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么治 | 乳腺癌术后手臂肿胀难忍?看73岁阿姨如何破局

健康   健康   2024-11-09 12:01   上海  


GUIDE

导读


淋巴水肿是高致残率疾病,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常见疾病的排位中列为第十一位,致残类疾病排列第二位。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淋巴水肿通过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可以被很好地控制。


“肿么治”原创专栏将定期分享淋巴水肿治疗成功案例,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并重视淋巴水肿。


01

患者情况


女性,73岁,因“右乳癌术后13年余,右上肢水肿4年余”入院。


【患者特点】

1、患者13年前因右侧乳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行化疗,4年前出现右上肢肿胀,偶有淋巴管炎,发作时伴发热和右上肢疼痛,静脉输液后可部分缓解。近年来淋巴管炎发作频率增加,症状加重。
2、既往有心脏瓣膜术后9年余,规律服用华法林。无高血压和糖尿病。

02

治疗过程


1)手术方案:淋巴管-微静脉超显微吻合术(LVA),术后抬高患肢,其余常规护理。


2)术后物理疗法:第一天起,使用IPC(采用蠕动模式,压力设置30mmHg,时间30分钟)治疗→手法引流15分钟→皮肤护理→低弹绷带包扎→功能锻炼;治疗频率为4-6次/周,共4周;



2)居家护理:每天进行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治疗包括手法引流+皮肤护理+低弹绷带包扎+功能锻炼),每周门诊复诊1次,监督和不断改进患者居家自我护理技术,共4周。


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得到了缓解,手臂围度也有所缩减:

  • InBody人体成分分析仪:右上肢节段水分治疗前1.73L,治疗后1.37L,减少0.36L;右上肢50hz生物电阻抗,治疗前240.5,治疗后309.4,增加68.9。

  • 周径测量:右上肢最粗处较治疗前缩小3cm。患肢皮肤紧绷感消退,质地变软。


专家科普小知识


李永峰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专委会乳房重建学组 秘书

中国康复医学会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

中华医学会乳腺病分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淋巴水肿学组 委员

《外周淋巴水肿预防与治疗》副主编


【什么是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


淋巴水肿,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淋巴回流障碍,以及滞留在组织中引起的组织水肿、慢性炎症和组织纤维化等系列病理改变。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 BCRL),常常出现在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其发生率在6%~30%,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如何治疗?】


BCRL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保守治疗包括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和药物疗法,前者指的是包括手法淋巴引流、弹性压力包扎、皮肤护理及功能锻炼在内的一系列物理疗法。但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效果也因人而异。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且症状明显的中重度淋巴水肿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手术目的是改善淋巴通路循环或缩小患肢体积,手术方式包括淋巴管-微静脉超显微吻合术(LVA)、淋巴瓣移植修复术、自体淋巴结吻合术等。

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需要与淋巴水肿医护团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长期坚持治疗和护理。

【什么是淋巴管-微静脉吻合术(LVA)?】


通过超显微淋巴管吻合术,吻合管径 0.1-0.8mm 的淋巴管与微静脉,重建淋巴回流通道,生理上符合淋巴循环动力学的特点,成为治疗严重、易复发的阻塞性淋巴水肿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前通过超声高频探头及超声造影体表定位淋巴管及静脉,予吲哚菁绿显影确定有功能的淋巴管,术中结合荧光显影寻找暴露待吻合淋巴管。


术中显露待吻合的淋巴管及微静脉,

静脉管径合适,无明显反流。

(示意图)



将淋巴管与微静脉端吻合,淋巴管及静脉断端凝闭,

见无色透明的淋巴液节律性流入静脉回流

(示意图)



版权声明


《肿么治》版权归属作者李永峰所有。其他任何个人、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作者,侵权必究。

往期

推荐

● 有种“胖”和赘肉无关,你很可能是肿了,得警惕!

● 汤立晨教授、李永峰教授带你一起了解淋巴水肿那些事

● 淋巴水肿 | 术后多年手臂不肿,还需要预防淋巴水肿吗?

● 淋巴水肿 | 乳腺癌术后弹力袖套如何选择及注意事项

想要了解关于淋巴水肿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给您更多守护

若初健康
规范、专业、有温度的乳腺肿瘤患者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