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行为障碍一:什么是情绪行为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又能分成哪些类型?

文摘   2024-01-15 11:16   浙江  


情绪行为障碍

 什/么/是/情/绪/行/为/障/碍


有家长反馈:孩子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爱乱发脾气,容易冲动、焦虑,学习习惯很差,认为孩子存在明显的情绪行为问题,有情绪障碍。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又能分成哪些类型?



什么是情绪行为障碍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指行为表现与一般同龄儿童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的儿童,通常具有一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的、明显而持续的行为。

①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

②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的关系

③对正常环境缺乏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④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


 障碍程度分类

轻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并不明显,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害羞或爱乱发脾气的儿童;可能伴随有某些焦虑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咬手指头、不自觉地扯自己的头发等

该类儿童的不良行为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可较快得到矫正,并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年龄的增长而自行转变


中度:伴有较严重的情绪和行为表现的儿童

该类儿童的不良行为多属于非社会性行为,而非反社会行为,如:不遵守公共纪律,在课堂上大喊大叫,干扰教师的授课,经常和同学吵架等等

由于不良行为方式尚不顽固,经过一定的特别教育也能获得较好的矫正效果


重度:情绪状况极差,不良行为习惯较顽固的儿童

由于多方面原因,该类长大后儿童可能形成反社会性的行为习惯,如虐待、偷窃、赌博、吸毒、自杀等,这些不良行为的矫正通常需要特定的条件和较长时间的教育


 控制程度分类

超控制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由于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过分地控制,从而表现出害羞、焦虑、孤独、胆怯等行为特征。通常很不合群,从而失去了许多与人交往沟通的锻炼机会。

女孩占比例较大


低控制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缺乏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多动、侵犯、攻击等行为特征。通常习惯将自己受到的挫折发泄到同伴和他们身上

男孩占比例较大



 障碍行为后果分类

非社会性行为:

指小范围内的、对社会影响程度不大的行为,例如上课不遵守纪律,和同学吵架,和老师对抗,个人的自怨自艾等。

该类行为较反社会性行为更易教育和矫正。


反社会性行为:

违反了社会生活的准则,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并为社会所不容的行为,如:偷窃、吸毒、酗酒、赌博、诈骗、结伙打群架、网络犯罪等

严重的反社会性行为已属于社会犯罪的范围,少管所收容的青少年,多为反社会的行为表现。

引起情绪行为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遗传、脑损伤、生物化学失衡和生理残疾等)、家庭因素(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心理因素(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学校因素(学校风气、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若家长发现儿童有情绪行为的相关问题,应尽早就诊,早期干预,以达到更优的干预效果


供稿丨张本丽

编辑丨孙利群

校对丨吴民丽

审核丨应青


谢谢阅读


如有疑问或需要

请致电

0571-86439827

或添加圆圆老师微信




民政康复特殊教育康复部
浙江康复医院特殊教育部是集特需儿童干预、婴幼儿早期干预、儿童心理健康、家庭干预指导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康复中心,结合医学、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康复治疗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优势,以“医教融合”为教育康复特色,帮助特需儿童更好地发展潜能助跑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