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情绪比较低落,做的工作没有自我认同感,感觉像个无情的工具人,问:工作是为了生活,但是现在工作「卷」到没有生活,人生的意义在哪?
相信不少朋友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吧?
大学的时候,喜欢在街上通宵游荡。
在广州的沿江路一带,三两知己,随便进入一个酒吧浪至深夜,然后出来大排挡耗到两三点,珠江边溜达至天亮。
主要是喜欢这种放荡自由的感觉,在深夜,你会看到城市的另一面。
记忆比较深的是街边的流浪汉,他们裹着一些棉物,在街角度过无数个黑夜。
开始时没有太大的感觉,直到有一晚碰到一对流浪汉,头发乱得已经分不清性别,但他们拥在一起,惶惶恐恐,幕天席地,小心地干起了那个事.....
对,就是那个事。
他用幽黑的目光打量着我,多少有点震憾到我了——他们每天乞讨就是为了活下来,而活下来又是为了继续去乞讨,人生的意义又何在呢?
这么多年过来了,我依然忘不了那幽暗的眼神,偶尔也会审视自己的人生与工作。
尤其是在特别卷的时候,每天起早摸黑,满脑子都是PPT、汇报、工作群、KPI....等工作相关的事情,剩下的就是睡觉休息的时间了。
抛开收入的高低,和那流浪汉本质上区别是什么?
貌似真没什么区别,都是混口饭吃,活下来,只是混饭的工具与方式不一样而已。
当然,我曾经把这个思考也和朋友聊过,他一句就怼过来:既然本质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你不去讨饭?
也有道理,这里又引申出另一个人性的本质——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你当下的选择与人生状态,往往就是阶段性的最优解。
当我们选择一个工作的时候,每个人心里的最优解有不同的定义:
可能是工作上的愉悦与价值感;
可能是被认同的成就感;
可能是人际关系的情绪价值;
可能是松弛感;
可能是薪酬;
......
而且这些因素,在人生每一个阶段也会有不一样的权重,同时遵循趋利避害的本性,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当你今天在问「工作卷到没有生活,人生意义在哪」的一刻,可能你看重的反而是薪酬,因为没有足够的财富的时候,你很难对大部分不喜欢的人和事说不,于是选择了卷。
这或者依然是你当下的最优解,但同时,你也在进一步去反思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曾经我也经历过这个蒙昧混沌的时期,工作年终无休,看着房贷和未来不确定性的份上,依然咬着牙留在这个最优解。
直到某一天,真的是累了,换了工作,放慢脚步,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平衡点,落脚新的一个最优解。
但人没那么容易满足的,至少在这个年龄不会,所以也会在新的平衡点上,继续思考和尝试。
比如写作,就是我自己新的尝试,于是又继续007地利用下班时间码字——当前的平衡点,或者只是短暂的停留。
无论是极端的卷,还是极端的躺,你依然找不到所谓的人生意义。
如果硬要用意义来诠释,我更愿意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与经历,还有不断追求最优状态的步伐——最终达到内心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