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关注的是建筑和城市,
为这座城市而存在,
扮演好属于它自己的角色,
最终造就它自己应有的一个姿态。”
建筑与
艺术的
剥离和重组
拜占庭建筑 ©图源于网络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图源于网络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讲,建筑是属于艺术的三大门类之一。但我们今天在城市中看到的建筑,似乎与传统意义上“艺术性”并不相关。建筑师刘晓都谈到,这是由于在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量的建造需求,建筑和艺术开始出现一种剥离的状态。
新古典主义建筑:德国勃兰登堡门 ©图源于网络
哥特建筑:德国勃兰登堡门 ©图源于网络
现代建筑更大程度上是功能性的,满足城市需求,追求效率和舒适度。以至于整个建筑的审美开始发生改变,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审美:比如光洁的表面、整齐的线条、流动的空间等等,取代之前强艺术的、纪念性的、装饰性的审美。
坪山美术馆照片 ©图源于网络
但建筑与艺术并不是完全分离的状态。对于一些城市重要的地标建筑,“标志性”仍然是建筑若干功能的首要,这就要求这些建筑在造型上做出“艺术性”的创造,像一个巨型雕塑一样来成为城市的标志。
刘晓都接受「我在」采访现场
刘晓都说,在建筑层面上,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格,是和时代脉搏紧紧贴合的。现代建筑,关注的是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它存在于城市范围里,就应该和环境、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这座城市而存在。
技术发展
和城市变革
上下沙城中村实景拍摄
在刘晓都看来,每一代建筑师都会被自己这一代的认知所限制,能做预测,但不太可能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后具体会发生什么。
车公庙CBD建筑群实景拍摄
像深圳这样才 40 年就能够形成这么大规模的一个超大城市,在人类历史上似乎也是没有先例的。
深圳罗湖城市实景拍摄
而40年就只是经历过一两个建筑阶段,而每一个阶段所使用的都是差不多的建筑材料,这是我们看到这个时期很多的建筑是千篇一律的问题所在。比如深圳近十几年来集中出现的超高层建筑,它所使用的都是相同类型的玻璃幕墙,从外观上看来,也难免相差甚微。也许要等到下一个建筑材料的出现,下一个建筑阶段的开启,城市建筑才会有更多的变化。
华侨城实景拍摄
刘晓都分析,现代城市的兴起是因为交通的变革:火车、飞机进入城市,改变了城市的街道和规模。
而在未来,汽车技术不断继续发展下,如果无人驾驶能被广泛应用,会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当人驾驶的权利被剥夺,城市的交通效率会提高N倍不止,停车场或许也将不存在,因为所有车都可以在路上自己待着。“一个技术的突破,可以改变城市的整体的面貌和它的运营状态。”
多市联运——MULTI运行效果图 ©图源于网络
深圳
没有包袱的少年
探索着属于自己的模式
南头古城实景拍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基因,深圳也一样。年轻、活力是属于深圳的城市形象。同时也意味着它缺乏韵味和成熟的风格,这是事物的两面性不可避免。
中洲湾C Future City实景拍摄
从历史的角度讲,一个城市几百年的生命周期,深圳现在还是一个少年,有的是成长的空间,有的是学习和总结的这样的一些机会。“深圳的优点就在于此,他的包袱比较轻,可以去不断做新的这种模式在探索,有时候会做得好一点,有时候演砸了也是有可能的,这都没有关系。”
万象天地实景拍摄
刘晓都认为,改革开放造就了深圳,深圳同时也有继续向前引领的这样一个责任,这是我们认为从机制上最接近现代城市的一种状态。虽然它可能会有一些畸形和冒进,但是不断向前探索包括在这过程中去做很好的矫正,都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是深圳被赋予的独属于它的叙事和期待:往前创新、面向未来,走科技、走生态的这些路,探索并形成属于它自己的一个模式。
深圳湾夜景实景拍摄
塘朗山看深圳实景拍摄
编辑 / 我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