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能养生

健康   健康   2025-01-24 09:05   北京  


封面图  青岛市香港东路  |  by 栩灼



开车也能养生吗?

以我目前的实践来看,能。


但,这结论咋看都还是值得怀疑。

就说常识,驾驶汽车久坐是损害驾驶员健康的重要原因,我们在临床中见到的专职司机有腰肌腰椎疾患的比例确实不低。


驾驶汽车久坐是事实。对此,我能采取的,也只是十分朴素的补救措施:抽出别的时间来站立、走路,使用可升降工作台,除诊病外的时间可实现站立读书办公,出诊日尽量保证午后空歇时行走半小时以上,休息日参与其他运动形式。


回到主题,开车也能养生,我想表达的是,驾驶汽车是城市中生活的现代人的一个实践养生的十分适宜的场景。也就是说,在开车这个过程中,是有可能实现养生的,而且是不用白不用那种。


首先说“养生”,可不是靠吃点啥喝点啥补补就能养得了,也不是经常去做个按摩艾灸刮痧拔罐这么简单。也不是说这些方法一点用处都没有,而是这些方法都没有抓住关键所在。


所谓“养生”,即保护、助益生命的力量,使本真的生命力得以自然发挥,不受抑制或过度耗损。其中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要调适我们的身心,使其和谐,使得“形与神俱”,就有可能实现“尽终其天年”。




起初开车时,我也热衷听播客。后来有一天,上班时有点匆忙,我忘打开小宇宙了,就什么都没有播放。当行驶到一个下坡时,车速不慢的情况下,一辆车突然在实线区域变道超我车。


之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多少会下意识紧张,或有些许慌乱,再或是皱眉恼火,要是遇上那天心情欠佳,可能还要按一下喇叭发泄,甚则开出去半公里了还能感到余怒萦绕、心气不平。


但那天,我只是针对此事而顺势做出了该有的操作,应对得颇为顺滑,没有任何情绪出现。当意识到这个变化后,我回观那个片段的时间,我体会到了在驾驶中的沉浸,察觉之后,我生出一番愉悦、自由之感,继而感到一种自在


有了这个体验之后,我反观之前的驾驶,当早高峰目测要迟到,遇晚高峰已饥肠辘辘,逢周末出来嗨的全城大堵车而我现在只想快点回家明天还要上班,……,这样的时候心中便生起或多或少的烦躁和焦急。


再回忆那时的躯体,我们思绪熟络地引领着胸膈上提、呼吸闭气、双肩微耸、脖颈前探、咬肌颞肌紧张、下肢僵紧,我们目光外弛,越过前面再前面的车、更远处的红绿灯,再到目之所及的道路状况……


我们的注意力完全被牵扯了出来,刚被这个加塞的小电车钻营拱动吸引着,倏忽又被那个绿灯亮了还不踩油门的SUV捕获了……


我们的心被他们所扰动着、裹挟着左右奔忙,情绪随之起伏,而丢失了对自我清明地觉察,常常不知道此时自己的身体正处在紧张僵硬、不自然的状态,因而不能及时调整,直至目的地到达,下了车才感到疲劳袭来,眼酸头胀胸闷、腰痛腿僵脚麻。


这就是我们“心”影响我们的“身”的过程,“意志”就是这样光明正大地御驶着“躯体”,而对自己这长久以来的身心互动模式,我们习以为常,以至于对这个运作过程浑然不觉。


早晚高峰驾车后浑身不适,只认为是路况太差开车太久造成的“累”,而从未想过,其实这许多的痛苦就来源于我们的“意志”。


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以妄為常”“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於心,逆於生樂”,结果就是“半百而衰”


那进一步想,如果能反此道行之,如果我们开始改变“意志”,体察身心微妙互动的变化,及时做出调适,是不是就可以减少很多痛苦?是不是我们驾车过程就会不一样了呢?我的体验正是如此!


其实这样一来,我们就是在开车中实现养生。这么讲似乎还是有些模糊,那下面我们就说说具体的操作。



这要岔开说到一本书。超车事件之后一段时间,有人赠我一本《跑步之心——同时锻炼身与心的禅跑》,感觉还是英文书名更直观一些:Running with the mind of meditation,副标题是:Lessons for training body and mind。


by 栩灼


这本书更像是一门依据佛学理论进行实践、获得经验、进而归纳提升出的课程,分步指导,给出不同阶段实践的具体建议,非空泛之谈,需要边阅读边实践。我还没有完成实践,因此也不能说读完了。书中前面的部分着重介绍并训练的就是“专注正念”(以下简称“正念”)和“觉知”,多处我都贴了便笺,颇为受益。


对于身体的肌肉力量与灵活柔韧性是可以锻炼的,这一点我们都没有异议,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正念和觉知也是可以训练的,就如同我们锻炼身体。而且,其实正念和觉知就像身体的力量与灵活柔韧,我们可以分而言之,但实际中它们本就是融合在同一个运动过程之中的。在另一本书,明就仁波切的《世界上最幸运的人》(Joyful Wisdom)中就直接这样解释:“以柔和的态度欢迎念头、情绪和感官知觉,这个练习在藏文里叫drenpa,也译为‘正念’,意思是‘觉察’”。


在开车这个场景中,我们就可以运用“正念”和“觉知”(或“觉察”),具体的做法,我们就以具体情境来举例:


有一条小路是单行线,路两边日常停满了车,就剩下一个车道可以通行。从大路上可以右转进入此小路,大路右转入此小路前30米有一个公交车站。


早高峰期间,有一辆车刚好就停在这条单行小路的右侧路边紧邻大路路口处,车尾还探出到了大路上,因此从大路右转入小路的车辆受阻,排起队来,且此时正是公交车频频出入站的时间段,交通一度混乱。


by 栩灼

当我们开车经过这辆停靠的车时:

A. 腹诽或嘟囔或叫嚷:“这车是怎么停的呀,会不会停车呀,没见到停在这里很碍事么!……”怒气伴随而生,到下一个路口时,已经变了绿灯,见到前面的车还不起步,又透过车后窗看到司机正在刷手机,就按了两下喇叭催促,但似乎比平时多了几分烦躁。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些情绪产生流转的过程,也没有发觉自己的情绪就这样被牵着跑。


B. 有的人想了A,又转念一想,可能TA确实有着急或者不得已的事情才这么停车。对自己产生A想法又有一些愧疚。这夹杂着怒气的愧疚持续了好一阵儿,脑袋中又浮现出之前自己处理得不圆满的另一件事情,……。但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情绪起落转化的过程。


C. 有的人想了A,或想了B,或者还想了其他。意识到了自己在正想这些事情,觉察到之后却更加懊恼,对于自己有这么多难以控制的情绪和杂念而感到挫败沮丧,头脑又响起一个声音不断唠叨说教:“别想了、停下来、生什么气、你怎么做不到……”。


D. 或想了A,或想了B,或还想了其他,但意识到了自己在正想这些事情,虽然一时停不下来,但知道这很正常,从种下种子到长成麦子还需要时间呢,这就是目前的我,我只是需要温柔地坚定地训练而已,而且想一想其实自己比两三个月前已经有了不少进步,还挺有信心的,这么一想还蛮值得鼓励的呢!


E. 或想了A,或想了B,或想了其他,意识到了自己在正想这些事情,觉察到了这其中思绪、情绪起落转化的过程,从这种微妙变化中体知到心的巨大力量。觉察到之后,继续专心当下的驾驶。


F. 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了解了拥堵的原因,遇到啥就应对啥,慢行穿过狭窄路段,这件事儿就过去了,心里也没想什么。


G. ……


运用和训练正念,我们就是于驾车这件事情本身,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觉知,觉知到自己的感官、念头、情绪的变化。上述例子中A、B的情况,就是缺乏觉知的。


但在正念的同时,我们要带着一种温柔去觉知。因为尝试一下就会发现,专注很难,我们常常会分心,甚至又因发觉自己在分心而沮丧急躁,此时就会产生对自我的批判、否定。觉察中常会出现一个声音在脑中唠叨、指导、批评自己,而温柔就是要去对治这种嗔怒激进。C的情况就是需要对自己再温柔一些,具体就可以借鉴D的做法试试。


而E是逐步认识到“我情绪的暴风雨,就是自心力量的证据”“看起来无法抵抗的念头和想法,其实是自心无限宽广的展现和无尽的创造力量”“一开始看起来好像是黑暗的体验,实际上未必如此。它的本质,只不过是自心真实光芒所投射的光影”。


F的情况则是驾驶技术、经验或内心包容度都很高。这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儿,以至于都不能在他的心里留下印记、激起波澜。


专注于驾车这件事情本身,这有点像以游戏心态去做事情,但这里游戏心态不是指不负责任的态度,而是指以充满好奇和乐趣的全身心去投入正在做的事情,去应对所遇到不同的情况,但这种应对又不是被外界变化的因素牵着鼻子跑,前者是专注当下,后者是疲于奔命。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一篇文章“可以像应对天气一样应对生活中发生的事”(点击题目跳转阅读),可以配合食用。



要想实现在驾车中养生,应用正念和觉知去训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认清一些个事实,去转变观念和认知。


驾驶车辆这件事儿,除了有基本的法律规则礼仪共识可作为保障,我们个人所能把控的不过就是自己和自己的这一辆车了。此外的,驾车所要面对的路况、天气、其他司机和行人的想法和行为等,均不由我们掌控。但现实中,我们就常困扰于这些本就不能被我们所左右的因素。


如果我们要这些事都顺从我们的心意,这是不可能的,也基本就属于妄想了。因此,我们就只是去应对所遇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量力而行地去处理而已。


放手该放手的,也要控制可控制的。


驾车是有技术和经验的,这就是我们可控的部分,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与习,精进技术、积累经验,这样就能更从容地应对各种情况。情绪的产生,常是由于我们应对事情的能力不足,处理不了某个局面了,又不能接受和包容自己或他人,因此便产生了种种情绪,苦海就翻起了爱恨。


转变观念,勤加训练,理论上每个人都可将驾驶车辆的过程转变为养生的实践场。遵循、尊重了真实事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了自身应对变化的能力,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适应环境,更自在地生活,形神就不会失和,也就是在养生。


阅读至此,有的读者应该已经意识到了,驾驶汽车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这里的开车可以换成任何其他情境,我坐地铁、我走路跑步、我骑车、我工作,都是一样的,都可以养生。而如果愿意实践此法,我想多数人会在一两周里体会到自己从心到身的改变。



参考书籍:

米庞仁波切《跑步之心—同时锻炼身与心的禅跑》

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推荐课程:

#贾海忠肃讲《黄帝内经》(点击题目跳转学习)



本文作者简介,点击阅读↓      

赵翘楚医生简介    

                            

青岛慈方中医馆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延吉路117号-7号       

预约电话:13685420380        

   (搜索↑号码,添加服务台微信)                           


*拨打预约电话或添加服务台微信,提前预约就诊时间,按时就诊,减少等待时间~                         

                           


*扫描二维码添加工作室,方便远程线上就诊~                            






慈悲为本  方便为门

一针一药皆自慈悲心︱一言一行悉由方便门


北京慈方中医馆
慈方中医馆以挑战“疑难病”,培训优秀中医人才,造福普罗大众为使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