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 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

学术   体育   2024-06-12 16:06   江苏  

摘要  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对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认为:新质生产力可以从纾解体育产业发展压力、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动力、激活体育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力等方面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增强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本领;要促进科学技术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挥新质生产力配置体育资源的能力,优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强化科技创新对体育产业的引领,构筑高质量的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要深化体育产业的数字协同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提振并扩大体育消费,发挥消费对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还要全面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保障,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提升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体育产业;虚拟体育;体育消费





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

文 | 陈林会

(《体育与科学》2024年第3期)



生产力是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生产力正进行着系统性新质化,并将全面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2021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科学分析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了新时代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20243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论述,为我国体育产业转型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体育产业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调整提供了方向和指引。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体育产业发展、如何助力我国体育产业实现产业增长动能转换、怎样调整优化我国体育产业政策及生态等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已成为体育界需要厘清的重要问题。



新质生产力及其价值释放逻辑

  

1.1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


1.1.1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可以概括为“新科技、新能源和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的、高阶的、具有科技革命性的生产力形式”;新质生产力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现代金融等要素紧密结合而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与‘质量牵引’以及二者协同演化的生产力发展新模式”,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由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基础设施等构成”,其要素支撑体系包括“新质劳动对象、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技能”。


1.1.2 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和培育,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构建新型生产关系”,要“加快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还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发展“需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蜕变等”环节;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1.2 新质生产力价值释放的深层逻辑


1.2.1 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共同推动的结果,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20242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关注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作用不同,新质生产力是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新生产工具,以数据等为新生产要素,以高素质人才、企业家、科学家为主要劳动者,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要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新载体,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为目标的新型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等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2.2 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节约化发展  


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从粗放发展到科技赋能的增长,把科创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把创新活力转化为增长动力。在我国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数字科技等将深度嵌入我国经济社会各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将加速经济社会各方面市场的线上线下融合,将创新各类产业实体的“生产—流通—分销—消费”体系;科学技术将优化各产业的供应链管理、创新各产业的价值链、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各行业朝集约、高效、安全、绿色方向演进升级。


1.2.3 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进产业整体结构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和发展品质跃升。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将极大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缩短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时间。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将极大地消除时间、空间对产业发展的约束。信息技术革命还将极大地拓展人们认知范围,培育更多战略人才、应用型人才等更高素质的劳动者。“人—机—物”三元融合、万物智能互联,将催生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开辟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2 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表征的新质生产力将对体育及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催生一大批新兴科学技术支持的体育产业业态,提升体育产业生产力水平,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布局趋势性调整或重塑(图1)。



2.1 纾解体育产业发展压力


2.1.1 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和智慧化  


科技手段和设备的广泛运用,实现了健身的智慧化。随着智能运动产品持续丰富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生活化运动数据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用户运动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开启了体育运动的大数据时代。从用手机、计步器等设备记录运动步数、运动时长、运动里程等初级运动数据,到用运动手环等设备记录步频、步幅、心率、血脂、血氧、卡路里等详细运动数据,再到用智能跑鞋、医学设备、跑步动态传感器等专业运动设备记录垂直振荡、踏地时间、左右平衡、三轴跑步功率占比、跑步效率等跑姿分析数据,科学技术全方位改变了人们的运动习惯,提升了全民健身的科学化和智慧化水平。


2.1.2 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破除了体育锻炼及参赛壁垒  


模拟器及其他辅助性软硬件让体育运动摆脱了项目特定环境要求和高门槛的限制,如时间、场地、人员等因素,玩家可以更快捷、更便利地参与到运动中,享受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乐趣。玩家借助运动模拟器,即可沉浸式体验赛车、滑雪、高尔夫等运动,还可以在线参与选手间的相互较量,真正实现“无界竞争”。VRAR、网络账户、移动设备等搭配划船机、健身房、开放水域等普通运动场地设施,选手即可在线参与更快、更高、更强的挑战。与《英雄联盟》《CS:GO》《DOTA2》等有暴力元素,被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缺乏走、跑、跳、投、攀爬等身体活动的游戏不同,社会对虚拟或者模拟形式的体育运动接受度较高。科学技术实现了虚拟运动和现实体育的结合,吸引了大批运动“小白”,扩大了体育人口及体育消费市场,吸引青年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1.3 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促进了体育推广和文化交流  


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体育领域并在体育创新和发展、体育文化传播、体育项目普及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冰雪大会组委会就通过举办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的方式引领冰雪运动新风尚,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科学技术破除各种壁垒,让体育项目把所有人联结进一张世界性的大网中。AI5G、云直播、云赛事等技术使足球、篮球、乒乓球、跑步等普及程度较高的体育运动的参与者突破地域、阶层、性别约束,进行文化身份建构。由技术衍生出的足球“乌龙”、篮球“板凳深度”短视频等文化符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的体育认知,并在广泛传播后成为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形成青年人的体育文化意象。体育内容、平台、运营等线上体育元宇宙平台,打破了社会圈层和地域阻隔,将有共同运动项目爱好的人聚集起来,打造出一个共同体,并以其独特的数字化特征和影响力,成为体育运动推广和文化交流的优秀载体。


2.2 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动力


2.2.1 催生我国体育产业链“网络化”链条,提升体育产业链的数字化和创新能力  


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等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既为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生产要素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还催生我国体育产业链的“网络化”链条,提升体育产业链的数字化和创新能力。一是,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推动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与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提升体育产业领域的产销一体化水平,提升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向多元化、高级化水平发展。如在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模式和传统体育运动开展方式向“虚拟化”转型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使资金、运动员、场地设施等传统体育产业生产力要素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产经营活动和产业布局不再受到物理条件的限制,在互联网及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获取资源、高效合作,催生我国产业链空间链的网络化,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显著提高体育产业相关领域的产出效率。二是,数字技术改变了体育产业参与主体的连接方式、升级了体育产业参与主体的协作内容,孵化了数字体育平台等新型体育产业的组织形态。数字体育平台通过积极探索虚拟体育与现实体育的融合,开拓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持续创新背景下体育的无限可能。


2.2.2 助力体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提升体育产业链的灵活性和生产能力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社交媒体分析等新技术,既能准确把握体育市场变化、优化产品策略、预测市场动态,还能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提升体育产业链的灵活性和生产能力。一是,数字技术有助于便利体育市场信息交互,实现体育产业各领域市场信息共享,高效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实现体育产业各领域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提升体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应对变化甚至是冲击的能力。二是,数字技术有利于贯通体育产业上下游,提高体育生产经营效率,如推动体育赛事活动承办权、场馆运营权、体育IP授权等要素高效流转。三是,数字技术和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深度融合,推进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实现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产业链的“可视化”,为提升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的运行效率、运行灵活性提供支撑。四是,数字技术可以促进体育领域相关信息及知识广泛共享,便于体育领域从业者掌握更多先进理念、方法、技术,方便从业者进入新领域,提升劳动者素质;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等体育产业领域培养所需人才,优化相关领域人才结构;可以促进体育产业领域企业文化互融、行业生产经营理念及技术扩散,提升体育产业链整体核心竞争力。


2.2.3 发挥数据在生产经营中的科学决策支撑作用,释放体育市场创新能力和活力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既能推进体育市场的智慧监管、提升体育市场的监管效能,还能发挥数据在生产经营中的科学决策支撑作用,释放体育市场创新能力和活力。一是,数字技术有助于推进体育市场的智慧监管,既优化了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教育与培训等体育消费者投诉热点领域的监管,保护了体育消费者权益,又规范了体育消费市场,升级了体育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水平。二是,为中小企业参与体育价值链分工创造了条件。如挖掘和分析相关领域消费者的消费满意度、消费偏好等数据,不断创新和优化相关领域价值链分工合作,引领相关领域在价值链层面的分工转型,拓展体育产业价值链增值空间。三是,数字技术让体育赛事活动的生产组织形态从物理空间的实体化流程逐渐转向依托数字技术和虚拟空间的智能化、扁平化的新型体育生产组织形态。体育赛事活动由原来的集中统一组织模式转变为远程分散式的组织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体育产业打开更多想象和发展的空间,为中小企业参与体育价值链分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推动形成以数智体育为发展重点,以体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参与,上下游企业全面跟进,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效衔接、良性联动的数字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2.3 激活体育产业发展竞争力


2.3.1 新质生产力催生体育赛事活动新业态,有效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一方面,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提升了我国电子竞技及虚拟体育的运营能力,助力其平稳高速发展。《经济日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收入达1445.03亿元,电竞用户规模约4.88亿人,在产值规模、用户人数、发展速度等方面稳居世界第一位”。《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国家统计局令第26号)将“电子竞技”纳入“职业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统计,电子竞技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另一方面,虚拟体育项目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社会关注度高、收视率(播放率)高的虚拟体育赛事活动这一体育赛事活动领域的全新业态。如东京奥林匹克虚拟系列赛的5个参赛项目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名选手参赛,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官网上吸引了75万次的视频观看。F1电竞收官之战的观看人次突破了3200万,全赛季收视人次达到1.5亿。国际体育组织也认为,虚拟体育可以对传统体育运动形成有效补充和丰富。国际奥委会成立了电子竞技委员会,以支持奥运项目虚拟化发展。2023年10月15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国际奥委会第141次全会上表示,国际奥委会电子竞技委员会正在研究举办奥林匹克虚拟运动会。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电子竞技管理委员会与相关企业、健身房、俱乐部、游戏开发商等合力打造了虚拟体育赛事平台、举办了多场(次)虚拟体育赛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电子竞技管理委员会还全力支持举办奥林匹克电竞系列赛及奥林匹克电竞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虚拟体育产业发展。


2.3.2 新质生产力促进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占据国际体育贸易的主动权


全球拥有上亿玩家的电子竞技、广受青年追捧的虚拟体育项目、蓬勃发展“无界”竞技的虚拟体育赛事活动带动了巨大的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需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编制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将超过2500万台,发展前景可期。研究表明,我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正面临着“供需结构不匹配,软硬配套不均衡,增长动能不充沛”等发展困境,而虚拟体育项目及虚拟体育赛事活动的快速发展将拓展传统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虚拟体育终端”新品类。此外,数字技术还能缩短体育用品、器材、装备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未来,体育项目虚拟化发展还将驱动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研发、制造、销售等产业链和价值链转型升级。因此,除了巩固和扩大我国在游戏显示器、游戏外设、电竞场馆等电竞装备制造及场馆运营领域的优势外,积极推进体育领域的科技创新、推进新材料等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体育装备化转化,研发制造满足传统体育项目虚拟化发展所需的VR、AR、MR、传感器、APP,研发制造为虚拟体育赛事活动的参赛者、观赛者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的辅助性设备等,有助于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科技含量,有助于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企业对核心技术、资本、渠道等的掌控力和竞争力。

2.4 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力


2.4.1 新质生产力联结起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为体育产业发展塑形赋能  


数字技术已经全面融入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其不断迭代更新、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并从体育产业融入科技和科技赋能体育产业两个方面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一方面,数字技术为体育产业“塑形”。塑形是指以体育内容为内核,以新兴数字技术为载体和方法的发展模式,即体育产业充分采用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以及其他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丰富体育产品服务形态、提高体育产业的生产速度。如提高体育赛事活动等领域生产速度,丰富体育产业的内容创意,增进体育产业产品、服务生产与消费的互动性;提高传播的精准度,拓展体育相关消费的体验感和辐射面。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为体育产业“赋能”。即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体育产业的创意设计、生产组织、传播方式、流通环节和消费策略等生成机制与内生结构。如5G网络满足了“村BA”篮球赛事的移动高清直播、赛事短视频冲浪、赛事高清图片/视频秒发、赛事精彩瞬间即时分享等一系列应用,提升了观赛体验,重塑了体育赛事活动消费的行为模式。


2.4.2 新质生产力联结起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实现与相关产业融合共生  


VR、AR、AI、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以及其他新技术加速了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数字技术驱动的体育旅游新产品、体育产业的新业态和新场景“爆款”频出,持续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升级。如举办“村超”的贵州省榕江县就通过经营直播号,宣传“村超”、宣传榕江,实现了乡村体育赛事与乡村特产销售的有效融合。数字技术也为进一步创新乡村的体育文化旅游生活提供无限可能性,为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繁荣与发展注入了动力。借助数字技术,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结合各自独特的文化、民俗、景观和资源禀赋,策划和打造“体育赛事活动”+“旅游观光”“美食打卡”“文化博览”“民俗体验”“地方特产”等产品,更好地满足了群众“跟着赛事去旅游”的需求;还将体育赛事活动带来的“人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销量”,产生更多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借助数字技术,全国各地纷纷开发独具特色、叫好又叫座的体育赛事活动周边产品、文创产品,打造地方文体旅融合名片,做优地方体育赛事品牌,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消费,让体育赛事带来的“人流量”转化为地方经济“留量”。



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3.1 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增强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的自觉性主动性,提升发展体育新质生产力的本领


3.1.1 积极提升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  


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新质生产力具有高效的提质性、显著的融合性等特征,可以带来体育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质量的巨大变革。新质生产力可以推动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体育领域大中小企业之间、体育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之间实现有效协同,“有利于推动实现产业发展供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产业链向高端化跃升、产业经济循环畅通,形成良好产业生态,更好释放产业网络的综合效益”。还要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体育领域适应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抢占产业变革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是体育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现实举措,是体育产业培育增长新动能和新主体的有效安排,是我国体育产业聚集增长新要素、增强竞争新优势的必然之举。


3.1.2 积极培育体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一方面,应积极抓住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和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让体育发展融入“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推动体育产业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主动作为,用战略眼光、务实举措和实用政策,以自身的探索为全国经济社会相关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赋能的示范。另一方面,应积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发展融入科教兴国战略、融入科技强国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体育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推动元宇宙、6G、下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学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引领体育新质生产力的生成;积极培养具有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具备丰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2 促进科学技术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挥新质生产力配置体育资源的能力,优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3.2.1 推进多源数据整合利用,精确识别体育市场需求、实现产供衔接  


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以及认识体育的方式。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海量数据资源基础和科学技术优势,可以精准识别、挖掘、筛选、匹配社会大众、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相关需求,实现产供有效衔接,提升体育产业资源配置水平。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应整合利用体育产业企业的业务数据、体育产业政策等多源数据,避免单一数据对体育产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支持不充分、不全面问题。即发挥多源数据作用,主动捕获体育市场需求、探测市场需求变化、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时效性;及时关联体育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健身休闲、体育教育培训等体育产业关键领域的市场需求的主题、需求属性、产品需求场景,增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适应性;推动形成基于“数据—体育产品—数据”的新产品研发,形成基于“体育产品—数据—体育产品”的产品升级迭代,提升生产效率、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3.2.2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创新体育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供给效率  


一是,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积极促进体育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落地应用;运用新质生产力在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加强新兴技术和数据要素应用,推动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健身休闲、体育教育培训等领域实体的数字化升级,壮大体育消费、培育体育消费增长点。二是,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在体育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核心要义、本质要求为遵循,用新技术精确刻画每一年龄段群体的体育需求及生活方式变迁,结合各地的体育资源禀赋、体育产业基础,有选择地研发、设计适宜小镇青年、小镇中老年、“都市银发”“Z世代”等群体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推动形成体育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体育消费转型升级。


3.3 强化科技创新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引领,培塑体育产业增长动能和发展秩序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部分对体育工作寄予厚望,提出了积极培育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壮大新型消费”的要求。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要强化科技创新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引领,推进传统的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产业焕新,推进新型体育消费发展壮大。


3.3.1 用科学技术焕新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发展动能  


抓住体育虚拟化发展的战略机遇,鼓励体育用品企业、体育科研院所积极推进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与数字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融合,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水平,研发、设计、生产支持虚拟运动、虚拟体育赛事活动等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智慧健身器材;巩固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在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优势和领先地位;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影响力,加速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品牌价值国际化进程。


3.3.2 用数字体育基础设施托底新型体育消费增长潜能  


基础设施“数字化”和“智慧化”符合未来长远时间轴上的发展趋势。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科学研究,积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时、稳慎推进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公园、健身俱乐部等“数字化”“智慧化”的数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体育发展投入的同时“托底”虚拟体育发展基础,引领虚拟形式的全民健身休闲消费;鼓励相关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数智体育体验空间,引领数字体育消费;鼓励相关企业依托体育场馆、体育公园、体育街区、体育赛事活动、体育节活动等场景提供数字体育体验、展示等新业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虚拟运动、举办虚拟体育赛事。


3.3.3 用数字技术为建设良好体育消费秩序保驾护航  


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支持和保障购物、娱乐、社交等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活动,还可以为工作、教育、体育、健康等更为复杂和高级的社会功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要鼓励相关市场主体加大数字技术的运用,发挥数字技术在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体育赛事活动等体育消费中的监管作用。如用数字技术协同体育、教育、文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实现体育消费、侵权投诉、投诉维权、执法监管等一体化联动监管,实现“侵权”线索及数据的共享共查,提升体育市场监管水平;构建区域性体育消费“一站式”监管平台,发布商家、商圈等信息,监管其资金、信用、结算等方面,丰富体育消费监管场景、营造良好的体育营商环境。在总体上提升体育市场监管效能,消除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隐忧,维护体育产业发展秩序,让社会大众“愿消费”“敢消费”。


3.4 深化体育产业的数字协同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提振并扩大体育消费,发挥消费对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


3.4.1 用数字技术和科技手段建设以城市群、都市圈、小城镇等为载体的体育产业“磁场”  


除推进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外,我国还将建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等现代化都市圈。这将释放体育消费潜力,为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此,应进一步强调体育产业要素在城市群、都市圈、小城镇区域之间的有序流动,强调区域内及区域间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一方面,发挥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的作用,激活区域间常态化体育交流、加速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体育跨地区、跨圈层联动,提升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如用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实现体育产业资源在中心城市、县域、乡镇、社区间的多级联动,助力体育产业的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发挥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的引领作用,挖掘“小镇青年”的体育服务消费潜力。近年来,“小镇青年”的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已成为三四五线城市消费的“主力军”。接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拥有稳定工作的“小镇青年”对品质消费、体验消费的需求表达愈发凸显。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对青年有天然吸引力,还能实现时间与空间跨越、虚拟与现实融合。因此,要扩大体育类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全息技术等对“小镇青年”的覆盖面,提升体育健身休闲、体育赛事活动等体育消费对“小镇青年”的吸引力,促进体育文化的城乡传播,实现体育消费的城乡共进。


3.4.2 用数字技术和科技手段构筑以现实消费者、潜在消费者等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网链”  


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因此,优化体育消费结构、升级体育产业链,要抓住消费者这一关键,理解消费者、重视消费者,围绕消费者的反馈不断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消费者群体的黏性和稳定性,激发体育消费需求。一是,充分利用以算力算法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的区块链技术,模拟、分析、预测各年龄段群众的体育需求现状、需求特征及需求趋势变化;为相关企业如何研发、设计、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各类体育产品和服务提供解决方案,提高体育产业生产效率和供给质量,激发市场体育需求;为新型数字体育体验提供内容创意、技术支持及硬件支撑;在发现体育的新需求、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过程中培育壮大体育产业的新业态,提升体育健身休闲、体育赛事活动、体育教育培训等业态的产值和增加值。二是,进一步发挥大数据、5G、AI、云计算、边缘计算、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体育中的广泛运用,让数据成为体育产业领域新的关键性生产要素。相关机构能够在经营虚拟体育赛事活动、数字体育创意、网络体育视听等过程中积累大量可作为“原材料”的数据资源,进而加快实现体育产业从内容素材收集到产品消费等活动的无缝衔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体育服务业网络,创新体育消费场景和生态,催生培育体育消费的新模式。


3.5 全面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保障,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提升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


3.5.1 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体育文化氛围,培育和扩大体育消费市场  


以运动项目虚拟化发展为抓手,积极在城市、乡镇、社区等多级圈层举办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网球、健身气功、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体育项目的虚拟体育赛事活动,激发居民体育赛事活动消费热情。引导社会力量组织开展“虚拟运动会”等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活动,形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风尚,激发居民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潜力。加强宣传推广,综合利用传统媒体、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平台,普及运动健身知识、宣传体育消费理念,营造良好体育消费文化氛围,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3.5.2 创新顺应数智化发展趋势的体育产业管理模式,超越线性体育产业增长  


一是,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管理技术创新。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建设高效统一的体育产业资源流通和交易平台,贯通体育产业的上下游、全链条,为体育产业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培育体育市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如在地方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易办”平台,开设体育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板块;建立体育产业跨区域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数据价值赋能体育产业发展的“智改数转”场景,助力体育产业实现从线性增长向全面协同增长转变,为我国体育产业快速达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和更高的发展水平创造条件。二是,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进体育的智慧监管。通过管理技术革新,提升体育市场监管服务、网络交易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推进体育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转型,让体育高新技术企业持续保持活力,及时回应不断更新迭代的市场需求。


3.5.3 及时出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相符的产业政策,快速提升体育产业规模  


一是,强化数字体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有利于体育科技创新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长效机制,通过体育产业政策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及时完善涵盖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帮扶政策、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货币政策等在内的数字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完善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在内的支撑体育产业数据要素供给的权属制度建设,保障相关方面的权利,持续优化有利于体育数字化发展的营商环境。三是,继续优化配套政策体系,出台帮扶数字体育发展的专项政策,例如将数智体育纳入国家或地方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4 结语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和新质生产力理论的诞生,顺应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是一个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充满艰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仅凭体育部门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完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除了优化相关策略,还需要积极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防止不切实际地一哄而上,要防止罔顾本地体育资源禀赋的盲目化、泡沫化,还要防止缺乏地域特质的一刀切、单一化。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发展,应妥善处理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质量与速度等各种关系,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原文刊登于《体育与科学》2024年第3期,已于中国知网发布,如果其他媒体或机构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文献引用格式:

陈林会.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J].体育与科学,2024,45(03):7-15.



往期回顾 

佳文导读| 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作用机制与效应检验

本期推荐| 备战巴黎奥运会:釜山世乒赛后谈中国乒乓球打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与国际乒联名誉委员姚振绪的学术对话

新刊速览 | 《体育与科学》2024年第3期

本期推荐| 文化重叠共识: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联结机制——基于富禄苗族乡抢花炮的田野调查研究

本期推荐|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的体育文化理论品质与传播策略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i.net

体育与科学
第一时间为读者提供杂志载文及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