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到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

健康   其他   2024-10-14 14:57   广东  


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王阳明和徐爱的两次谈话,对于“知行合一”有过透彻的解释。

 

徐爱由于没有领会“知行合一”的教诲,与宗贤和惟贤再三辩论,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于是就向王阳明请教。

王阳明说:“举个例子来说说,到底不明白在哪里?”

徐爱说:“现在的人都明知有父亲就应该孝顺,有兄长就应该尊敬,但往往不能孝顺、不能尊敬,可见知与行实在是两码事。”

王阳明说:“这是被私欲隔断了,不是知与行的本体了。没有知而不行的,知而不行,就是还没有真正明白。

圣贤教导我们认知并且践行,正是要恢复知与行的本体,不是很随便地告诉你有认知就可以了。

所以,《大学》用‘就像喜欢美色和厌恶臭气一样’来启示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知与行。

看见美色是知,喜欢美色是行,在见到美色时就马上喜欢它了,不是在见了美色之后才起一个心去喜欢;

闻到恶臭是知,讨厌恶臭是行,闻到恶臭时就开始讨厌了,不是在闻到恶臭之后才起一个心去讨厌。

一个人如果鼻塞,即使恶臭在跟前,鼻子闻不到,也就不会讨厌了,也是因为他不知道臭。

我们讲某人知道孝顺父亲、恭敬兄长,一定是这个人已经做到了孝顺父亲、恭敬兄长,才会说他知道孝悌。并不是只知道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明白孝晓悌了。

再如,知道痛,一定是他自己真的疼痛了,才会知道痛;知道寒,一定是他自己真的寒冷了;知道饥,一定是他自己肚子真的饥饿了。

知与行怎么可能分开?这就是知与行的本体,没有私欲在其中。

圣贤教诲大家,只有这样,才可以称作知。不然,就算不上知了。

这是多么紧要实在的工夫啊!非要把知行说成是两件事,是什么意思呢?我要把知行说成是一件事,又是什么用意呢?

倘若不懂得我提出“知行合一”的目的,一味纠缠是一件事还是两件事,又有什么用呢?

另一次,徐爱说:“古人把知和行分开来讲,大概是叫人有所区分,一方面做知的功夫,另一方面做行的功夫,这样所做的功夫才能落实。”

王阳明认为这个理解就偏离古人的原意。他说:“我以前说过,知是行的意向,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讲知的时候,行其实已经包含在其中了;讲行的时候,知其实也包含在其中了。

古人之所以把知和行分开来说,只因世上有一种人,只顾稀里糊涂地随意去做事,根本不思考琢磨,完全肆意妄为,因此必须说一个知,他才能行得端正。

还有一种人,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思考,根本不愿切实力行,只是无端空想,所以必得着重说一个行,他才能知得真切。

这是古人不得已为了救弊补偏的说法。假如明白了古人真正的意思,那么说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现在的人非要把知和行分为两件事去做,认为是先知然后行。因此,就先去研究、讨论如何做知的功夫,等到知得真切了,再去做行的功夫。

这样,很可能终生都不去践行,也终生没有真正的认知。

这不是什么小毛病,由来也很久了。我现在特别强调‘知行合一’,正是要对症下药,并非我凭空杜撰。

知和行的本体原本就是这样的。如果懂得了其中的要领,就算把知行分开说成两件事也无关紧要,本质上仍是一件事。

如果不领会其中的要领,即使说知行合一,又有什么用呢?只是闲扯而已。”


- till next time -


🎧


【费勇修心课】联合【吴晓波频道】共同推出的新课《阳明心学》,现已上线。

这门课,将系统地解读中国人面对世俗生活的智慧。通过14节课时、10个切口,渐进式教学路径让“阳明心学”正本清源、化繁为简、通俗易懂。

更是将王阳明、苏轼、陶渊明横向对比展示不同人生目标下的不同选择。

这门课,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全面自检,探寻新的人生方向。

单门课程价值1280元,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永久学籍学员享免费听课权益,请勿重复购买!!(想加入永久学籍的朋友仔,可以继续下拉)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永久学籍学员切勿重复购买



👩‍🎓
识别下方海报二维码
即可成为永久学籍学员




📢


费勇修心课
费勇老师的修心课堂和内容分享平台。《金刚经修心课》等系列修心课以及生活方式课程。费勇老师主要作品有《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等,兼任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博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