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失业离婚“双杀”的中年ADHDer,该如何重启?

学术   2025-01-18 18:30   重庆  


前言




我是止动计划训练营第10期的5号学员,就叫我小T吧!

其实在收到这篇文章的写作邀请后的两周,我1个字都没写。

这两周内,我结束在上一家公司的最后一个工作项目,正式开始第一次独自面对的待业生活。

我又开始情不自禁地打开淘宝买买买,我又开始无法克制地对着一个明星(这次是体育明星)着迷……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是来给止动计划训练营砸场子的?

别急,慢慢往下看吧!

个人经历




得知自己是ADHD是非常偶然也好像是很必然的事。

作为一个从小就“活泼好动”的人,其实在30岁之前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内耗”,什么叫“不自信”.

大概因为一点点外貌的优势(嘻嘻)一直以来不乏被追求,加上些A人好奇心强什么领域都爱涉猎的特性。

朋友不少,工作很顺利,也遇到了决定相伴一生的另一半,一转眼就结婚10年了。

从“不踏实”到“‘踏实
我的自救之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常常处在一种“不踏实”的感觉中,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

就是感觉你目前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没有经过什么努力,好像就是正好它们来了,砸在你身上了,你抓住了,而且是轻轻地抓住,它们随时会离开。

到了35岁,那种“不踏实”的感觉愈发强烈,我非常清楚地了解我没有人生目标、我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成长、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我做什么都无法坚持。

我动不动就怼人(这一点在30岁之前曾是我的骄傲,我把它叫作“真性情”)、我跟妈妈的关系越来越差,说不到3句话就吵架。

我冲动消费家里堆满了各种甚至没拆封就过期的面膜。

我跟伴侣的关系淡漠也在日积月累的大争小吵中变成了房间中的大象、我每天都无来由地焦虑、着急、我的精力断崖式下降……    
         

 

我意识到我出问题了,我必须得开始自救,我开始看各种心理学书籍。

我内耗、我自卑、我冲动、我嫉妒……我期望通过去读《被讨厌的勇气》、《亲密关系》、《性格的重建》等等这些入门心理学书籍找到解决方案。

我知道我还没有到要走进心理科看病的程度,我应该可以通过自学心理学知识让自己好起来。
         

 

最后一根稻草
正念训练能否拯救我的人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冲动消费的症状没有改善、冲动怼人的毛病没有改善、我甚至无法集中精力哪怕开5分钟的会。

我经常因为走神无法听懂对方的问题(在对方看来我好像一个傻X)。

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内耗好几天、隔三差五偏头疼,疼起来就无法正常工作生活……

直到我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关于ADHD的文章。

当看到各种症状都对上了自己问题的时候,多年来的迷茫和困惑,突然有了科学解释。

而且居然还有立竿见影的药,这对于只求速胜、热爱即时反馈的A人来说简直就是神迹!
         

 

或许就是命运的齿轮转到那个点了,我又重新打开了止动计划训练营的介绍。

其实我在刚了解到ADHD的时候就已经关注了涛哥的知乎号和公众号了。

但那时候我对正念练习这件事没有任何兴趣,以ADHD的尿性,我追求即时反馈。

需要花时间等待才出效果的事情永远是最后的选项,所以我在刚确诊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要参加训练营。

但是当我整个人down到人生谷底的时候,不知道我把正念训练当成了拯救我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怎么样。

总之我想的是我应该不会比现在更差了吧,就当是重新独居后让自己忙一点也好,试试看吧!

正念训练营带来的改变




1.情绪问题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

A人在没有对情绪有觉察能力之前,一旦上头就完全进入自动驾驶的模式。

你的行为根本不受大脑控制,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冲动行为已经完成,伤害已经造成。

而三个月来,正念练习、打卡记录以及和群里小伙伴的交流,让我初步建立了可以在5秒内意识到自己正处在某种情绪中。

非常神奇的是,一旦你意识到你现在有情绪的时候,你那个100分的情绪瞬间就能降低50%。

我很难解释是为什么,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某个人阴阳我,让我很不爽,想发火,以前可能就直接怼回去了。

但是当你具备情绪觉察能力的时候,你会立刻意识到你不爽了,有点像是分身成另一个很理性的你说:你现在正在不爽。

就是这个瞬间,你那个原本100分的怒气值马上就剩50分了。
         

 

2.认知得到了提升

比如我最早参加训练营时带着的一个目的是“我想改变自己一事无成的现状”。

但通过情绪觉察,我发现我之所以把自己定义为“一事无成”正是来源于无时无刻不在的自动化比较,甚至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天赋比较。

结果就是无限放大自己的缺点,无限忽略自己的优点,觉得自己是废物什么都做不好。

这样的自动化比较也带来了一个很可怕的副作用:自我攻击,虽然我以前就听过很多理论说“你要无条件地爱自己。” 

可是,当你的人生处在自动驾驶模式中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无条件爱自己,你只会无条件攻击自己。
         

 

3.自我觉察能力

有情绪觉察能力后,我能在很多情境下辨别我的自动化模式:自动化比较、自动化自我攻击、灾难性想法等等。

觉察这些自动化模式帮助我理解我产生这些自动化想法背后的原因。

并结合正念练习改善这些自动化模式带来的情绪问题。

这三个月来我感受到从未体会过的踏实感,哪怕这中间出现过反反复复,进一步退三步的情况也出现过,但我知道我在慢慢变好。     

4.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享受“慢”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了,涛哥说“对A人来说,慢就是快”。

因为A人多巴胺浓度不足,很喜欢求速胜,为了求快,有时候会超负荷输出。

而超负荷对A人来说又无法坚持,无法坚持就看不到正反馈。

一旦看不到正反馈很快就放弃了,本来想求快,结果变成慢,最后干脆变没有。

每天少做一点,状态不好就不做,过一阵状态好了再捡一点起来,把时间线拉长,拉到一年、两年、三年、一辈子。   

         

 

5.保持合理的预期

这三个月我建立起一些规律的行为,让我产生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的自信。

截止写这篇文章时候,我已经坚持了68天的八段锦练习、35次游泳(每次不少于1小时),65天的冷水澡(每次30s)和101天的正念练习。
         

 

在训练营之前,我尝试过各种运动,跑步、普拉提、拳击……没一样是能坚持超过三个月的(甚至办了一张7000多的瑜伽卡一次都没去过……)

现在想起来这也是因为ADHD症状中的“高预期”导致的,以为一个礼拜上1-2节课。

身材就会变好,就能成为拳击高手,可想而知没有正反馈的A人多容易就放弃。
         

 

“认知三角模型”




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一开始我遭遇到的又一次拖延症吧。

我接收任务邀请的时间正好重叠了我离开前公司又还没找到新工作的空档期,加上大把可以用来支(浪)配(费)的时间让我失去生活的结构感,我迟迟无法启动。

这三个月的正念练习,令我迅速意识到我的拖
延症状。

我可能是进入困难模式了,在训练营之前我经历过无数次困难模式而不自知,被困难模式产生的情绪带着跑,脚踩西瓜皮。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当我意识到进入了困难模式后,我先是用涛哥教的“认知三角模型”提问法。

向AI工具提问:假设你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你可以用认知三角模型帮我分析一下我现在的拖延症状态吗?
         

 

  • 以下是AI的回答,我贴上原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1.想法:AI帮我分析除了我又陷入了“高预期”。

即这篇文章得非常完美才行,进而令我产生了对这个写作任务困难程度的害怕和担忧的想法。

受AI的启发,我发现我还有一个“高预期”。

我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影响那些还在观望训练营的小伙伴可以下决心报名(我甚至认为涛哥邀请我写这篇文章也有此想法)。
         

 

    
         

 

         

 

2.情绪:基于以上的想法,我就产生出焦虑、害怕和挫败感的情绪,焦虑于这篇文章实在承载的任务巨大所以很难写。

害怕于如果写出来的内容让涛哥失望了或者看完我文章的小伙伴发出“就这?”的结论,挫败于三个月的训练到头来你还是一个拖延症晚期啊!

         

 

3.行为:拖延症,为了逃避上述的负面情绪,我选择了拖延启动任务,而拖延又可能引发更多的死线压力。

另外我成功捕捉到这期间我又开始淘宝买买买的深层原因原来来自于此。   

         

 

至此,想法、情绪和行为的分析已经完成。

当然我还可以更深入地去分析,比如焦虑情绪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工作还没着落,离婚手续还没办完等等等等。

但是我认为对于文章作用的“高预期”是直接导致我启动困难的主要原因。
         

 

想法、情绪和行为三者形成了一个闭环,阻碍了我的启动。   

         

 


如何打破:

1.重新审视你对于这篇文章的预期,它无需完美。

它无需成为一篇合格的广告(如果我的文章能直接带来报名转化率那涛哥应该给我更好的奖品而不是一本书,此处狗头保命)。

它只需要如实记录我的真实想法和真实经历就好,也帮助我自己重新整理一遍三个月来的感受;

2.在调整了预期后,焦虑、害怕和挫败的情绪就减轻了很多。

最后就是调整行为,三个月的训练营,我和小伙伴们都熟练掌握了脚手架工具,学会了拆分任务。

我可以就从把电脑翻开,把word打开,哪怕是对着空白页发呆开始。

因为生活节奏的变化导致结构感崩塌的事实后,我选择无论如何不能在家里待着了。

哪怕是去图书馆对着空白页发呆摸鱼也好,现在就走出去。

由于出门游泳更有动力,于是我把游泳时间调整到了中午,这样游完我带着运动后产生的新鲜多巴胺一口气扎进图书馆。

只要你能开始,就会发现任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于是我顺利地提前三天交稿了。   


总结





好了,朋友们,我的故事讲完了,感谢看到这里的你们,尽管我调整了我写这篇文章的预期,但我仍然非常遗憾我没办法用文字完全表达我对训练营的感激。

同为ADHD的小伙伴们的理解和接纳、涛哥不厌其烦地重复知识点和每周分享。

白雪莹老师堪比AI的困难模式一对一梳理能力、之又老师俏皮幽默又字字珠玑的打卡点评、班主任婷婷老师雷打不动的打卡提醒……

真的很难一一列举。    

你们不知道你们有多幸运,能开始寻找自救方案的人,已经比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幸运了。

然后筛选到ADHD这个细分,就更加幸运了。

最后你能顺藤摸瓜找到止动计划,你们就是有能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天选之人!

加油,你们一定会好起来的!

全文完!

注:本文为往期成人ADHD训练营学员反馈,“止动计划”对本文没有做任何语意上的改动(排版除外),文章也只是作者个人主观感受,并不代表所有参加训练营的同学都会有或者很大进步,每一期都会有一定比例的同学没有进步或者收获很小。

第十二期成人ADHD正念训练认知训练营正在招生重塑未来,从“正念”开始——2025成人ADHD逆袭之路!

名额有限抓紧联系涛哥微信adhd-hzlm,通过筛选即可报名。
往期训练营学员文章分享:

1.我的正念战A经历——小侯同学
2.参加成人ADHD团体训练营训练感悟——凤鸣岐山
3.我的ADHD孩子,妈妈陪你一起迎接奇迹!
4.如果一个ADHDer坚持参加完高监督、高强度的正念训练营三个月会有什么变化?
5.一个ADHD在读博士三个月的蜕变——
6.一位四十岁中年女性ADHDer重塑大脑的体验——
7.一位博士A妈参加止动计划正念训练营的“自身对照研究”——100天可以发生的改变
8.与多动症(ADHD)和谐“共生”——
9.一个ADHD创业者参与止动计划三个月正念训练营感悟——
10.一名医学ADHDer考研党坚持正念训练的“蜕变”——
11.“缺憾”中饱含“精彩”——一名体育运动心理学硕士的ADHD人生故事!
12.一位完美主义ADHDer的"自我妥协"之旅
13一名网安追梦人坚持正念训练的蜕变之路
14.ADHD妈妈是如何给ADHD孩子带来的曙光的?
15.一位第N次尝试正念的成年ADHD的独白——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16.一个自我拉扯25年励志ADHD女青年的自我和解
17.一个法学公务员ADHDer的30年人生总结
18.我的ADHD孩子,我要如其所是地爱你
19.年过半百遇到ADHD,我的后半生会更加坚定
20高考还剩九十天,我却发现自己是多动症ADHD
21如果你是一位家庭教育讲师,会对养育A娃有帮助吗?
22一个A走不了的路我要和一群A走——
23.一位刚步入职场的ADHD-三个月训练营感悟
24.一名芯片行业ADHD创业者的自述——
25.参加成人止动营最美的收获——
26.老“A”家族的破局
27.作为一个多动症者,我的咨询顾问前半生旅程——
28.985职场精英的另一面,苦苦挣扎的多动症ADHDer
29.坚持正念对一个成人ADHD的改造——
30.当ADHD遇到正念——脱缰的野马终于系上了缰绳
31.经历了巨大失望后,我把希望放在了正念训练上——
32作为大A,我是如何在“混乱”中找到自我的?
33.A无止境,切勿期待彻底摆脱ADHD
34.突破ADHD桎梏,开启全新人生旅程!
3
5.三个月,告别ADHD:我经历了什么?

另外,涛哥为大家整理了《ADHD群体学习工作专用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某些对音乐敏感的ADHDer提升注意力,改善动机不足、效率低等问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领取。

ADHD互助联盟
19年确诊ADHD的心理学硕士(专业Top5),从事多动症ADHD基础与干预研究 。咨询+V: adhd212。提倡ADHD精神:真诚、理想主义、创新、坚韧。我们一直在进行专业有温度的儿童、成人多动症科普;提供循证的多动症心理干预课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