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大夫曰:“伯夷以廉饥,尾生以信死。由小器而亏大体,匹夫匹妇之为谅也,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何功名之有?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大夫说:“伯夷因为廉洁而饥饿至死,尾生因为守信而溺亡。他们因为拘泥于小节而失去了大局,这种匹夫匹妇之间的诚信,就像小水沟里的流水一样微不足道,又有何功名可言呢?反观苏秦、张仪,他们的智慧足以使国家强盛,勇气足以威慑敌人,一怒之下诸侯都感到恐惧,安居之时天下得以安宁。
文学曰:“苏秦以从显于赵,张仪以横任于秦,方此之时,非不尊贵也,然智士随而忧之,知夫不以道进者必不以道退,不以义得者必不以义亡。文学之士说:“苏秦凭借合纵之术在赵国显赫一时,张仪则因连横之策在秦国担任要职。在那个时候,他们确实非常尊贵。然而,明智之士却为他们感到忧虑,因为他们知道那些不是通过正道获得权位的人,最终也不会以正道退出。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庶几成汤、文、武之功,为百姓除残去贼,岂贪禄乐位哉?”孔子曾说:‘如果有人用我,我希望能为东周复兴而努力!’他希望能像成汤、文王、武王那样,为百姓除残去暴,这哪里是贪图禄位呢?”文学曰:“志善者忘恶,谨小者致大。俎豆之间,足以观礼;闺门之内,足以论行。夫服古之服,诵古之道,舍而为非者,鲜矣。故君子时然后言,义然后取,不以道得之不居也。满而不溢,泰而不骄。
译文4
文学之士说:“心怀善念的人会忘记恶行,注重小事的人能成就大事。在祭祀的礼仪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恭敬之心;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评判一个人的品行。那些穿着古人的服饰,诵读古人的道理,却舍弃正道而为非作歹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君子会在适当的时机发言,在合乎道义的情况下获取,不是通过正道得到的东西他们不会接受。他们即使满盈也不会外溢,即使安泰也不会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