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和“躺平”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中隐

健康   其他   2024-11-09 12:22   广东  


苏东坡一生,社会身份都是官员,他自己却说:“我是江湖上的人,长期在官场,好像在樊笼之中,哪有什么美好的灵感?”


不过,他并没有离开官场。苏东坡引用过韩愈的一句话:“居闲食不足,从官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常苦心。”


大意是很想赋闲,但经济上不足以养家糊口,做官又觉得很难胜任。居闲担心温饱,做官违背心意,所以,这两件事都伤害自己的本性。

 
苏东坡年轻时春风得意,科举考试名列前茅,进入官场后,却对于“做官”这份工作不太喜欢,尤其是对于权力斗争,非常厌倦。

他在去密州做知州途中,遇到同乡,写的一首词中甚至说当年离开眉州走上仕途,是完全错误的:“须信从来错。”

所以,他喜欢陶渊明,但又做不到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

他也很羡慕自己朋友里的一些出家人,觉得他们过得很逍遥自在。但他更加下不了决心出家,远离红尘。
 
苏东坡的解释是苦于养家糊口。所以,他很羡慕张方平,因为他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了不少田产和地产,使得后代可以想做官就做官,不想做官就回家。

隐含的意思是,如果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做官也会做得光明磊落,不会被各种利益牵绊。
 
不喜欢官场,但出于各种原因,观念的,现实的,又无法离开官场。这就是苏东坡一生中最大的困境。

有点像我们现在有些人,很想离开体制,但又担忧离开了体制,就会失去所拥有的,尤其担忧失去经济来源。但在体制内吧,心又很累。


很想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但喜欢做的事,又养不活自己,于是,不得不为了谋生做着一份工作。
 
这其实是古往今来很普遍的一种人生困境: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合自己的兴趣,甚至违背自己内心的价值观,但又因为生计问题,没有勇气离开,不得不每天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
 
有些人在这个过程里完全迷失了,慢慢地让自己去适应环境,慢慢地,变成了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

但苏东坡在这个过程里,却成就了一种“美好快乐”的人格,变成了他自己所喜欢的那种人,为什么能够这样呢?

在于他找到了一种策略,抵御了环境的吞噬。这种策略是苏东坡向白居易学来的,叫“中隐”。

从前的士大夫如果觉得做官没有什么意思,要么辞官,归隐田园,甚至隐居到深山里,这叫“小隐隐于野”。

又或者,心性已经觉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仍然在红尘,在官场,却不受功名利禄的诱惑,也不受争权夺利的影响,这叫“大隐隐于市”。
 
但白居易在一首《中隐》的诗里说,大隐要在朝廷,太喧嚣了,小隐要躲在深山,太冷清了,不如“中隐”。

去做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官,好像入世又好像出世,有一点忙碌但又有不少清闲:“不劳心和力,又免饥和寒。”

没有多少责任,没有多少公事,但每月还有俸禄可拿,如果你喜欢登山,随时可以去城南登山;如果你喜欢游荡,随时可以去城东的春园游荡;

如果你喜欢饮酒,不时的还可以参加宴会;如果你想独自清静,关起门来就可以睡大觉,绝对不会有人乘着车马来打扰你。
 
白居易最后的结论是,人生一世,很难两全,完全清闲,社会地位往往低下,甚至温饱都成问题。完全钻营,社会地位往往高贵,但是又会卷入各种纷争,陷于忧患。

所以,不如“中隐”,会让你平平安安,在坎坷和顺利之间,在丰盛和简约之间,获得一种平衡。

 
白居易的意思,很像我们现在说的,做官要做副,或者,选择一个没有什么人 去争的闲职,没有什么太大利益,却也有一定的待遇。

没有什么大的责任,却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苏东坡刚到杭州做通判的时候,写了一句诗:“未成小隐成中隐。”把自己要求做地方官,看成是和白居易一样“中隐”。

苏东坡在一篇祝贺欧阳修退休的短文里说,我们在进步的时候,一路得意,忘了“求退之难”。

在官场上,进步并不难,难的是进步之后的“退”,非常困难,只能进,不能退。很多人热衷于升官发财,不断进步,却在有一天,发现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却再也没有退路。

这是以权力为核心的官场特点:只能进,不能退,但进到最后,往往是死胡同。
 
苏东坡借着欧阳修的辞职,为自己确立了一种政治生活的态度:退步比进步更重要。

苏东坡一生,从未谋求升官。相反,每次在担任政府官员的时候,都是主动要求外派地方,自愿边缘化。
 
苏东坡看到了以权斗为核心的政治生活,会消耗人的一切美好,没有任何意义,苏东坡所处的年代,在政治上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成了旧党和新党这两个不同的政治圈子,完全没有办法弥合。

开始是政见的不同,慢慢就变成了权力之争,变得只有立场,没有原则。站队变得非常重要。

但一旦站队,你就被贴上了标签,你就很难成为你自己,你不过是一个政治的工具和符号。这是苏东坡说的求退很难、身不由己的意思。

整个北宋的政治,就陷在新党和旧党的相互斗争里。这是个人无法改变的环境氛围。而一旦陷入非黑即白的纷争,就陷入了泥潭。

唯一的办法是抽身而退。
 
完全退到田园或江湖,又不现实。那么,在政治生活这一块,不如不求上进。只求平安。

既然这种氛围里的工作是我所不喜欢的,但又离不开这份工作,那么,没有必要在这份工作上有所追求,做好本分就好了。

这是苏东坡在一种特定的政治环境里以“退步”作为自己的生存策略。

 
这种生存策略,使得苏东坡在“官员”这个身份之外,还用心去“作一个闲人”。

怎么样作一个闲人呢?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弹弹琴,写写诗,下下棋,喝喝酒,走走路,看看云......这些不过是苏东坡的兴趣爱好,但正是这些爱好,使得苏东坡在社会生活之外,构建了一个个人的生活天地,个人的桃花源。

忙碌争斗的社会角色之外,保持了“作个闲人”的自我期许。
 
这些爱好都有一个特点,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需要能动性。

都能带来身心的愉悦,不是上瘾的那种短暂快乐,而是源泉般不断生长的愉悦。

可以说,苏东坡用这些爱好,抵御了环境的吞噬,创造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勇气离开我们不喜欢的环境,那么,一定要坚持你的业余爱好,这些爱好会是你的救赎,不让你在环境里沉沦。



- till next time -


🎧
今天的世界,不确定性、信息泛滥、消费主义、成功学......各种混乱的意识形态,还有生存压力,各种恶意嚣张,挤压着社会的每一个缝隙。
我们生活在其中,难免有很深的无力感。
如何排解这种无力感呢?推荐你收听由费勇老师主讲的《苏东坡的治愈主义》。
学习苏东坡,作个闲人,把荒乱的世界扔在小小的天地之外。
在小小的天地之内,以信念和审美,构建“小日子”,抵御时代的风雨。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小红书🍠官方号
随时掌握修心课内容的最新动态

费勇修心课
费勇老师的修心课堂和内容分享平台。《金刚经修心课》等系列修心课以及生活方式课程。费勇老师主要作品有《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等,兼任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博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