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建议:这些情况下乳腺癌患者可以换内分泌药,不用吃十年!

健康   健康   2024-11-16 12:01   上海  

本文纲要

2024/11/16

1. 内分泌药吃5年还是10年?

2. 什么情况可以换内分泌药?

3. 什么情况需要打“肚皮针”?

4. 用药期间来月经是药物没效了?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的70% [1],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

由于内分泌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在服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内分泌药究竟是吃五年还是吃十年?”

“没有月经,我是不是可以换药了?”

“打肚皮针要打多久?”

这也是小初常常被问到的问题。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内分泌药吃5年还是10年?


对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到底吃几年,根据绝经前后有不同的建议。

绝经前后的定义,满足以下任一情况可判定为绝经 : [2]

  • 双侧卵巢切除(或有效放疗去势) 术后;

  • 年龄≥60岁

  • 年龄<60岁,自然停经≥12个月, 近1年未接受化疗、他莫昔芬、托瑞米芬或卵巢去势, 雌二醇和FSH达绝经后范围内;

  • 年龄<60岁,正在接受他莫昔芬或托瑞米芬治疗, 雌二醇和FSH水平连续两次达绝经后水平 。

内分泌药物吃几年合适,绝经前后的方案不同,根据权威指南建议如下:[3]


01
对于绝经前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


① 初始内分泌治疗满5年的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考虑延长内分泌治疗:

  • 淋巴结转移

  • 组织学3级

  • 初诊年龄<35岁

  • Ki-67指数>30%

  • 肿块>2cm等风险因素

② 符合延长内分泌治疗指征的患者,初始接受TAM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满5年,达绝经的患者可以序贯AI治疗3~5年,未绝经者可以延长TAM治疗至10年;

③ 接受OFS+AI内分泌治疗满5年的患者,如已绝经推荐继续AI治疗3~5年,未绝经者建议改为TAM 治疗5年。


02
对于绝经后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


① 初始AI治辅助内分泌疗已满5年耐受性良好的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考虑延长内分泌治疗:

  • 淋巴结阳性

  • 组织学三级

  • 其他高危复发因素(如肿块偏大、Ki-67指数>30%、多基因检测高风险等)

② 初始AI辅助内分泌治疗满5年后,符合延长内分泌指征的患者,首选继续AI治疗5年,难以耐受AI不良反应者可以换用TAM。初始接受TAM内分泌治疗者,如无AI禁忌,建议更换为AI内分泌治疗。

③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总疗程需基于临床危险度,专家建议低风险患者疗程为5年中风险患者为7~8年,高风险患者为10年。

以上只是指南推荐,具体还要医生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操作。


什么情况可以换内分泌药?


首先,千万不可以自己擅自停药换药!原因就在于一旦新换的药物产生耐药,要再换回去,治疗效果就没原先那么好,甚至可能也会同样失效。

如此一来,乳腺癌患者的用药选择就更少,可能会耽误治疗进展,影响抗癌效果。

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些患者因为出现潮热、关节痛等副作用,没有坚持服用他莫西芬。经过长期跟踪有28%的患者出现复发39%的患者死亡,而另38%的患者由于坚持服药,减少了复发时间。[4]

因此,可以看出擅自停止治疗将增大患者癌症复发和死亡的风险。这项研究也在提醒患者,应坚持按医嘱服药并克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才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


什么情况下可以换药呢?


01
治疗需求

女性有3个绝经阶段,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我们以围绝经期乳腺癌为例,这类患者处于即将要绝经的阶段,术后一般会选他莫昔芬,等患者绝经后,为了让治疗效果更好,一般会调整为芳香化酶抑制剂,这个时候就可以遵医嘱换药。[3]


02
耐药原因 
随着内分泌药物的不断更新迭代,治疗手段已经日趋成熟,但仍有 20%~40%的患者可能因内分泌治疗耐药而出现复发转移 [5]。此时,更换作用机制不同的内分泌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策略。

比如,根据CSCO指南推荐:

  • 患者如果是他莫昔芬治疗失败,可更换AI类药物(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联合CDK4/6类药物(如阿贝西利、瑞波西利、达尔西利等);

  • 如果是AI类药物治疗失败,就需要改用【氟维司群 联合 CDK4/6类药物】等。[6]


03
严重副反应

人体有一定的适应机制,有些患者吃内分泌药一段时间后身体可以逐渐适应,但也有些患者副反应非常强烈,用了多种缓解措施甚至药物干预,还是严重影响生活,那经医生评估后,可能考虑换药。

比如,相比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均比较少 [7]。如果血脂太高不好控制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换依西美坦。


什么情况需要打“肚皮针”?


“肚皮针”就是卵巢功能抑制剂,常用药物为GnRH类似物(GnRHa),代表药物有戈舍瑞林、曲普瑞林和亮丙瑞林。


01
GnRHa的用药人群 [8]

若已绝经,可以不打肚皮针;未绝经,建议打肚皮针。

应根据化疗前的月经状态判断是否使用OFS,不建议根据化疗后是否闭经干扰OFS的选择。

  • 未绝经的有化疗指征的中高危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接受含GnRHa 的内分泌治疗;
  • 未绝经患者如决定使用AI,需同时接受GnRHa。
  • 接受化疗序贯SERM单药辅助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如2年内判定为“未绝经”,建议在SERM的基础上联合GnRHa。
  • 对低危患者推荐SERM单药治疗。对存在SERM使用禁忌症的患者,推荐OFS单药或OFS+AI治疗。



02
GnRHa的用药时机 [8]

  •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时长建议为5年。
  • 中高危患者完成5年联合GnRHa的内分泌治疗后,如果未绝经且耐受性良好,可考虑继续2~5年联合GnRHa的内分泌治疗或单用2~5年的SERM治疗。
  • 如果考虑卵巢保护,推荐GnRHa同步化疗,不影响患者生存获益;
  • 如果不考虑卵巢保护,GnRHa同步化疗和GnRHa在化疗结束后序贯使用均被认可,后者更为推荐。
  • 如果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如有需求,无论激素受体阳性或阴性,均可使用GnRHa保护卵巢功能,降低卵巢功能早衰的发生风险,减少生育能力损害,推荐化疗前至少1周开始使用GnRHa,每28 d 1次,直至化疗结束后2周给予最后1剂。


用药期间来月经是药物没效了?


乳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期间来月经并不一定意味着治疗无效。

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即使在治疗期间仍有月经,也有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01
药物作用机制

某些内分泌治疗药物,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例如他莫昔芬)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性地阻断雌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而不是降低雌激素的产生。因此,即使在治疗期间仍有月经,也不意味着药物不起作用。[3]


02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在治疗期间仍有规律的月经周期,而另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规律或停经。


03
卵巢功能

如果卵巢功能没有被完全抑制,患者可能会继续经历月经。卵巢功能可能因治疗、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异。


04
治疗初期

在内分泌治疗的初期,患者可能会有月经,随着治疗的继续,月经可能会变得不规律或完全停止。


05
绝经状态

对于绝经前的女性,是否绝经会影响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被判定为绝经,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

重要的是,评估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等。

如果对治疗效果有疑虑,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必要的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治疗期间的月经状况并不是判断治疗效果的唯一标准,是否有效需要通过定期的医学检查和评估来确定。

想了解更多关于乳腺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初~
👇👇👇


点关注,看更多乳腺健康资讯!

【参考资料】


[1]梁旭,宋国红,2023年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 2024;18(2):71-77.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 (12): 1092-1187.
[3]张少华, 王晓稼, 江泽飞, 等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J]中华医学杂志. 2023;103(38):2993-3001.
[4]McCowan C, Wang S, Thompson AM, et al.The value of high adherence to tamoxifen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y. Br J Cancer, 2013, 109(5): 1172-1180.
[5]李泽颖,杨凡,黄香,等.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耐药与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24,48(02):105-117.
[6]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2024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7]李娜, 杜扬帆, 李凯,等. 依西美坦和阿那曲唑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不良反应差异的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9, 27(04):41-46.
[8]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 (3): 316-334.

本材料疾病教育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审批编号:CN-144858    有效期至:2025-11-12

声明:


本平台内容涉及的医学知识仅供参考,医疗技术、案例等仅供参考交流,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诊疗方法疾病用药等因人而异,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医生。如果图片表述、文字表述等因素使读者产生误导、歧义联想的,请联系我们。
文章配图:来源摄图网

更多

资讯

● 双11,特惠狂欢,健康心动价

● 美妆指南:乳腺癌患者如何快速打造自信的妆容"

● 乳癌患者选择什么材质文胸最好?义乳为什么这么贵?

● 夏季淋巴水肿高发期,乳腺癌患者如何做好应对?

● 乳腺癌患者如何科学补钙?如何选钙片?

对抗乳腺癌,不是你一个人的战斗

想加入若初的互助微信群吗?

扫描下方二维码

马上入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若初健康
规范、专业、有温度的乳腺肿瘤患者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