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行为
01
什么是替代行为
替代行为(Replacement Behavior),
在这个词中,我们可以将“替代”理解为“问题行为的替代”,而行为的功能则是与原来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遏制问题行为发生的同时,也教给孩子以其它更为合理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实现功能。
如果说,问题行为的结果干预是生病后的一剂针药,那么教授合理的替代行为就是教给孩子长久的解决方案。
替代行为的核心
替代行为的核心就是替代行为功能与目标行为功能一致,目标是降低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同时选择一个可以被社会接受的替代行为,使其获得原先的强化物。也就是说,替代行为与目标行为具有等同的环境功能,能够产生与原行为相同的强化物。
02
确认替代行为的步骤
1
确定行为功能
确认前事情景和强化物
2
3
设计替代行为
如果目标行为有多种功能,针对每个独特的状态,重复上述步骤
4
教学法-普墨克原则
当儿童表达要求后,得到强化物之前,要求儿童完成规定的任务才能获得强化物,逐渐发展延迟满足的技能。
核心:
用偏好活动作为非偏好活动的强化物
03
案例分享
案例
小明在上课时会对老师说话不礼貌,惹得全班哄堂大笑。
【目标行为】:说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音量维持在同学听得见,老师听不见的范围。
我们发现,当老师忽视小明不适当语言行为后,小明目标行为发生次数变化不大,根据【功能诊断】篇章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小明的行为功能是获得同伴注意
【前事情境】:同伴和老师一起出现在教室。
【强化物】:惹得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向同学说明,他将会计算不恰当言语的次数,并举例说明哪些行为会被计算,让班级中的同学知道只要不恰当言语低于标准,就可以获得额外10分钟的自由时间。
此外,欺负或威胁同学的任何举动都将导致直接取消10分钟的自由时间。
向学生说明有助于达到标准的行为。
我们发现,经过干预后小明的目标行为发生次数逐渐降低,采用替代行为的干预方法效果明显。
05
小结
替代行为的核心就是替代行为功能与目标行为功能一致,目标是降低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同时选择一个可以被社会接受的替代行为,使其获得原先的强化物。
通过上述例子,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替代行为的理解。在实践中帮助更多的孩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行为!
1
END
1
编辑 | 马千权
校对 | 韩辰璐
审核 | 应青
如有需要
请致电:0570-86439827
或添加圆圆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