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一段“子疾病,子路请祷”,讲的是夫子生病了,子路请求为夫子祈祷。夫子问子路,还有这种做法?子路回答,书上有讲,祈祷于天地神明。夫子对子路说,如果这么说的话,我一直都在祈祷,“丘之祷久矣”。王阳明进一步解释说:盖君子之祷不在于对越祈祝之际,而在于日用操存之先。也就是在日常做事之先、心念变化之前,时时刻刻遵从天理、所作所为合乎道义、守护心念,而不是在某个时刻通过祈祷的方式趋利避害。传统文化中是向内求,是追求个人品德的自我完善,是求安贫乐道,是求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但在《了凡四训》里,云谷认为“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也就是说,正确的追求是既求得道德仁义,也可以求得功名富贵。这一观点,使得《了凡四训》这本书成为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重要思想文本,对于明清时代的商人,有很大影响。既然功名富贵是可以求得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求?云谷的回答是:“越是求取外在的财富、地位,越要向内求。”他引用了惠能的说法:“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然后自己进一步推论:“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享受乎。”只要我们透过修行让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合乎义理,那么,就可能超越命数,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惠能的话和云谷的解读,讲出了向内求是什么意思,我们不妨从四个层面去理解:我们无法改变夏天的火热,但可以学着享受,“心静自然凉”。我只和自己比,发生事情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问问自己这一生最热爱的东西是什么,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向内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王阳明说的“良知”和“天理”,找到上天给我们的使命,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
我们从云谷的“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这句话可以体会。无思无虑的“无”,不是没有,而是超越的意思,不是说什么都不想,而是不要有妄念。只是按照因果法则去努力,你可以追求心性的圆满,也可以追求外在的财富,但不能被这个追求束缚了。在追求的过程里,要放下对结果的执念以及情绪的干扰。以觉察心追求所追求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就可以云淡风轻之间,没什么焦虑,就达到自己所想要的。云谷讲的“觉察心”,通俗地解释是,当我们追求富贵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注意力聚焦在穷富贵贱这些外在现象上,也不要有分别心。而是一门心思聚焦在能够让你富贵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行动上,一心不乱,才能达到真正的富贵。这才是《了凡四训》真正的价值,它把儒释道的核心和命理风水等加以融汇,但又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显示了中国人信仰体系里的另一个层面:透过自我修行建立良好的生活。如果我们想要财富、想要名望,那么,你就要去修炼成配得起你想要的财富、名望的心态、思想、品德、能力。推荐您收听《费勇讲〈了凡四训〉》。
这门课将教会你洞悉生命成长的奥秘,走上自主的人生道路;挖掘内在的直觉,透过现象看到预兆,超越趋势的影响。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