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孩子寒假必看的4部电影——

学术   2025-01-20 18:30   重庆  

前言




Hello,大家好,我是涛哥,一个研究ADHD的ADHD涛哥用什么方法“治疗”ADHD的?毕业两年再分享——
         

 

ADHDer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或多或少地被贴上一些标签:学习困难、调皮捣蛋、多动易怒、莫名其妙……这些都是社会对ADHD的刻板印象。
         

 

而今天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四部多动症ADHD题材的影片,不管你本身就是ADHDer。

还是作为A娃的家长、老师、朋友,以下四部影片都会带你更好地走进ADHD的内心世界,真正地去了解他们。
         

 

一、《我不是笨小孩》



《我不是笨小孩》是一部关注患有ADHD、阅读障碍症等困难的儿童的纪录片。

影片总共三集,通过对三个家庭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真实而深入地反映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和成长变化。  

(图源网络,侵删)

第一集的主角校校就是一个被诊断为ADHD的孩子。
         

 

校校是个可爱乐观的男孩,从小就表现出聪明伶俐和善于沟通的特质,有着他那个年纪的活泼与热情,当然还有好动,这是阅读障碍孩子常伴有的ADHD。
         

 

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
         

 

阅读障碍则定义为个体在一般智力、动机、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差异。

也没有明显的视力、听力、神经系统障碍,但其阅读成绩明显低于相应年龄的应有水平,处于阅读困难的状态中。
         

 

而研究调查显示,阅读障碍和ADHD的共病率为20%~40%[1]。
         

 

   
校校就是阅读障碍共病ADHD的典型例子,他无法专注于一件事。

所以课堂上他无法像普通孩子一样集中听讲,也无法聚焦于他眼前的汉字、题集。
         

 

这导致他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甚至在五年级时,很多低年级学过的汉字还不会写。

渐渐地,校校在一次次的挫败中产生了厌学情绪,常常焦虑、排斥和逃避。

(图源网络,侵删)
         

 

而校校的妈妈也经常处于矛盾的状态里,她一边劝自己要接受现状要平常心要更有耐心。

一边在现实面前一次又一次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试图通过更多的努力带来些许的改变。
         

 

失控,和解,再失控,再和解,和儿子和解,和家人和解,和自己和解。
         

 

在镜头前,校校妈妈直言道:“我不担心他的未来,我就是过不去现在。”她相信校校未来可以与自我和解。

可以自食其力,可以快乐幸福,却依然不放弃对现在的每一点努力。
         

 

如何面对不完美的ADHD孩子?如何在放下与接受中权衡?在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中。

从父母复杂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焦虑和冲突,也看到了接纳和守护。
         

 

孩子不容易,家长更不易。   
         

 

影片揭示了ADHD孩子们在社会误解与教育体制压力下的困境和奋斗,增进了公众对ADHD的理解,并强调了在孩子们追寻自我价值的路程中,支持、理解和关爱的重要性。         

二、《地球上的星星》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同样关注ADHD和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学习障碍的问题。
         

 

主人公伊桑是一个有ADHD和读写障碍的孩子,也是父母和老师眼中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顽皮小孩。

父母将他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后,在一位新美术老师尼克的温柔呵护下发现天赋并获得成长的故事。

(图源网络,侵删)
         

 

影片中的伊桑是个典型的ADHD儿童:
         

 

         

 

电影通过伊桑的角色,展示了ADHD儿童在学习和社交上的挑战,以及他们在得到适当支持和理解后能够展现的潜力。

强调了对ADHD儿童的理解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都有他的独特性和优势,我们要尽可能挖掘孩子的潜力。
         

 

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你不需要把所有的事都做得和别人一样好,只需要发现自己最闪亮的一面,你就是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颗星星。”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的与众不同,用爱与鼓励替代谩骂。
         

 

“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陷和不足,要多看孩子的优点。

给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和爱,给孩子更大更自由的成长空间,精神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本质。   

(图源网络,侵删)

三、《瞬息全宇宙》



本片讲述一名在美国亚裔社区被生活折腾得筋疲力尽的母亲与多个平行宇宙中不同身份的自己建立联系团结一致。

以此战胜即将到来的邪恶、解救女儿并保住家庭的故事。
         

 

不少ADHD网友看完后觉得女主的“A味”太重了,尤其是片头女主像无头苍蝇一样忙碌那段,就仿佛在照镜子。
         

 

ADHDer一旦多任务处理就会过载,无法条理的安排处理每项任务,也无法与别人正常交流。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近年来最直观展示ADHDer生活状态的一部电影,女主就是一位典型的未确诊的成人ADHD人士。   

(图源网络,侵删)
         

 

而导演之一关家永本人也是一位ADHD人士。他将ADHD的特质融入到电影的叙事和角色中。

使得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个人对ADHDer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表达和探索。
         

 

因此,与其他讲述ADHD的影片不同,这部片子最独特的地方反而是ADHDer特有的发散与混乱贯穿了整个故事——
         

 

快速且离奇的场景切换,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叙事结构,片中密集的无厘头“小剧场”。

甚至女主与女儿在不同平行宇宙之间任意跳跃的能力,就是映照着ADHD跳跃发散的思维,让人一看就知道:正是出自ADHDer之手。
         

 

发散性思维是从单一起点产生多个想法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部分。研究发现,

ADHD个体在发散性思维任务中表现出色。

如发明创造性的新用途或为创新设备提出新特性。

这表明ADHD群体在发散性思维任务上可能表现出高于平均水平的创造力[2]。  
         

 

因此,ADHDer的发散思维虽然会导致注意力失调,进而影响生活,但发散性思维本身也给ADHDer的生活增加了许多趣味。
         

 

有人这样评价这部电影——一封来自ADHDer的情书,写给ADHDer自我救赎路上的虚无主义、存在主义与爱。
         

 

影片中有个场景让ADHD群体非常感同身受:每当我们的女主伊芙琳又搞砸了一件事。

父亲就开始各种抱怨:“你真是没用,什么都做不好!我早就知道你很没用!我没你这个女儿!”

希望当我们面对这样言语的时候,我们能够和得到救赎后的伊芙琳一样回应:
         

 

“这就是我,你不中意、不接受、都不重要,因为这就是我。”

(图源网络,侵删)
         

 

    
四、《ADHD多动小怪兽》



《ADHD多动小怪兽》是一部公益动画短片,讲述了一个患有ADHD的小男孩的故事。

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ADHD如何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旨在提高公众对ADHD的认识和理解。
         

 

短片中通过具象化的方式,将ADHD比喻成一个“小怪兽”,这个小怪兽时刻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

使他们表现出多动、易怒、难以专注等症状。小男孩尝试用各种方法将“小怪兽”封闭起来,但都无法摆脱它。
         

 

最终,在父母的爱和陪伴下,小男孩通过下围棋,逐渐提高了专注力,使得“小怪兽”消失。

(图源网络,侵删)
         

 

有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ADHD患病率为6.26%,大约有2300万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但是,我国ADHD的就诊率只有10%,从中反映出大众对ADHD缺乏科学的认识。
         

 

多动症就像住在每个孩子心里的“小怪兽”,无法专注、缺少逻辑、容易冲动等问题时刻困扰着他们,对其学习和成长带来困扰。
         

 

   
该短片通过童话般的温情视角,让人们更真实地认识了多动症症状,从而理解并接纳ADHD孩子。
         

 

打骂和一味苛求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愿和天下父母一道,用爱和陪伴,帮助孩子们打败“多动小怪兽”。

涛哥说



在探讨了这四部涉及ADHD的影片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主题。

无论是通过揭示ADHDer的内心世界。

还是通过展现他们与社会、家庭和自我的斗争,这些影片都在努力提高公众对ADHD的认识和理解。
         

 

它们不仅展示了ADHD群体面临的挑战,更教会我们如何正确看待ADHD,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耐心和爱去和他们相处,如何克服障碍实现自我的成长。
         

 

每个ADHDer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潜力和梦想。

所以,去耐心接纳,去肆意生活,去努力在自己的宇宙中闪闪发光吧!
         

 

全文完!

注:下方视频为第十期成人营学员的真实反馈,正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ADHD群体培养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改善多动冲动等行为!

目前,第十二期成人ADHD正念营正在招生添加涛哥微信:adhd-hzlm,通过筛选,即可报名!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岳鑫鑫,王天姿,姚贵忠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阅读障碍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52(1):98-101.

[2]Martine Hoogman , Marije Stolt , Matthijs Baas .Creativity and ADHD: A review of behavioral studies, the effect of psychostimulants and neural underpinnings.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2020,119:66-85.   



另外,涛哥为大家整理了《ADHD群体学习工作专用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某些对音乐敏感的ADHDer提升注意力,改善动机不足、效率低等问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领取。

ADHD互助联盟
19年确诊ADHD的心理学硕士(专业Top5),从事多动症ADHD基础与干预研究 。咨询+V: adhd212。提倡ADHD精神:真诚、理想主义、创新、坚韧。我们一直在进行专业有温度的儿童、成人多动症科普;提供循证的多动症心理干预课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