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冬季多发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多发的季节,根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王海蓉表示,主要有以下四点:[2]
1、气候特点
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机体为防寒保暖,血管会一定程度收缩;如果温差太大,血管应激,很有可能诱发持续痉挛,这种痉挛就很容易造成血压居高不下。
2、饮食过量
冬季的食材比较丰富,冬季进补等老观念、节假日婚庆等,很容易就造成饮食摄入超量、烟酒、熬夜、兴奋过度,造成身体负担加重。
3、感染疾病
冬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因素也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的重要诱因,需要警惕病毒细菌的侵袭。
4、运动不当
冬季运动的时间段、场地、强度等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运动量不恰当,特别剧烈的运动,不恰当时间段等,心血管系统负担沉重,相对供血不足等,血压更容易升高,心跳增快,这些都会增加发病的几率。
二、 乳腺癌患者出现心脑血管风险高!
随着诊疗手段的不断提升,早期乳腺癌的死亡率已下降近40% [3] ,然而心血管不良事件却开始成为乳腺癌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1、年龄
年龄是乳腺癌患者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乳腺癌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75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心血管风险比50—54 岁的患者高23倍左右。[4]
2、抗肿瘤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细胞毒治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均可导致心血管问题,包括心肌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1]
来自J Clin Oncol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探究了与未接受乳腺癌治疗的女性相比,接受抗癌治疗的乳腺癌(BC)女性的心血管疾病(CVD)和死亡率风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5]
研究发现
① 与对照组相比,接受蒽环类药物和/或曲妥珠单抗的女性患心力衰竭/心肌病的风险较高,同时接受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的女性患心力衰竭/心肌病的风险最高。
② 与对照组相比,有放疗史和芳香化酶抑制剂使用史的乳腺癌患者也存在高心力衰竭和/或心肌病风险。
③ 在接受癌症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中风、心律失常、心脏骤停、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CVD相关死亡和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风险也有所增加。
因此,乳腺癌患者更要注重日常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不可掉以轻心。
三、乳腺癌患者如何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除了正规诊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自己也必须做好长期的健康管理,彻底摒弃吸烟等不健康的习惯,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相当重要。
1、注意防寒保暖和饮食
冬季寒冷,首先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当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衣,防寒保暖。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勿用冷水洗脸、洗衣,以免寒冷刺激导致血压升高。
避免因为温差太大或者是出汗后感冒,在通风换气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心衰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止感冒。
不宜吃生冷,不要过量的进食。保证心脏有足够的血液供应。饮食要以清淡,低盐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主食选择粗粮,杂粮等。
针对既往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或出现过癌症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患者,对于具有高风险或极高风险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最低限度地应用心血管毒性药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和B受体阻滞剂保护心功能;接受葱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右雷佐生/脂质体葱环类药物;使用他汀类药物。[1]
3、运动时间和强度适当
不宜过早晨练和剧烈运动,寒冷季节户外运动最好在上午10点左右进行。运动强度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
根据中国乳腺癌生活方式指南建议:运动时间18~64岁的成年乳腺癌患者,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大致为每周5次,每次30分钟)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方式可以是: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跳舞、球类项目等。同时推荐进行力量性训练(抗阻力运动)每周1-2次。
4、保持好的睡眠
睡眠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风险因素,因为它可以打乱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导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不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持续激活,从而引发高血压。
乳腺癌姐妹若是睡眠质量不佳,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更大,也会增加自身的抗癌难度。
要想睡得好,“8小时”并不是唯一指标,睡眠的质量也应该得到保证。睡前泡脚、散步、按摩眼部、喝杯牛奶、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都是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的小妙招。
5、做好慢性病监测
做好日常的健康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想了解更多关于乳腺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初~
👇👇👇
【参考资料】
声明:
更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