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读:骨密度怎么测?结果怎么看?

学术   2024-10-16 20:00   浙江  


对骨密度进行无创性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

骨密度(BMD)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 vBMD,g/cm3)或单位面积(面积密度,g/cm2)所含的骨量

检查指征:女性 ≥ 65 岁/男性 ≥ 70 岁;女性 < 65 岁/男性 < 70 岁伴有 ≥ 1 个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脆性骨折的病史;性激素水平低下;X 线检查证实有骨质疏松;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有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史;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进行疗效监测;IOF 骨质疏松 1 分钟测试题结果阳性;OSTA 评分 ≤ -1。


1. 双能 X 线吸收检测法(DXA)


常采用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的金标准;胸腰的侧位椎体成像可用于判断是否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

(1)检查部位和方法

主要测量中轴骨(L1-4、股骨近端和全髋)的骨面积密度,对于无法测量髋骨和/或脊椎的骨密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于肥胖超过检查床负荷的患者,可选择测量非优势侧桡骨远端 1/3 处的骨密度。

  • 外周骨密度(pDXA):测量四肢骨骼,如前臂、足跟、指骨的 BMD,只可作为筛查骨质疏松的指标。

  • 胸、腰椎的侧位椎体成像(VFA):可分别检查椎体与后突,评价脊椎 BMD 的能力与定量 CT 类似。VFA 见到异常征象时,应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查确诊和鉴别诊断。


(2)骨质疏松的判断标准

以 T 值或 Z 值表示,为受试者的骨密度值与青年或同龄参考人群的平均峰值骨密度和标准差进行比较所得。

骨密度 T 值 =(实测值 - 同种族同性别健康青年人峰值骨密度)/ 同种族同性别健康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和 ≥ 50 岁男性。T 值为 -1 至 -2.5 为低骨量,T值 ≤ -2.5 为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Z 值 =(测定值 - 同龄人骨密度均值)/ 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用于绝经前女性、< 50 岁男性和儿童。Z 值 ≤ -2 为低骨量或「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

(3)骨折的判断

对于 ≥ 70 岁女性或 ≥ 80 岁男性,或身高降低 ≥ 4 cm,或既往有椎体骨折史,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当于 ≥ 5 mg/日泼尼松,或 > 3 个月的低 BMD 患者,应采用 VFA 评估椎体形态及判断骨折,VFA 与 X 线评估椎体骨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相当。

(4)注意事项

面积骨密度检测结果易受到腹主动脉或骨外组织钙化、脊柱畸形、骨质增生、骨折、口服对比剂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定量超声检查(QUS)


通过测量局部结构(通常测量跟骨或桡骨远端,及其周围软组织、骨髓组织)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所造成超声信号的衰减结果,判断骨密度,还可提供有关骨应力、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预测脆性骨折的作用。

仅用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不能单独用于诊断。

  • 其优势是便于基层医疗单位筛查骨质疏松,因无放射性,可用于孕妇和儿童。

  • 可采用 HR-pQCT 定量评价桡骨和胫骨远端的骨小梁微结构和骨密度;若超声测量的 T 值 < -1 SD,应进行 DXA 骨密度检测。



3. 定量 CT 扫描(QCT)


在 CT 扫描数据的基础上,经过 QCT 体模校准和特定软件进行三维容积数据分析,测量体积骨密度(vBMD)的方法。可以通过分别计算腰椎和/或股骨近端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体积密度,较敏感地反映骨质疏松早期骨量的丢失状况,以及评估疗效。

  • 鉴于 CT 扫描机在各级医疗机构已比较普及仅需配备一套 QCT 体模和分析软件,即可开展 QCT 骨密度测量。

  • 与面积骨密度相比,QCT 骨密度测量不受脊柱骨质增生、退变和血管钙化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避免平面投影骨密度测量技术造成的结果偏差,适用于体重过低或严重肥胖、脊柱侧凸或退变的患者。

  • 可与低剂量胸部 CT 扫描同步进行,除满足肺癌筛查等胸部影像学诊断需求外,在不增加 X 射线剂量和扫描时间的同时,精准测量腰椎 vBMD。

(1)结果判断

取 2 个腰椎(常用 L1-2)松质骨的骨密度平均值或髋部 vBMD,如测定值 < 80 mg/cm3 判断为骨质疏松,测定值 = 80~120 mg/cm3 判断为低骨量。

上述判断标准适用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如年轻患者出现骨密度降低,应该进一步检查,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外周骨定量 CT(pQCT)

主要测量桡骨远端和胫骨,主要反映皮质骨的骨密度。

可用于评估绝经后妇女髋部骨折的风险,但目前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估。



本文内容整理自《MIMS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用药指南 第 16 版》

策划:白露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深度全面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解读、前沿追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