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个包子店,每天都会进货买点剁好的肉,用作来蒸包子,包子2块钱一个。
有一天,剁肉的师父要求涨工资,肉老板看师父也剁那么多年了,兢兢业业,就涨吧。
但这工资也不是白涨的,要保持毛利的话,卖给包子店的肉就涨价了。
包子店老板听到肉涨价了,暂时不慌,毕竟毛利还有10%左右,现在材料成本涨了些,毛利降到9%,还是可以维持的,所以包子2块钱一个的价钱不变。
这个时候,剁肉师父到手的钱多了,包子没涨价,他也爱吃包子,所以每个月的收入能买更多的包子,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奔了小康的剁肉师父认为工资要持续涨,老板也的确一直给他涨,反正就把肉贵一点卖给包子店而已,没事。
而包子店老板,眼看着毛利从之前的10%,一直跌到剩下3%左右,再跌的话,可能交不起铺租啥的了。
于是,老板决定要给包子涨价,涨到3块钱一个。
这时候,剁肉师父去买包子时一看,我去!咋包子贵了?
于是,师父要求涨工资,要跟上物价上涨水平。
结果,师父工资越来越高,包子价格越来越贵,最后发现,好像工资是多了,但依然过得不太幸福。
.......
我们每个劳动者,既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
如果单纯的涨薪,但单位时间产出的产品数量没有增加的话,那么流通在社会中的产品也没有增减,最后涨薪也不会使购买力提高。
从本质上看,当一个行业承受不了员工的涨薪,那极有可能是像包子店一样,毛利被卷到了那个不能承受的红线。
这个世界,成本肯定是要有人来担的,要么是把包子提高价钱来卖,要么是剁肉师父工资不涨。
比如最近大众汽车,结束了与德国工会间的首轮集体谈判,明确拒绝了工会有关加薪、反对裁员等要求。大众汽车高层则重申,公司在与中企等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情况非常严峻”,呼吁员工“为公司贡献”。
汽车这个行业本身现在什么情况,大家也不是不知道,像小鹏这种亏着在做的企业都还在牌局上,能通过产品涨价来保持加薪的企业能有多少?
本人外企打工人一枚,最近中国国内还没有冻薪裁员的行动,反而在欧洲那边大面积沉员降本,直接裁掉的大概有8%左右,涉及所有职能部门,剩下有80%在降薪,同时也在缩减工作时间。
如果一段时间全球经济还没好转,估计会进一步降本。
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大公司要真倒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过冬的措施很多,裁员熬到春天又能活过来了。
但打工人就不一定走运了。
最后补多一嘴。
过去几十年,我们薪酬普遍在上涨,企业的毛利空间充足,所以产品价格涨幅低于薪酬涨幅,在一些领域的消费品价格不但没涨,反而越来越便宜。
这段时间,我们的购买力是在提高的——当然,别提房地产。
但去到欧洲那边,他们老早就不怎么涨薪了,如果不升职的话,在同一公司干十年,你的工资可能还是那个数,八九不离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他们游行什么的,集体要求涨薪,因为这是途径之一,否则真没啥好涨。
而我们未来,随着发展增速放慢,毛利也趋于稳定,再像以前那样大幅涨薪的事情,估计会越来越少。
至于那些“为公司贡献”啥的就算了吧,老实为自己打工,该咋的就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