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让生活有所期待,每天拿出2个小时创造幸福

文摘   2024-08-13 09:53   日本  




 斗指东瀛,维为立秋








01

读书札记:幸福论

本周日本全国进入暑假模式,放下日常的工作重任,在喧嚣的都市,东京某茑屋书店的角落写写读书笔记。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一本名为《いつも幸せな人は2時間の使い方の天才》的书。意译其书名,我认为是《总是充满幸福感的人,是会把每天2小时利用好的天才》。



作者今井孝先生回顾过往岁月,用他亲身之感,总结了人生幸福的价值观与如何积累幸福的技巧。


该书清新流畅,今井先生自述了从他青年时代工作创业开始,到获得阶段性成功后的困惑、迷茫与不幸,再到后来的通透洒脱,时刻感知幸福的心路历程。我也从书中得到很多启发。


今井先生认为,幸福的人,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是和时间相处的“达人”。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每天抽出2个小时,去创造、积累微小的幸福,让生活有所期待。

 

今井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创办的咨询公司年收过亿,自己又开辟了第二职业: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至今已出版了超过十部的畅销书,激励着无数创业者。然而今井先生在该书中却明确表示,正因为他愈发感知幸福,才收获了成功;而非因成功而感知幸福

 

20多岁时,今井先生还在企业上班,并被委任一个新开发项目,结果收获成功;后30多岁时,今井先生成立自己的咨询公司,从创业初期负债百万到连续几年盈利几千万,今井先生获得了阶段性成功。


但他发现其实自己一点都不幸福。无论何时,今井先生都感觉在负重前行,总觉得再坚持完成某个目标后,就会达到幸福的彼岸。可事与愿违,每次千辛万苦达成某个目标,又有新的目标在追赶自己,仿佛幸福永远都在不久的将来,却永远无法赶上幸福的脚步。

 

直到35岁之后,今井先生发生了蜕变,他学会放慢脚步,应用每天2小时“幸福积累”法积累幸福的体验,最终收获了更大成就并收获了真正的幸福。

 

02

每天2小时“幸福积累法则”


1.  手段不是目的,分清追逐的是终极目标还是手段,是幸福的开始

“希望工作能出结果、资格考试通过、经营的企业能更赚钱、能找到终身伴侣、创作的作品会大获成功”,我们总在给自己设定一些具体的目标,但却忽略了目标的背后,是我们想要实现的内心诉求。


上述目标的实现,其终极目标是被行业,社会认可的满足感;达成财富累积的富足感;与灵魂伴侣相处的安全感;以及作品打开知名度的成就感等等。


在我们拼尽全力去接近目标,达成目标的同时,我们是否会审视自己要的究竟只是手段,还是灵魂深处的真实诉求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达成某个具体目标后会空虚失落,似乎很多事达成了却没有想象中兴奋,并获得幸福。因为大部分人,都把手段当成了最终目标,从而迷失。


2.  深度理解自身诉求,避开认知误区

那么想要增加幸福感,首先要了解我们每个人内在的真实诉求。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陷入某些既定的认知误区中,仿佛被蒙上了双眼,始终看不透问题的本质。


3. 深度诉求的认知误区有哪些

1) 过度追求安全感

2) 过度夸大“金钱危机”

3) 过度在乎重要的事而止步不前

4) 过度追求“充实感”

5) 过度在意他人的眼光


总结起来就是“过犹不及”的心态,是我们坦诚面对内心需求的绊脚石。


1) 过度追求安全感

为何人到中年会愈发沉闷,无趣,缺乏活力且幸福感偏低。这与过度追求安全感息息相关。因为无法承担过高风险带来的惨痛后果,中年人习惯性地会评估每个决策的风险性,而非体验性。


但是过犹不及的风险规避意识,更会把一个人拖入“不幸”的泥潭当中。比如因保住饭碗,不敢尝试新领域的创新活动;为了所谓的健康习惯不敢尝试任何一种新食品或新的饮食方法等等。这样的行为,往往扼杀了人的勇气、睿智以及好奇心。更会消磨幸福感的存量。


2) 过度夸大“金钱危机”

金钱是万能的;等有了钱,这些事情就好办了;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等等话语充斥着整个社会。过度强调金钱重要性,其实是忽略了金钱的拥有是“结出来的果”,而非“种下的因”。很多人面对问题止步不前,并非“缺少金钱,而举步维艰”,而是因为不作为而品尝到了“困窘的果”。


因此,首先要做想做的事、对的事情、以及养心或者提高经济能力的事情,财富会慢慢积累积,随之而来。过度强调经济条件不允许,其实是为自身的无能为力找借口。


3)过度在乎重要的事而止步不前

完美主义者之所以踌躇不前,并非他们不懂如何去做,而是过度重视某个目标的结果,无法立刻行动。这是丧失人生机会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与幸福失之交臂的遗憾之处。


处处追求完美,对面前的目标与机会表现出过度谨慎的态度,都不如任何事先做起来,在尝试与试错中体验幸福,打磨自己。


4) 过度追求“充实感”

什么都愿意尝试,把旅游日程塞得满满的;到任何一个景点,摆拍美照远比欣赏真实美景更重要。每天的行程安排被塞得满满的,看似什么都做,好充实,却从未有一件事直击心灵,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


充实感,是试图掩盖不安的一种感受,但过度追求充实感,会把我们的精力分散殆尽。无法沉浸式地体验任何一个事情所带来的幸福感。集中一点,沉浸式深度体验,更能发现自我需求。


5) 过度在乎他人眼光

我们每做一个决策,是否处于自身喜恶,还是处于社会或者家族长辈的压力。过度在乎他人眼光,会让我们失去自我评价标准以及喜好标准。迫于父母压力谈恋爱;为了面子做无法施展才华的工作;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符合外界某种期待与评价而做出的决策,是最容易被误导的决策。爱我所爱,走自己的路,放下对他人眼光的介意,会更能理解自身需求。


如何感受幸福呢?

在避开需求误区,了解自身真实需要的基础,我们该如何创造且积累幸福感呢?心法如下,总结三大原则:


原则一:幸福感是每天创造期待感所至

日子如果一尘不变,毫无期待感,就会变得乏味无趣。每天创造欣喜与期待,才会为平凡的生活创造光彩熠熠的欣喜。哪怕每天期待晚上做点新花样的美食;周末期待去哪个不一样的咖啡馆品尝一杯新式咖啡;或者一年中与一个值得期待的人交流心得等等,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


原则二:幸福感是在日常小事上长期积累幸福感的过程

我们不仅要时刻积累“期待感”,或者值得期待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长期在小事,平凡事上积累幸福的感受。高光的时刻,欣喜的瞬间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但真正的幸福,是常驻心田的笃定与踏实。是日常小事中的安心与平静。期待的,是每天茶余饭后与家人共享闲谈的温馨与平静;与好友小聚、小酌后的惬意与松弛;与共同奋斗的合伙人之间的忆苦思甜。


在小事儿上,日积月累的幸福,才是真幸福、真快乐。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原则三:先要自己幸福

幸福,是一种共情能力,更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情感导向。先让自己幸福,才能聚集幸福。当代社会,总是将自身幸福归结于外在环境。婚姻不幸、工作不顺、社会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人们总是把不幸的源头,归结为外界。


但真正幸福的人,是有能力选择幸福,创造幸福的。以上前两点大原则“创造期待感”与“在小事上长期积累幸福”,都是一种自主创造幸福的思想,而非向外界索取幸福。只有自身先幸福了,才有能力聚集幸福。


创造幸福,做什么?不做什么?

1. 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习惯性内耗的事情,不做

我们是否会因为惯性思维做某些无意义甚至有害的事情?比如过度溺爱另一半或者毫无原则地长期委曲求全,从而失去自我的行为;明明可以改掉不良习惯却因惰性持续乏味且毫无意义的工作与生活的行为?


如果我们可以坚决和这些惯有思维说不,去追求内心的诉求,去改变自己的行为。生活或瞬间被点亮。


2. 为未来投资时间,为当下沉浸式享受,为过去做一个记忆礼盒

为未来投资时间 未来是否美好,需要当下做好铺垫;延迟满足,为未来的美好,当下适当忍耐,做好准备,是获得更大幸福的开始。


为当下沉浸式享受 无论未来多么美好,过去多么值得怀念,感受幸福的只有当下,只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因此始终保持对当下幸福瞬间的沉浸式享受,才是对人生幸福的正确积累方式。哪怕是写下这篇文章的此时此刻,我都感觉到坐在咖啡厅,边喝咖啡边码字的状态无比幸福。


为过去做一个记忆礼盒 无论过去经历什么酸甜苦辣,我们都要为记忆准备一个“礼盒”。把不开心的事情暂时尘封起来,将那些美好的回忆悄悄储藏起来。每过一段时间拿出来看看。让过去的苦难,成为前进的动力;让曾经的美好,变成未来幸福的源泉。

 

03

小结

每天花2个小时,让自己的生活值得期待:珍藏过去、沉浸般体验现在,在平常事上积累幸福与欣喜,并且期待未来。这也许就是今井先生笔下的幸福。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尝想尝的美食、观想观的美景、做喜爱之事、交想交的朋友、建想建的家,过想过的人生。

 


旅日匠人配音室

旅日匠人配音室

匠人心法:每天5分钟,成长又轻松



旅日匠人原创书法

旅日匠人




公众号|旅日匠人

    视频号|旅日匠人说英语

旅日匠人
关注旅日匠人,了解东瀛人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