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问老师以下的问题
孩子回家不会分享今天发生的事情
经常一个人玩游戏
不参与其他小朋友的讨论
经常说不清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这是为什么呢?
又该怎么办?
我们邀请到浙江康复医院特殊教育部特教老师单依荷来给大家分享相关的知识。
单依荷 特教老师
持有ABA孤独症康复专业技能培训资格证书、ACET资格证书、受过华东师范大学儿童语言康复学培训、美国关键技能反应培训(PRT)、取得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程序评估资质(VB-MAPP),曾获院“优秀员工”荣誉称号,院年度病例分析大赛二等奖
擅长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等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临床经验丰富,获得好评无数。
语言的发展遵循各阶段的先后顺序,从前语言沟通开始,到词语理解与命名、句子理解与表达,随后进入会话能力、讲述能力与读写能力的阶段,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语音。
那么什么是表述能力呢?表述能力是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儿童独立构思并表述一定内容的能力,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研究证明:表述是儿童口语能力向读写能力讨渡的桥梁,儿童的表述能力与其入学后的读写能力和学业成绩呈正相关,是预估儿童学业成绩和读写能力的指标。
在康复实践中,大部分家长主要以叙事性表述为主要训练内容,而缺乏其他表述活动的训练。本次将为大家梳理及归纳叙述性表述、描述性表述、说明性表述和议论性表述的训练内容,帮助语言障碍儿童提升讲述能力。
随着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逐渐提高,儿童可以从讲述眼前的事件,过渡到能够讲述过去或近期即将发生的事件、想象中的事件,并能够在讲述中增加自己的感受或评论。根据体裁的不同,可将儿童的讲述活动分为叙述性讲述、描述性讲述、说明性讲述与议论性讲述。其中,叙述性表述训练是儿童在表述能力发展初期的重点训练内容。
叙述性表述
叙述性表述即使用口语讲述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要求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
1
静态的故事书和图片
故事书表述:如在表述《小猫钓鱼》的故事时,儿童通过阅读故事书来讲述小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怎么样后怎么样,最后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连续的图片表述:如儿童按顺序表述排图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列图片,讲述不同的故事。
2
动态的表演或动画片
情景表演表述:如观看完 《三只小猪》戏剧表演后,儿童凭借回忆或相关的视觉提示来表述故事中有哪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以及结局如何。
动画片表述:如在观看完一集 《小猪佩奇》动面片后,儿童可以讲出谁是故事的主人公,他们经历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3
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表述:如在儿童有看医生的经历后,可以讲一讲看医生的前因、经过和结果。
描述性表述
描述性表述即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人的外貌、动作、状态或者事物、场景的特征。
实物表述:如围绕“美丽的树叶”来组织讲述活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不同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特点。
照片和图片表述:如围绕“我的全家福”来红织讲述活动,儿童可以一边展示自己的全家福,一边描述照片上人物的服装,动作和心情。
说明性表述
说明性表述即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明确解说事物的用途、步骤等。
实物或照片表述:如用绕“我喜欢的玩具〞 进行说明性讲述。儿童需要讲清楚玩具是什么颜色、什么材料的,该怎么玩,有几种玩法。
操作步骤表述:如周绕“折纸 飞机”进行讲述活动,儿童需要使用“先、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议论性表述
议论性表述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说明自己赞成或反对的观点。
如围绕“你喜欢冬天还是夏天?为什么?”进行议论性讲述,儿童需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说明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
表述能力的落后与孩子当前的能力发展水平没有到位,能力弱,难度大,加上自身参与动机较低有很大的相关性,家长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侧重练习。
如有疑问或需要,
请致电:
0571-86439827
0571-86439825
或添加圆圆老师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