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3不吃,冬天病不沾”,3不吃是什么?1月5日小寒,饮食需谨慎

文摘   2025-01-03 18:25   重庆  

《黄帝内经》中的“冬藏,养阴,藏精”提醒我们,冬天不仅是保暖的季节,更是让身体滋养、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时机。

72岁的赵阿姨,每年小寒时节都会有不同的食疗方式。她的胃口比较大,爱吃一些腊味、糖果和油腻的食物。

去年,天气寒冷,她感到胃部不适,尤其是在吃了太多腊肉和糯米制品之后,整个人的气色也变得不太好。

她的儿子是医生,看到母亲身体有些不适,提醒她冬季要注意饮食调理,特别是要少吃这三种食物。

1.不吃太多粘甜的食物

中医理论中有句话:“脾胃为后天之本”,这意味着脾胃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基础。

吃太多粘腻甜食,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容易导致湿气堆积,形成体内的“寒湿”。湿气过重时,身体会感到困倦、乏力,皮肤也容易出现暗沉、浮肿等问题。

根据《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长期摄入高糖分的食物,会增加体内糖化终产物的生成,进而加速衰老、影响免疫力。    

健康小贴士:适量食用杂粮食物,比如玉米、红薯、黑米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有助于脾胃健康,避免湿气堆积。

也可以试试用糯米做些健康的小食,如“杂粮窝头”,不仅美味而且更容易消化。

2.不吃太多腊味腌菜

腊肉、腊肠、腌菜等腌制食品是冬季家宴的常见美食,尤其是在小寒时节,许多人喜欢食用腊味来增添节日气氛。

虽然腊肠美味,但盐分过多会让血压变高,影响心血管健康。而腌制食物中常常含有亚硝酸盐,这是一种有潜在致癌风险的物质。

根据《公共卫生营养学》期刊中的一项研究,长期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等疾病有密切关系。腌制食品还容易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降低其健康价值。

偶尔食用腊肉腊肠增添节日气氛是可以的,但不能经常吃,尤其是小寒时节,应该减少盐分和亚硝酸盐的摄入。

健康小贴士:如果想补充身体的蛋白质,可以选择新鲜的肉类、鸡蛋、豆腐等,它们更容易消化,且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    

采用蒸、炖、煮的烹饪方式,会更好地保留食材的营养。可以尝试“菌菇蒸牛肉”这道菜,菌菇能够帮助增强免疫力,牛肉则提供充足的蛋白质。

3.不吃太多反季蔬菜水果

现在的农业技术发达,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蔬菜和水果,但反季节的食物,口感和营养成分不如应季的蔬果。

就像反季节的番茄、草莓、黄瓜等,经过长途运输或人为保鲜,营养流失严重,其中可能残留一些农药和化肥,清洗起来也较为麻烦。

在小寒这个节气,传统的中医养生理念提倡以应季食材为主。

正如《千金方》中提到的:“冬季进补,应选用根茎类食物”,可以吃些萝卜、红薯、白菜等,这些食物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能帮助调节脾胃。应季食材的营养更丰富,也更适合冬季养生。

健康小贴士:选择当季的新鲜蔬菜,比如白菜、萝卜、南瓜等,这些根茎类食物能够帮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温暖脾胃,且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助于消化。

同时,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帮助改善皮肤和免疫系统。    

小寒节气的饮食,讲究“寒冬养阴,少食燥热”。通过合理搭配饮食,避免吃太多粘腻甜食、腊味腌菜和反季节蔬果,不仅能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平衡,还能提高免疫力,抵御寒冷天气带来的不适。

“小寒3不吃,冬天病不沾”,在这寒冷的节气,让身体充满活力,新一年从健康开始!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重庆城市TV生活
隶属于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