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计划,五年打算,我的康复成功之路

文摘   2024-06-26 15:00   浙江  

爱与坚持

创造奇迹


三岁时的小豆芽(化名)被确诊为孤独症

刻板行为、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落后

如今的小豆芽在校园环境中恣意享受成长

在普通孩子中间不显突兀

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如今能自信的步入校园

小豆芽的进步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最好证明

我们邀请小豆芽妈妈

分享属于小豆芽的干预之路




part.1




关于干预



接到应老师的邀请,我倍感荣幸,并满怀期待能在此与大家共述小豆芽在康复与融入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不敢自诩成功,只庆幸每一步都标志着阶段性的成长。这条融合之路漫长且需恒久的坚持,我们的目标是陪伴小豆芽直至他能自信地迈入社会,独立前行,而这份支持,我们将无怨无悔地给予一生。幸运的是,我们及时遇见了民政康复中心——这片希望之地。应老师及其卓越团队不仅在孤独症及各类特殊儿童的康复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更以无比的热忱与慈爱,引领孩子们前行。在这里,我们避免了许多摸索的曲折,为小豆芽的康复之旅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前期应老师已经也把大家最关心、 最想知道的问题告诉了我, 它们包括:

一、在学龄前期,如何为孩子顺利过渡到普通小学做准备,包括是否考虑延迟入学及这一做法的有效性;

二、一旦入学,家长应如何有效支持孩子在普通学校环境中的融合过程;

三、干预措施实施后,孩子的情况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将紧密结合小豆芽在康复与融入社会的亲身经历,针对性地探讨这些问题,力求为您提供实用的见解与建议,希望能为您的家庭带来启发与帮助。




part.2



小豆芽现状

1、融合方面基本达标:

基本能跟上同学们的节奏、上学送到门口自己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能管理好自己遵守学校公共秩序、上课认真听讲(偶尔会溜号)、能在家校通上抄写记录作业、作业在学校能完成一部分,放学自己收拾整理书包自己走出来。集体活动(出操、升旗、集体表演等)基本能跟上节奏,有时会稍慢半拍。

2、学习能力基本达标

 一二年级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其中语文重于其它3门,英语、科学不考试 。小豆芽在一、二年级在民政打下的良好的基础,除了体育和美术外,其他学科能达到优秀。( 英语4周岁开始在机构学习,有些储备,科学课依靠平时的听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百科漫画等进行积累,一年级开始参加学校的科学兴趣班)。

小学三年级开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课均要考试,三年级上半年有些吃力,因为语文的写作、数学的应用题等要求提升。也和普通孩子一样,有时作文写不出来、数学应用题需要家长帮忙课后强化指导。三上的成绩总体还是让我满意的, 数学应用题、语文写作良好、其余均为优秀。

3、社交技能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进入小学后还是需要继续加强;

小豆芽在社交互动上是持续性地进步的,入学前期他已经能够参与参与社交,但与同龄普通孩子相比,他在社交场合中更多时候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参与聊天和集体游戏时反应略显迟缓,对伙伴的行为关注度不高,这导致起初男孩子们不太愿意与他一同玩耍。相比之下,他与女孩子之间的交往更为顺畅,得益于女孩子的早熟与更为耐心的交往方式,一、二年级期间,他得到了来自许多女同学的宝贵帮助。近期,小豆芽在融入男性同伴的简单活动中显示出一定的提升,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转变。回到家中,他开始乐于分享学校生活,谈及老师和同学的趣闻,每位老师的形象都能清晰地留在他的记忆中。尽管他讲述的内容偏向于零碎的事实片段,缺乏连贯性,但这表明他在理解和回忆社交经历方面正逐步构建自己的框架。

 4、生活处理能力仍需要持续加强;

自己穿衣、刷牙、吃饭、收拾书包等基础的生活处理能力基本没问题,但要求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主动参与家务,需要提示提醒。在家靠父母提醒,在校是参照同伴,也就是随大流。

截至目前小豆芽的康复融合过程基本达到了预期。回顾在小豆芽刚康复时展望二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的愿景。当时觉得是美好的期望,不可企及。但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各方面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虽然发现有点儿晚,但胜在没有走弯路,孩子康复训练+家长持续学习双轨进行,是小豆芽能够较好的整合的坚实的基础。(理念:什么时候开始训练都不晚,不要纠结自责是否确诊晚、康复训练晚等问题,从当下开始做好每一天

小豆芽3周岁准备入园前体检时被告知疑似孤独症,我们没有耽搁,而是立刻开启进行康复训练。

2周-3周开始突然感觉到他开始关注周围的物、景。应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居家培养的建议,如何与孩子说话、交流....一至延用至今。




part.3




关于建议


从当下开始

展望孩子在未来2年、5年、10年的目标

时刻“以终为始”一步步向前



家长如何为孩子进入普小做准备

  • 机构康复训练+家庭支持并重:家长必须明白,孩子在学前必须抓住窗口期,在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机构老师非常专业,能很快的教会孩子具备基本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自理能力、学习能力。普通孩子靠本能就能够快速发展的能力,特殊儿童要靠训练也能达到。

  • 除了机构训练,家庭支持非常重要,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脱离机构。因此孩子在家中也要持续不懈的训练,用行事例规划日常生活学习,可以用小星星等进行奖励。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要觉知到刻意练习。

  • 学龄前阶段的支持主要包括:

    生活自理:能自己穿衣、穿鞋、洗脸、刷牙、吃饭,饭前饭后洗手漱口、冷热知道及时穿脱衣服、自己整理书包。

  • 识字、阅读、书写:从生活起居开始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句,小故事(带图识字卡),买字贴描字(也可考虑硬笔书写机构)、可以粘贴的书(非常有用,锻炼孩子的视觉跟随)。

  • 坚持体育锻炼:克服孩子懒惰,多带孩子出去户外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一年四季,关注季节变化、天气变化、花草树木变化。

  • 父母持续学习:父母需要持续学习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影响最深远,考虑入学后很多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家长参与,所以不断学习并能够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是每个父母必须要做的。

缓学是否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 是否缓学要看入学时点孩子能力和行为:要具备跟随能力、功能性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且没有严重的行为问题(如不听指令、有攻击性、座不住、干扰别人不受控制上课讲话)。

  • 缓学对孩子没有任何负面的影响,家长关注点始终是孩子的适应性,而不是顾及自己和孩子的面子问题。

  • 缓学期的融合要坚持三项支持并行:在机构康复训练是首选、家长居家训练是基础、兴趣班训练进行辅助(根据特长选1-2个如写字、画画、陶瓷、体能,慢慢融合入普通孩子群中)。

进入小学后如何支持普小融合

  • 与老师坦诚相待,得到班主任的支持。一、二年级班主任几乎每天在教室管理孩子日常学习、生活,至关重要,事先告之孩子发育过程的问题,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帮家长做到提示提醒,问题反馈。(如:孩子跟随能力不行,老师能关注并及时提醒,安排小组长协助提醒)

  • 家长要关注班级动态、各类活动、集体赛事。有时间、有资源的情况下,争当家委会或自愿者(拍照、活动策划等),借机积极进校帮助班级解决问题,关注到孩子的情况。同时通过家长的努力令孩子获得同学们的好感和支持。

  • 家长积极学习集体活动规则(体操、眼保健操、跳大绳或班长组织的表演等),耐心辅助孩子学会相关内容,在各项比赛、考核中动作规范不出圈。

  • 养成好习惯,抽出亲子时间让孩子讲学校中的新鲜事儿、趣事,感知孩子是否能融入环境中,是否有被同学欺负等问题。

  • 孩子发生问题或对他人有攻击时,家长要做好解释沟通工作,放低姿态,获得其它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遇到孩子被欺负时,也能充分理解孩子打打闹闹的天性,不过度责怪对方。逐步收获班级更多的支持。

  • 线下积极参与到班级小队活动,为大家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连接。

  • 如孩子仍不能自主跟随听课、作业、活动等,可申请专业机构老师进驻学校辅助支持(目前多数学校支持融合教育), 或考虑全职家长进入学校陪读,为孩子提供辅助支持。前提是得到所在学样的支持和认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你问我会不会好,我会坚定的告诉你,只有你付出行动了,才会有好的那一天!孤独症的康复需要家长终其一生不懈的干预,家长要保持良好心态,不过度期望孩子会彻底康复成为普通人,因为普通人也不是完美的人,同时也不轻易给孩子戴上孤独症的帽子。只需要全身心接纳孩子,活在当下,当下在增强一点点能力、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时耐心地指导。掰开了揉碎了的讲清楚讲明白,哪里弱就补哪里。日积月累,终将会好起来,走上正轨。



康复之路漫漫,却非孤行。只要坚持不懈,满怀爱与希望,每一小步的积累都将汇成江海,带领我们的宝贝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家庭的欢笑与骄傲,这正是我们矢志不渝所追寻的价值真谛。这份深重的信任和丰硕的成果,不仅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更是我们铭记在心的提醒: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是一部独一无二的精彩篇章。

我们深感荣幸能与每一位家长和孩子并肩前行,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是我们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



END


如有需要

请致电:0571-86439827

或添加圆圆老师微信

编辑|吴雨寒

审核|应青







民政康复特殊教育康复部
浙江康复医院特殊教育部是集特需儿童干预、婴幼儿早期干预、儿童心理健康、家庭干预指导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康复中心,结合医学、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康复治疗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优势,以“医教融合”为教育康复特色,帮助特需儿童更好地发展潜能助跑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