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是一位都市白领,四十岁,工作繁忙,但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均衡饮食,运动也从不间断。
每次和朋友聚会,她总是自豪地说自己不抽烟,特别讨厌二手烟。可谁曾想到,一天她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双腿无力,随即倒下,被送进医院,被诊断为脑梗。
医生在进一步询问病史时,得知李娜的丈夫每天抽烟,家里烟雾弥漫。李娜虽然从不吸烟,但长期处于二手烟的环境中,可能已经无形中受到了影响。
那一刻,她才意识到,自己虽然避免了直接吸烟,却忽略了家庭环境对健康的潜在威胁。
那么,脑梗的发生真的仅仅与吸烟有关吗?怎样远离脑梗的威胁?
01脑梗的基本概念
与高危人群
脑梗,医学上叫做脑梗塞,是指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发生堵塞,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进而引发脑细胞缺氧、死亡的一种疾病。
这种情况就像是交通堵塞,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大脑的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包括瘫痪、语言障碍甚至生命危险。
脑梗的症状往往来得非常突然,可能是半边脸麻木,或者一只手突然失去知觉;有时也会出现说话不清楚、眼睛模糊等表现。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后果非常严重。
1.谁容易患脑梗?
人们普遍认为,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容易得脑梗,的确,这些因素是已知的高危因素。
研究发现,脑梗的发病不单单与这些“传统”因素有关。即使你生活得比较健康,脑梗也可能悄悄找上门。
专家指出,脑梗的高危人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吸烟者及二手烟暴露者
吸烟直接导致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而长期暴露在二手烟中的人群,尤其是女性,也容易成为潜在的脑梗受害者。就像李娜,她本身从不吸烟,却因为丈夫的吸烟习惯,成为了脑梗的高危人群。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却会悄悄损伤血管,导致脑部血流不畅,进而增加脑梗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出现血管硬化或血液粘稠度升高,这也是导致脑梗的一个危险因素。
过度劳累与长期压力大的人群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甚至牺牲睡眠时间,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这种精神上的压力,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液流动不畅,长期下去也会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
年龄较大的人群
年龄越大,身体各项功能逐渐下降,血管壁的弹性变差,容易发生血栓堵塞。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要更加注意脑梗的风险。
家族遗传史
如果你的家族中有脑梗或者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那么你也可能属于高危人群。基因遗传会影响血管的健康状况,增加患病的几率。
据中国脑卒中学会的统计,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为脑梗发作而住院,而在这其中,二手烟暴露者占据了一个不小的比例。
女性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因为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吸烟环境中的女性,她们患脑梗的概率是男性的1.5倍。
一项调查显示,30-40岁的年轻人群体,因脑梗住院的人数逐年攀升,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02
如何预防脑梗
从中医角度来看,脑梗的发生通常与“气血不畅”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血液和气的流动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一旦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就容易出现血管堵塞,最终导致脑梗的发生。
为了预防脑梗,我们需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1.保持良好的作息:中医提倡“早睡早起”,避免过度疲劳。晚睡熬夜会影响肝肾的功能,从而影响气血的生成。睡眠不足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的风险。
2.饮食调养:中医认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过咸或过辣的食物。常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红枣、桂圆、枸杞等,可以帮助调理身体的气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脑梗。
3.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气血的流动,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常见的运动有太极拳、散步、游泳等。运动的关键是保持规律,而不是过于剧烈。
4.疏解压力:过度的精神压力是导致气血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从而保持气血的流通,预防脑梗。
5.中草药调理:一些中草药对预防脑梗也有帮助。丹参、黄芪、葛根等,这些药材能帮助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脑梗发生的风险。
脑梗不仅仅与个人的吸烟习惯有关,周围的环境、生活习惯以及身边人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尤其是女性,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的环境中,更容易受到影响。了解身边的潜在威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健康。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