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0后大学老师遇到小学生A娃——

学术   健康   2024-12-21 18:30   重庆  


大A个人情况



性别:女,年龄:80后,职业:大学教师/影视导演

成长经历:出生在学霸世家的学渣。

由于自己和队友都是A(没有医院确诊,但症状明显),所以在女儿还没出生前我就确信她一定是个A,在她出生前我就冥冥中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建设与准备,比如深入学习ADHD的专业理论,关注脑科学发展。

把自己腾出来,从原本的一线导演转战进入相对稳定、时间也宽松的大学,为小A的成长提供多度、全过程的脑力和体力支持进行准备;关注附近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为小A未来的首次入学进行评估甄选的准备。
         
这么说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执行起来其实就是多刷刷手机,换个对自己来说更简单的工作,多混家附近的宝妈圈,这其实是很多母亲在生产前都会进行的工作。

但再多的准备工作在小A的成长面前,都只是帮助我稳定了情绪而已,并不能让小A更少地被老师批评,也不能让小A更快地完成作业,所以看到这里的小A家长们不用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多,我做这些当时的目的就是为了别让自己被那么快气死而已。

小A个人情况



性别:女,年龄:10岁半,年级:五年级

成绩:尚可,甚至可以说还不错,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老师对她的投诉,比如:语文作业又没写、英语作业像是鬼画符、数学试卷第一面口算空白第二面应用题全对、上课带领前后左右一起开茶话会、一边偷偷吃东西一边举手积极回答问题等等……

确诊:三升四的暑假于北京六院确诊,当时由于老母亲在娃四年级那一年要去北大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走前老母亲非常焦虑,害怕走后女儿无法无天,把老师惹毛了,对她丧失信心,所以在离家前给老师送上一份权威医院的确诊结果,给老师心里打个底。

药物治疗:确诊后四年级一年,断续服用专注达18mg,上课服药,周末和假期未服药,五年级开学后至现在还未服药,准备十一复查完再做打算。

生活:自理能力尚可,没有人际交往障碍,拥有秘之自信,不进入机械性重复工作(比如:听写、口算)环境下,算是个还不错的,大方、幽默的女孩子。
         

 

大A与小A的成长



小A出生后在我一系列的干预和引导下,在娃1岁7个月的时候就包着纸尿裤进入了一个私立幼儿园,也是运气比较好,幼儿园的中外老师都很喜欢丫头,丫头就这样很顺利的渡过了幼儿园时期,从小到现在都不爱打招呼的她,成为了一个社牛。

为了应对小A上学的问题,在小A上学前,我利用了一些生长发育的敏感期给丫头的学业打了个基础,比如:利用3-4岁的图像敏感期解决了识字问题,4-5岁用了半年把拼音给她梳理顺畅。另外就是在朋友的学前班机构上了两年,来解决认识上课规则的问题。

所以,小A虽然在进入小学后仍然会像我小时候一样,时不时的“忘带”作业,但好在没有像队友一样,四年级了还在课堂上学了一下午猴子叫,气哭了2位女老师。事实证明对于ADHD来说,“早发现、早干预”未雨绸缪绝对是个有效的选择。

帮小A点亮“元认知”的技能点



其实之前从涛哥第一期开始做亲子正念训练营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了,当时由于时间和各方面的问题,直到第九期才参加,其实本次参加正念训练营我的目的是很明确的。

一方面是孩子即将进入小学高段了,后续面临的就是青春期,大家也都成长过,在青春期再厉害的榜样如果是你的父母,那么都白搭,当然我也一直在帮丫头寻找她身边的同龄榜样,奈何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帮她找到。

所以我需要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做一些准备工作,
比如:让她掌握一些自己能疏解情绪,调整心态,整理思路,认识自己的办法。正瞌睡呢,涛哥的枕头就递过来了。

另一方面,经过四年级一年我不在身边的断续服药经历,我今天还是想调整她能通过除了药物以外的手段来自我控制。

但经过这次长达3个半月的训练营,我和女儿都有了新的收获。

正念带给孩子的收获



1、在处理问题时能及时的调节自我情绪。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更加理智的面对了,不会被自己的情绪带跑,能更客观的对待自己。

2、“猫捉老鼠”的练习可以让自己在即便很兴奋的状态下也能尽快入睡。(ps:我还问了下她啥是“猫捉老鼠”的练习,她给我解答的是,就是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底层想法找出来,不知道对不对,我是没听这节课。)

3、“吹气球正念呼吸”可以帮助自己解决情绪问题。

4、能够更好地觉察自我。第三方视角出现的频率比原来多了,可以用这个视角监控自己的行为。        

我看到的孩子的改变





1、认知得到了提升。在我们俩交流和分析问题的时候更容易从自己的思维死胡同中走出来,更容易从更高维度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   

2、对自我的接受程度更高了。对潜意识中的那些曾经她认为不好的想法,相对原来能更容易的接纳了。

3、对自己好像更有规划了。原来给她买过一个自律打卡本,后来闲置了,快开学前两天自己翻出来列上了自己的每日任务,开始自我打卡了。(此处各位家长,不要有什么误解,打卡内容就是每日从楼上下来记得拿袜子,每天晚上上楼洗漱前记得喝钙,给猫铲便便之类的,虽然现在也会经常忘记,但有这个使用工具自我规划的意识就是个莫大的进步啊)

4、初步有了元认知的察觉能力。虽然运用的还不是那么流畅,还在探索和引导中,但我觉得这就开启了她人生路上的一盏新大门,只要把这扇门推开,她的人生就一片光明了。(这个是我最大的惊喜,我前十年天天循循善诱,急功近利都没啥成效,此处需要给涛哥团队一万分感谢,并且配上鲜花和掌声)

正念带给我的收获



1、系统全面的了解了正念系统
,并且为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找到了理论支点,这样在未来的操作中能更好地“PUA别人”,比如:娃的老师。

2、对小A的表层行为模式下的深处行为动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有了理论的加持才能更好地指导我未来的实践。

3、每日的打卡帮助我,或者说督促我,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一个比较理性和清晰的梳理,文字的形式比语言和思维的形式更能让我进行理性分析,并且建立较为清晰的逻辑关系模型。

4、加深了我对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兴趣,甚至在想要不吃点专注达把英语单词背起来考个社会学博士?但看见单词书封面的时候,我就启动困难了,还是内驱力不足,安于现状。好吧,我承认自己是个懒惰的人……

5、家长间的问题解答与分享,尤其是高年级家长所碰到的问题和困惑给我的教育路上带来了很多“前车之鉴”,这让我为孩子的青春期做一些准备的时候有了可以参照的样本和模板,不至于到时候被打个措手不及。

寄语和感谢





最后,我想用参加训练营最开始时的一次打卡给各位正在养育A娃的家长们一些鼓励,也给自己一些鼓励与希望。

当天的打卡问题如下:

【当我控制不住焦虑孩子未来时,我会………】
我的回答:这个问题我能说我从来没焦虑过孩子的“未来”,只焦虑孩子的“现在”吗,对比孩子未来的长远发展,能否养活自己,到底会过的怎么样这种问题更让我焦虑的是(尤其三年级前)她今天作业有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今天上课是不是又因为不遵守纪律受到了批评。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知道ADHD的特质只是在规定范围和规定动作下才会成为负面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能力的提升,这些特质都会变成优秀的素质。

只要帮助ADHD孩子平稳地渡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养好习惯(无论是生活的,还是学习的),中学培养好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生存能力(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之后等着你播种的希望之果在他心中发芽即可。

我始终相信,人生比学习重要!能力比成绩重要!

全文完!

注:第十一期儿童青少年ADHD正念训练营招生正式启动,让寒假变成A娃成长的季节——正念训练营寒假班招生开始!

往期家长文章反馈:

1.养育A娃——让子弹飞一会儿
2.当北京妈妈遇到初中生A娃——
3.养育A娃——允许一切发生,坦然面对
4.和A娃一起,努力做个普通人——
5.我是如何从一地鸡毛的生活中,重新找回生活的掌控感的?
6.跟随心理咨询师妈妈,一起体验养育A娃的正念力量
7.静下来的力量,正念对多动症儿童的积极影响!
8.养育A娃有多难——爱与耐心才是最终答案。
9.正念,打破ADHD孩子内心桎梏的钥匙——
10.治愈焦虑,接纳A娃——用正念拨动生活的美妙乐章
11.不只是孩子的成长,正念治愈了ADHD家庭的双倍焦虑——
12.
和A娃一起,用正念完成共同蜕变——
13.ADHD不是终点,我和孩子在正念中找到了答案——
14.和A娃一起,努力做个普通人——
15.ADHD,我的宿命,儿子的宿命!
16.养育A娃方法对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注:“止动计划”对本文没有做任何语意上的改动,文章也只是参加训练营家长的主观感受,并不代表所有参加训练营的儿童青少年ADHD学员都会有很大进步,相反,根据往期统计数据显示,训练营有效率在60-70%左右。

另外,涛哥为大家整理了10000字的8月、9月日记群ADHD干货文档,公众号很多不能说的,都会在日记里分享,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领取。

ADHD互助联盟
19年确诊ADHD的心理学硕士(专业Top5),从事多动症ADHD基础与干预研究 。咨询+V: adhd212。提倡ADHD精神:真诚、理想主义、创新、坚韧。我们一直在进行专业有温度的儿童、成人多动症科普;提供循证的多动症心理干预课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