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纲要
2025/01/11
1、起点非定局,如何“起跑”影响乳腺癌预后
2、控制赛道每一阶段,乳腺癌治疗讲究个体化
3、跑赢“最后一公里”,术后康复与随访
起点非定局
抗击乳腺癌之路虽然漫长,但若能够树立信心,积极抗癌,遵从医生的指导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成为“赛道”上的胜者。
树立治疗信心,切莫病急乱投医
马拉松比赛中有一项技术要领是 “跑完全程的信心”。在抗击乳腺癌的马拉松赛道上,树立“信心”,做好心理准备也是第一要诀。
在确诊为乳腺癌时,患者常常被自己的病情所冲击,处于一种迷茫无助的状态,医生的建议和支持未必能够完全消除其后顾之忧。
此时,需要家属和患者紧密站在一起,作为强大后盾,给予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渡过难关。
另外,在治疗之前,切莫急于求成,认为除掉病灶就万事大吉,一心只想早日手术切除。
其实,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肿瘤治疗也是一个需要长期“规划”的过程。站在“起点”,患者要谨防陷入“病急乱投医”误区,被虚假小广告“忽悠”。
首次治疗规范化,抗癌之路胜一半
因此,一定要选择权威正规的医院很重要。权威的肿瘤专科医院由于和国际同步,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备更新信息和新经验。权威的肿瘤专科医院有强大的病理科,而这是诊断的金标准,也是一切正确治疗的基石。权威的肿瘤专科医院专家团队经验丰富,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肿瘤患者的各种突发情况。
控制赛道每一阶段
在马拉松的赛道上,考验运动员的不仅仅是耐力和勇气,更考验着运动员对每一阶段节奏的把握和对速度的控制。抗击乳腺癌的“赛道”也是如此。
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身心也经历着种种磨练。从治疗前期的检查到后续治疗方案的实施,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科学的把控,都要求医患之间的严密配合,才能有效完成整个阶段。
病理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乳腺癌治疗前,患者往往会经历一系列检查,如病史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B超、磁共振、核医学等)以及病理学检查。
其中,病理学检查是恶性肿瘤确诊的“金标准”。大家主要看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的类型、分级、分子分型等。
■ T1,肿瘤最大直径≤2cm;
■ T2,肿瘤最大直径2~5cm;
■ T3,肿瘤最大直径>5cm。[2]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版)》
组织学类型 主要分为:原位癌、浸润性癌、特殊性浸润性癌。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版)》
组织学分级
Ⅰ级(G1,高分化/低级别):3-5分,表示肿瘤细胞分化较好,这些肿瘤细胞就像班上的“优等生”,分化好,接近正常细胞。
Ⅱ级(G2,中分化/中级别):6-7分,这些肿瘤细胞是“中等生”,分化一般般。
Ⅲ级(G3,低分化/高级别):8-9分,这些肿瘤细胞就是“差生”,分化差,恶性程度高。
分子分型 在免疫组织化学报告单中,以下四个指标是患者最需要关注的: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Ki67。
其中,HER2,也叫做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指标的结果分为四档:“0”、“1+”、“2+”、“3+”。
“0”和“1+”均代表Her-2为阴性,“3+”代表Her-2为阳性,HER2 (2+)表示不能确定是阴性还是阳性,需要进一步做 FISH 试验确定,只有结果是 FISH阳性 才表示 HER2状态为阳性。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版)》
治疗方式“量体裁衣”
目前,乳腺癌的常用治疗手段有很多,如手术治疗、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但多学科综合治疗才是最为科学的治疗策略。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肿瘤的不同分期分型、患者的健康状况等),制定规范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也就是所谓的“量体裁衣”。
当然,患者病情不同,其治疗的目标也不相同。在治疗的阶段,患者也应当明了这种因人而异的临床治疗目标,确定自己在抗击乳腺癌的“马拉松赛道”上,能够完成的距离,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步调”和“速度”。
早期乳腺癌患者 “抗击乳腺癌的赛道”路程相对缩短,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治愈。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已经发生转移患者 “赛道”的路程相对会延长,此时治疗的目的是让肿瘤缩小,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比如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绝经前后,选择使用不同的药物。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版)》
复发转移患者 也不要害怕,现在新药频出,也会有很多治疗方式。
①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耐药后发生复发转移,根据不同的分层,可以选择换用内分泌治疗药物,联合CDK4/6抑制剂,或者使用ADC药物进行治疗。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版)》
② 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抗HER2靶向治疗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后续出现复发或转移,也可继续接受靶向治疗。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版)》
③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以往大部分还是依赖化疗,近些年随着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了解深入,ADC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领域也显示出良好疗效。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版)》
保乳重建,重拾女性信心
对于年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而言,乳腺癌即便得以根治,使她们远离了抗击乳腺癌的“赛道”,但身体的“残缺”仍然给她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相关阅读 | 乳房重建经典八大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点击查看>>>
精心护理,减少放化疗副反
在放、化疗阶段,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应注意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放疗 警惕放疗后的全身反应和皮肤反应。放疗前不宜进食,治疗后应当静卧休息半小时,患者饮食应当以清淡为主,多吃蔬果;患者应选择柔软、宽大、吸湿性强的内衣,防治衣物摩擦损伤照射野皮肤。
化疗 前后可以接受注射止呕剂预防恶心呕吐;化疗期间适当加强营养,包括补充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等,保证睡眠,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相关阅读 | 乳腺癌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副反大合集! 点击查看>>>
跑赢“最后一公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临床治疗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已经“跑完了”抗癌之路的全程。我们强调,临床治疗只是乳腺癌管理中的一部分,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康复与随访同样重要。跑完这最后一程,才算是抗击“乳腺癌马拉松”的最终胜利。
身体康复:定期随访
临床治疗后,抗击乳腺癌的胜利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就是这距离目标的“最后一公里”,如果不能坚持科学的管理策略,就会导致这场“马拉松比赛”前功尽弃。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随访意义在于对病情的监控,一旦出现复发转移,能够早发现、早处理。
因此,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术后随访时机也需进一步把控,一般建议 [3]:
在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术后3~5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术后5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仅为一般性建议,特殊情况请遵医嘱)
患者如果发现身体异常(如上肢水肿等),应当及时向医务人员求助。
相关阅读 | 乳腺癌复查项目会致癌?如何科学复查很重要!点击查看>>>
心理康复:家人/朋友/社会支撑
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包括 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 两个部分。
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是,患者在解除病痛后,成功步入社会大家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及时检查警惕转移复发、督促患者术后用药、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肿瘤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同时医生也能结合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合理的康复建议,与患者共同跨过“五年”这道坎。
同病相怜、感同身受,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抗癌历程的病友,相互之间更容易相互倾诉与倾听,可以树立患者的抗癌信心、缓解心理压力。
最后,做到以上这三大点,乳腺癌患者跑赢抗癌“马拉松”全程!想了解更多关于乳腺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初~
-广告-
【参考资料】
声明:
更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