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刻
中美互动加强
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互动明显加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多位美国高官陆续访华,为透明、高效、畅通的中美对话机制开阔了道路。
2024年12月13日,中美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换文签署议定书,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延期5年。这一“要合作不要对抗”的举措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也顺应国际社会期待。
中美两国贸易自建交以来增长了200多倍,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1/5。如今,中国是美国商品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超过7万家美企在华投资兴业,仅对华出口就支撑美国93万个就业岗位。事实证明,中美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切实福祉,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
中非合作新阶段
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非洲多国元首齐聚一堂。中国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此次会议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外交活动”。
近些年,中非合作凸显出优势互补的趋势,一场场活动为中方打开了进入非洲原材料市场的先机,也为非洲国家带来了投资资金。2024年,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增速也达到历史最高。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与近半数非洲国家的贸易额同比增幅超过两位数。
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程志刚表示,预期2025年中非贸易额稳步提升将超过3000亿美元,能源矿产、天然气勘探开发、出口及光伏发电成为中非能源合作新的增长点。
“大金砖合作”时代开启
2024年1月,金砖成员国数量翻倍: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5个国家成为新成员国——金砖合作机制进入“大金砖合作”时代。10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喀山举行,这是“金砖大家庭”实现历史性扩员后,金砖国家领导人首度线下聚首。
扩员后的“大金砖”,人口占全球近一半、贸易占全球1/5,在全球GDP中的占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从31.6%提高到35.6%,已经超过了七国集团(G7),在世界原油出口中的占比更是从15%提高到36%。
从2017年提出“金砖+”合作模式、首次将金砖合作伙伴对象扩大至全球范围,到如今实现历史性扩员,中国一直是金砖扩员的积极推动者。
免签政策利好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出入境流程手续不断便利化,中国入境旅游事业在2024年成为国际旅游业不可忽视的亮点,中国以热情好客、地大物博、物美价廉等优点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来。
就在2024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又一重大利好消息传来,外交部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中国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日本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中方还决定进一步优化免签政策,将交流访问纳入免签入境事由,将免签停留期限自现行15日延长至30日。
此外,国家移民管理局于12月17日发布公告,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
运动健儿圆梦巴黎奥运会
8月11日晚,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圆满完成各项参赛任务,实现了夺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参赛目标。
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运动员404人,共参加了30个大项42个分项232个小项的比赛,在11个大项14个分项上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取得了我国自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国派出高水平代表团参加巴黎奥运会,体现出中国对巴黎奥运会的全力支持。
本次奥运会开幕式首次将场地移至城市开放空间,塞纳河畔的水幕投影和文艺演出融合巴黎地标建筑,彰显出法国文化魅力和“奥运更开放”的理念。赛事与城市景观深度结合,利用现有场馆与地标场地承办比赛,95%场馆为现有或临时搭建,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春节申遗成功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评审,将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申遗成功标志着春节文化充分得到国际认可,也展示了中华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蕴含着团圆、和睦、和谐等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家庭与社会的情感纽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
全球约1/5的人口通过不同形式庆祝这一节日,近20个国家将其列为法定节假日。春节的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进一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成为全球文明对话的重要桥梁。
经济热点
全球经济稳定前行
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但同时也乏善可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和2025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将稳定在3.2%。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表现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好于预期,欧洲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则有所下调。新兴市场中,亚洲新兴经济体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引领下,人工智能和电子产品领域的需求急剧上升;而中东、中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增长前景却因大宗商品供应链中断、冲突以及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而蒙上阴影。
全球通胀回落,但风险犹存。随着各国纷纷实施大幅收紧的货币政策,全球通胀水平已明显回落,预计将从2023年的6.7%降至2024年的5.8%,到2025年进一步降至4.3%。
全球央行降息潮
随着通胀持续下降,今年以来,多国央行走上降息轨道。
2024年3月,瑞士打响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降息“第一枪”,之后,瑞典、加拿大、英国、欧盟、美国、新西兰等多个经济体陆续加入降息行列。
备受关注的美联储在今年9月18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此后分别在11月、12月再次降息。
不过,由于通胀风险和不确定性很高,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预计来年放慢进一步调整政策利率的步伐“是合适的”。在全球央行范围中,美联储的行动将具有风向标意义。
全球降息潮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支撑。不过,宽松的金融环境会推升本已高企的资产价格,并将金融市场波动性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也在未来形成风险。
金价冲高回落
自2024年初以来,金价一路高歌猛进。特别在前三季度,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黄金避险保值功能受到重视,黄金价格持续强势上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10月30日,金价创下2790美元的历史新高,此后由于美国大选和美联储降息落地,金价急速回调。
北京时间12月19日凌晨,美联储继续降息25基点,联邦利率下调4.25%—4.5%,金价形成暴跌和超跌走势,当天下滑逾1%至一个月低点。
接近年底,地缘政治局势出现了缓和的迹象:11月25日,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出现降温,以色列与黎巴嫩停火协议正式生效;12月12日,外媒披露了特朗普、马克龙与泽连斯基三方进行关于俄乌停战谈判方案的讨论,也释放出地缘政治趋缓的信号。市场避险需求的减少,加剧了黄金利空驱动。
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
“数字黄金”比特币今年价格经历大起大落。1月,比特币价格曾一度跌破4万美元/枚。不过到了年底,价格却翻了一番有余。12月5日,比特币单枚价格首度冲上10万美元,最高一度上涨至103800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单枚价格突破10万美元后,比特币总市值接近2万亿美元,仅次于英伟达、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上市企业巨头。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比特币行情年底持续走高与美国共和党籍当选总统特朗普支持比特币的相关表态有关。美国大选以来,比特币价格的涨幅超过40%。
从2009年首批比特币问世以来,比特币单枚价格从早期的几美分涨至如今的10万美元,经历过数轮暴涨暴跌。加密货币圈容易极端炒作的特征显露无疑。11月时,加密货币“恐惧与贪婪”指数曾达到94,为“极度贪婪”,基本上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案》出台
2024年5月21日,欧洲理事会批准了全球首部监管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已于当地时间8月1日正式生效。
为了确保执行,欧盟将设立多个监管机构,包括人工智能办公室和独立专家组成的科学小组。
法案还明确禁止一些高风险的人工智能应用,如认知行为操控、社交评分等,并要求所有高风险系统在部署前进行影响评估。违规者将面临最高可达全球年营业额一定比例的罚款。
此次立法的通过被视为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表示,这一法案体现了对新技术的信任、透明度和问责制的追求。尽管《人工智能法案》主要适用于欧盟,但其内容可能为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监管提供参考。
极端高温威胁脆弱经济体
2024年前11个月的全球气温比2023年同期高出0.14摄氏度,比1991年至2020年同期平均值高出0.72摄氏度,打破历史纪录。这使得2024年成为历史上有相关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已经失败,但每一分额外升温都将带来极端天气的加剧。高温、洪水、热带气旋、干旱和野火成为新常态,极端气候在世界各地持续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日益严重。
2024年也见证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贫困和脆弱群体的影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气候灾难不仅危害健康,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威胁全球和平与稳定。
全球面孔
美国:
特朗普再度当选总统
2024年12月17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各州的选举人团会议中获得足够的选举人票,正式获得总统职位。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充满戏剧与波折。
6月27日晚,CNN举办了第一场主要候选人大型电视辩论,由于民主党候选人、现任总统拜登的表现异常糟糕,民主党内部开始敦促拜登让位于其他候选人。压力之下,拜登于7月21日正式宣布退出大选,并表态支持时任副总统哈里斯代表民主党参选。
7月13日,特朗普在参与宾夕法尼亚州举行的总统竞选集会时遭遇枪击,右耳廓受伤。枪击发生后,特朗普在美国特勤局保镖掩护下起身,向群众举拳示意,这一幕成为广为流传的标志性画面,也刺激了特朗普支持率飙升。
9月15日,特朗普再次遇到暗杀,但暗杀者尚未行动即被逮捕。
当地时间11月6日凌晨,特朗普现身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会议中心发表讲话,宣布胜选。同时,哈里斯取消了当晚在华盛顿发表讲话的计划。
日本:
石破茂终圆首相梦
2024年10月27日,日本举行第50届日本众议院议员总选举。执政的自民党在本次选举中,以191席维持众议院最大党的地位,但连同执政联盟成员公明党总共取得215席,未达过半的233席,相较上次选举大幅下滑。涉及自民党政治资金丑闻的46位竞选连任者,有超过半数在本次选举落马。
此前,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因政治资金丑闻支持率暴跌,于8月宣布放弃竞选连任自民党总裁。9月27日,日本自民党举行总裁选举,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胜选。接任首相职务后,石破茂宣布解散国会并举行大选。11月11日,经国会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石破茂当选连任日本首相。石破茂由此成为日本历史上任期最短和连任速度最快的首相。
英国:
斯塔默带领工党重回执政党
2024年5月22日,时任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向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提出解散英国国会,提前举行大选。
7月4日,英国举行全国性选举,本次选举改选下议院全部650个席位,并决定新任执政党。最终,保守党遭遇自1834年成立以来的最大选举败绩,结束其连续14年的执政。工党领袖而基尔·斯塔默成为新任英国首相。
上任伊始,斯塔默政府即遭遇考验。7月30日至8月7日期间,英国爆发大规模极右翼骚乱及一系列反移民示威活动,引发国际关注。除了尖锐的移民问题,斯塔默政府还面临巨额财政亏空、经济连续下滑、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难题。
12月15日,英国正式成为《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第12个成员国。英政府希望以此加深“脱欧”后与印太地区的联系,并助力其全球贸易。
韩国:
尹锡悦因戒严令被弹劾
2024年12月3日夜间,韩国总统尹锡悦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通过全国电视讲话宣布戒严。数千韩国民众涌至国会大楼外,要求解除戒严令,在野党党首李在明还在社交媒体上全程直播其翻墙进入国会的过程。6小时后,尹锡悦召集内阁会议宣布戒严解除。
这场韩国历史上最短命、最离奇的戒严,却在韩国社会引发巨大震荡。韩国国会第二度表决针对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在执政党部分议员倒戈下通过,尹锡悦即时被停职,由韩国总理韩德洙代行总统权力。
尹锡悦自2022年上任以来就与由共同民主党主导的国会多数派陷入政治僵局。作为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频繁利用多数席位否决尹锡悦政府的预算提案,并对其内阁成员发起了22次弹劾动议。
此外,重启对韩国第一夫人金建希的司法调查,以及医疗改革推进困难等问题也让尹锡悦焦头烂额。
法国:
巴尼耶辞职创最短任期
2024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选举结束后,执政党联盟失去了此前议席领先的优势,国民议会形成了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三分天下”的格局。
12月2日,法国总理巴尼耶动用法国宪法相关机制,不经国民议会投票而“强行”通过明年的社保预算案,国民议会中的左翼和极右翼议员随后对巴尼耶政府发起弹劾。国民议会4日晚投票表决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巴尼耶5日代表政府向总统马克龙递交辞呈。这是1962年以来法国政府首次被议会推翻,巴尼耶政府也由此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任期最短的政府。
12月13日,马克龙任命民主运动党主席弗朗索瓦·贝鲁为新总理。贝鲁2007年创立中间派政党民主运动党,并担任主席一职至今。法国舆论视贝鲁为马克龙坚定的政治盟友。
叙利亚:
巴沙尔政权被推翻
2024年11月27日,由“解放叙利亚”联盟为首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对叙北部政府军所在地发起进攻,仅用12天时间,就攻占了首都大马士革。12月8日,反对派武装宣布推翻了总统巴沙尔执政24年的政权。当天,巴沙尔·阿萨德决定辞去叙总统职务并离开叙利亚,俄罗斯为其和家人提供了庇护。12月9日,反对派授权“叙利亚救国政府”的穆罕默德·巴希尔组建叙利亚过渡政府,并于10日正式接管权力,期限暂定至2025年3月1日。
公开资料显示,“叙利亚救国政府”在叙“解放叙利亚”联盟(又译“沙姆解放组织”)的支持下于2017年成立,穆罕默德·巴希尔自今年年初起担任“叙利亚救国政府”总理。“解放叙利亚”联盟被认为是此次推翻巴沙尔·阿萨德政府的主力之一。
叙利亚内战已进入第14个年头,约90%的家庭生活在贫困之中。多年内战和骚乱,以及美国对叙利亚制裁的沉重打击,让叙利亚人民深受其害。
印度:
莫迪开启第三个总理任期
2024年印度大选投票从4月19日开始,共分为7个阶段进行。最后一阶段投票于当地时间6月1日18时结束,共选出543名议会下院议员。
6月5日大选结果揭晓,现任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印人党)继续保持印度人民院第一大党地位。莫迪于6月9日开启他的第三个总理任期,追平首任总理尼赫鲁的任期纪录。
尽管印人党获得了人民院多数席位,但其赢得的席位相较此前两次大选大幅缩水,且未达到272席的半数,意味着需要与盟友携手组阁。莫迪在即将开启的任期中将面临经济、宗教、地域问题等诸多挑战。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执政党未能拿下半数席位将使其在经济领域的施政更加困难,并让莫迪更容易受制于盟友。
新加坡:
李显龙卸任总理职务
在任职近20年后,2024年5月15日,李显龙正式卸任新加坡总理。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继任总理,他也将成为新加坡第四任总理。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历经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任总理。现年72岁的李显龙于上世纪80年代步入政坛,2004年8月起担任新加坡总理并连任至今,他原本计划在年满70岁时交棒给接班人,但被新冠疫情打乱了计划。
这20年间,新加坡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和建立出口驱动型经济,逐渐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富有的经济体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超过4.3倍,人均GDP从2.76万美元增加到8.47万美元,翻了3倍之多,进入全球十大富裕国家之列。
国际金融报:国际报道组
文字编辑:王哲希
版面编辑:毕丹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