柯。这个硬通货稍经加工就能很容易通过中美洲进入美国,20倍以上的利润足以杀人放火,所到之处哪里不是人仰马翻。之前和出海去拉美洲常驻的朋友聊,为什么南美缉毒难见成效,国家建设又这样停滞不前。我说除了历史遗留原因和路线选择的反复横跳之外,可以看看这本《可卡因传奇》。它极其容易成活,又特别烂贱,完全不挑环境,春风吹又生啊,砍倒了还能再涨。在秘鲁,其他作物一年一熟,而华拉加古柯每两个月收获一次。美国人计算一公斤古柯可以生产2.5g可卡因,但玻利维亚人可以干到4.2g。美国人对古柯的种植密度预估为一公顷6万株,但阿普里马克河地区可以种到一公顷30万株。80年代蒙森谷地种可可,一公顷能卖224美金,但是种古柯,可以卖4230美金。政府能比毒枭有钱吗?能吗能吗?毒枭除了能买飞机大炮钻石金条,还能演罗宾汉,提供免费的社区服务、牙医和学校。由于离谱的通胀,各类国际组织提供给南美农民改稻为桑、哦不,改古柯为其他经济作物——的贷款经常高达100%以上的利率,除了种古柯,根本还不上。而且一般农作物有收储和周转的问题,古柯没有,于是本地农民经常领完补贴就砍倒咖啡可可柑橘树,换成古柯。没有任何经济力量能替代古柯。最牛逼的是这玩意儿还很好制备,盐酸可卡因遇热分解,但在厨房里搞几个烧杯、一些溶剂和一点碱就可以提纯得到游离盐基可卡因,小作坊就能生产,没有capex,没有技术奇点,不需要专精特新。新加坡不是一座岛 by Bilahari Kausikan
这本书没有中文版,21年之后修订过一次,我读的是修订后的。作者是一个新加坡外交高官,家学渊源,他爸爸就是新加坡驻印尼大使——一个可以推测的尝试,从地缘和经济依赖度来说,新加坡最重要的大使肯定是驻中/美/印尼和马来的。这本书很多是高校演讲内容,写得非常书面,以至于硬读英文有相当难度,但是扔进翻译器就很准确了!你不需要同意作者的所有观点。但是读这本书,在很多时刻,那种第三方“小国”的精英外交官视角是非常震撼的,一针见血地描述了夹在大国博弈里小国如何看待复杂局势。不得不说,虽然我老说坡的规矩有点多,但坡自己标榜的Multiracial Meritocracy(多民族、精英主义)绝非浪得虚名,读一读,有利于从“草台班子”叙事里清醒一下。我随便的、小小的摘抄一下,以便大家感受:History is in short a field of intellectual endeavour that is particularly subject to abuse. None of the principals involve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Asia –【省略】 – are guiltless in this respect. If Korea and th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re less culpable, it is not because of our superior virtue, but because we were, then under colonial rule and so the objects of geopolitics rather than actors.任何一个有“看世界”眼光的人,都会愿意了解一下希罗史;希腊是欧美文明的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对文化影响更大,而罗马则在政治、军事和制度上有更大影响。无论你对今天的俄罗斯感兴趣,还是对今天的美国感兴趣,罗马都是跑不掉的课题。当然如果是对俄罗斯感兴趣,可能读的就不是这个罗马,毕竟“罗马”这个词涵盖太广了……恺撒带着13军团越过卢比孔河,是西方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可能和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差不多重要;越过这条河,恺撒将世界拖入战争,并且直接导致了共和罗马自由制度的毁灭,延续千年的公民自治结束了。这本书不适合对希罗史一无所知的人,当然更不适合持希罗伪史观点的人,如果你持有这个观点,可以去哔站某些教授的评论区找认同——但是如果你粗略了解一点,这本书挺好看的,作者有恰到好处的冷幽默。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写了一段自己的读书笔记(不是摘抄内容),以此作为推荐吧:庞培爱名,青年时代在东方,他就想成为亚历山大。三巨头同盟从创立到崩溃,直至在巴尔干荒原等着和凯撒决战,他仍然想要“共和国捍卫者”这个名号,也仍然需要加图的尊敬。如果没有名,权力也没意思。庞培还是太罗马了,或者因为他是苏拉的衣钵传人——苏拉实现过事实独裁,临死前却仍然把一切还给了罗马共和国。凯撒不一样。尽管凯撒也爱名,但更多是实用主义的战略。得不到“共和国捍卫者”这一称号让他恼火,但师出无名的战争不会影响军队的信任,以及同袍十载的实际利益。凯撒更像真正的亚历山大,而安东尼就是他勇猛的克拉特鲁斯,凯撒通过无与伦比的团结军队的能力,证明了即使共和国广场有超过五百年的传统,依然会屈服于绝对的武力。只有加图不喜欢这个play。他精心设计了自己的死亡,用哲学与自由再感召一次共和国,然后壮丽死去,绝不让凯撒有机会宽恕他。生前和死后,他都要是凯撒最顽强的敌人。死得太光荣了,死得让罗马人一目了然:凯撒打败了庞培,但没有打败加图。而西塞罗。西塞罗只是这一切的叙事者,带着他摇摆的立场,第一人称记录下一切。庞培不需要西塞罗的尊敬,凯撒也不需要——即使布鲁图刺死凯撒时高喊着西塞罗的名字也一样。就连最热情奉承西塞罗、甚至称他为“父亲”的屋大维,也放弃了他。西塞罗的雄辩和词藻,被用于扫清障碍,迎接不同权力粉墨登场。最后西塞罗迎向死亡——屋大维的投名状,给后三巨头同盟奠基时。他的头颅被放在广场上,象征着共和国有过的滔滔雄辩。这位是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以我在16年趁着国内翻译出版她的热潮看了她的《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国内翻译得很“畅销书”,叫《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如果我2016年也做个读书榜单,这本书也会在其列,我会给8分以上的强烈推荐评级。但《二手时间》,二手时间是完美的,满分,没有其他可能。除了我实在读得太累了,读得披头散发目眦欲裂,读得我不断跟叫我“别看日本了,研究一下苏联宇宙,里面什么都有”的朋友说——我真的不想读了,我需要收点精神损失费,累了。不要以为读好书就不会痛苦,只有读好书才有这种受刑一样的体验,因为烂书你可以放弃不读了,而好书……你会被作者硬控,最后蓬头垢面,喉咙发干,心如死灰地想,我终于读完了。作者是新闻记者出身,这本书是1991-2012年之间,她采访苏联解体后的前苏联人写成的合集,各个阶层、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命运,每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国家成为了他们的宇宙,取代了他们的一切,甚至生命,他们无法摆脱伟大的历史,无法告别,无法接受另一种幸福”。“今天的人们潜入个体生活中,但俄罗斯生命中却从未有过,俄罗斯文学也不是这样;举世皆知我们是战斗民族,要么打仗,要么准备打仗,从没有其他生活。”“只有苏联人能够理解苏联人”大多数讲述者是从斯大林时代讲起的,甚至有亲历过列宁时代的,激情澎湃,苦难深重,很多故事又荒诞又苦涩,还有奇特的浪漫,“俄罗斯人是很容易着迷的人,以宗教般的狂热在生活中体现理想,后来疲倦至极,大失所望”;“鬼才知道死了多少人,但我们终归有过一个伟大的时代”。我看完了,看完就理解《二手时间》这个题目的由来。但我不会再看了;和一切的乌托邦系列一样,我推荐这本书,因为“多一个人看过,就多一份希望”。空谈 by林三土
我一直订阅作者的公众号,他还在写,他还愿意写,是我在这个庞大世界里的安慰。当我觉得自己要被世界的声音淹没的时候,会打开《空谈》,作者用比远比我们普通人高得多的思辨程度,认真讲道理,写常识、法理、理性、逻辑、人本主义和同情心。而很多问题我只会说“毁灭吧,累了”。聪明人容易有很多暴论,尤其是在现在,社交媒体上的简体中文是被有形的手选择过的,立场比智识重要,情绪比事实重要,于是很多人就更加暴躁;这本书最难以替代的部分是,作者作为一个极度聪明的人,他还极度踏实,用非常体面的姿态,有耐心地给你讲,掰开、揉碎、一点点讲。我的边界,是比我走得更远的人去拓宽的,思想实验者是人生旅途的sailor,如果不是他们,我的生存范围会不断缩小。
出于这个原因,我愿意结交立场不同的朋友,只要大家在事实和逻辑上都能沟通,价值观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左或者右,来自上层或者底层,不同声音的存在捍卫了我的自在。我感受不到边界,一定是因为有人拓宽了它。时至今日打开《空谈》,仍然觉得被慰藉到——怎么会有一个比我们聪明那么多的人,愿意用这么详实的、溯源的第一手资料,用这么多耐心,谈论这么大的天问式的主题。这些主题(比如“同志骄傲”和“black life matters”为什么不可以被改成“每个人都骄傲”“all life matters”、堕胎权的法理基础、达尔文理论和神学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甚至上帝),连事实层面都充斥着以讹传讹,愿意聊事实和逻辑的人极为有限,大多都是价值观的宣讲。还不感动吗,有人愿意以这样夯实的基础和极度的耐心,娓娓道来地,补上我们没上过的逻辑课。你没有哲学基础,我会推荐这本书,因为我也没有基础,我不觉得它需要很多基础。但如果你没有阅读的文化体力,就算了。《焚舟纪》是英国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当代小说家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合集。我不知道这本书怎么出现在我的电子书架上,完全想不起来,但看到一半回顾起了和它的渊源——因为《可怜的东西》这部电影,有影评写到了安吉拉卡特的《紫女士之爱》,认为这两部作品描述的都是自愿做**,女主角自由之后的命运是自发“奔向城里唯一的妓院”,两部作品之间可能有渊源。我看了《紫女士之爱》,可能有,但也不多。奇诡瑰丽,随意游走,没有任何世俗道德,如果你不追求在文学作品里汲取道德力量,那么阅读感受是非常爽的。是一些比较“现代”的传奇故事集,给“现代”打引号是因为作者意不在此,她是文学界的顽童,根本不在意自证“现代性”——很多篇目是传统童话的反写。比如美女爱上野兽,野兽一片片舔过美女的皮肤,使之变成兽毛——安吉拉卡特给了和传统童话截然相反的答案,野兽没有变成王子,但美女肯定是变成老虎了。比如《穿靴子的猫》,和夏尔佩罗的原著完全不一样,“玩心”很大,非常成人化。比如无知少女嫁给三婚贵族,得到了一把自己被告诫不能使用的钥匙(《一千零一夜》了吧),在城堡里发现对方虐杀前三任妻子的地窖。解救少女的不是骑士,而是自己的母亲,一开篇就曲笔暗示了母亲的特立独行。安吉拉卡特死后,作品在英语世界的年轻人中风靡。这本书收了她大多数享有名声的短篇,而且翻译得很好。文字与原作风格相得益彰,华丽、诡谲、有近乎恶趣味的玩心。
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 by 王鸥行
我年末才读到这本书,读完立马成为我的年度十佳,写得好,译得也不错。想去豆瓣评分,发现评论区说中文版删节太多,于是又看了电子版的英文书,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
作者是诗人,于是全文纤细脆弱,时态古怪,信马由缰,很多真相都是后来才揭示。
第一人称的我,也即作者,生在越南,长在美国,有1/4白人血统,住在哈特福德的贫民窟,周围都是单亲妈妈和她们深肤色的孩子,穷人因为生活的苦难而滥用止痛剂,说着自己的语言。他的初恋男朋友死于芬太尼过量。
父亲家暴母亲,外婆救下他,邻里报警。美国警察赶到时,满地是血,父亲掏出20美金,希望警察“像在西贡一样离开”,没想到警察掏出手铐带走了父亲。
这本书里没有父亲,以至于亚裔的、瘦小的、性少数的男孩只用和外在环境挣扎,不必和父亲挣扎。父亲早就因为超雄被捕而退出了讲述。
他的外婆十六七岁生下第一个女儿,然后带着她离开,迫于生计,在西贡为美国士兵提供性服务。他有一个美国外公保罗。他絮絮地写了很久他与外公保罗的关系,突然说,保罗不是自己的亲外公,外婆带着四个月的身孕嫁给了保罗,肚子里的孩子、他的母亲,不知其父。
外公保罗在文里时隐时现,远不如外婆的关系紧密,写到接近完结,外婆骨癌去世,葬回越南,在坟前作者举起电脑和外公视频通话,才向读者解释故事的全部:1971年,保罗的母亲谎称病重,要求保罗回美国,几个月后尼克松决定不再向越南增兵,美军陆续撤离;外婆写给保罗的信都被保罗的家人扣留,西贡陷落,外婆只好带着女儿们离开。等1990年菲律宾难民营的人发现外婆的结婚证上有个叫保罗的美国男人、并找到这个人时,保罗已经在美国结婚八年了。
看得痛哭。
有人说这本书写的是越战,我不完全同意,但我觉得也不太重要。它写的是生命是瓜而苦,我们却永远不知道能不能成果而甘,一切的奔流都没有为谁停驻,但你终究感受到过爱。
国内出版社出版格林,总要冠以噱头“21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真正的无冕之王”。如果要我说格林好在哪里,我觉得他是21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擅长写孤独。作者一生辗转于非洲、南美、中南半岛,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他极其擅长表达人内核里的孤独,source code,没办法的。他自荐的第一代表作是《命运的内核》,一个英国小官员在叙利亚的故事,大音希声的极致克制,写得确实好,但有点慢热,不适合今天的大多数读者;我私心喜欢《恋情的终结》,让我想起《故园风雨后》,英国作者有全世界最subtle的孤独,但这本书和《故园》一样,有宗教背景造成的文化隔阂,对中文读者也不是特别友好。所以我选了这本,A Gun for Sale,一个被出卖的杀手。它简练,流畅,好读,非常友善,而且本身是传奇故事,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能快速进入剧情——一个豁嘴的杀手,因为容貌上有容易被记住的硬伤,所以毫无感情地杀人,斩草除根。然而又一次任务成功之后,他被人陷害,开始逃亡,直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奇电影情节:他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女孩安,挟持对方作为人质的过程中,他爱上了女孩。我不太想过多剧透这本书,但又想让读者体会一下作者有多擅长描写孤独,孤独得让人呜咽:“正当他犹豫不决地瞄准窗外时,背后的门被撞开了,桑德斯的子弹从背后打进他的身体。死亡带着无法忍受的痛苦降临在他身上。他必须像女人分娩婴儿一样分娩自己的痛苦。剧烈的阵痛使他呜咽着、呻吟着,最后从他体内出来了。莱文随着自己的独子走进广阔无垠的寂寥当中。”我遭受双重绝望的暴击,好崩溃,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人这么会写。音频入口(或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小宇宙):
立足国别文化,用他者视角,专注讲述中国消费品出海,以及都市人的爱/美/钱。
小红书/视频号/小宇宙/微博:江东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