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简单的原则,可以成就你美好的一生
健康
其他
2024-10-17 12:26
广东
讲知行合一的本体其实是立志,立志就是相信一个基本的合乎天理的目标。很多人不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是因为他们并不真的相信那个基本的合乎天理的目标。有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一点,王阳明有一个学生叫舒芬,请王阳明为自己写一副字,内容是孟子里的“拱把桐梓”那一章。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一小把的桐树和梓树,人们如果要使它生长,都知道如何培育它。对于自身,却不知道培养,难道爱护自己还不及爱护桐树和梓树吗?不用心思考虑真是达到了极点。讲的是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儒家的讲的修身:陶冶性情,涵养德行。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修身。其实,即使在现代,也还是一个简单的、谁都知道的道理。很多人喜欢把这些话写下来,挂在房间里。挂了以后,好像已经是这样做了。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但王阳明写到“至于身”,突然停下了笔,对在座的人笑着说:“舒芬考中过状元,难道还不知道自我修养,需要靠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吗?”像是开玩笑,却是当头一棒。确实,很多道理,被当作格言挂在墙上,就像今天,我们打开微信、微博,几乎淹没在各种道理里面。但王阳明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真的相信这些道理,就不用挂出来,不用在朋友圈晒,而是应该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但是,很多道理,很多简单的原则,我们只是挂在墙上,或者,在朋友圈晒,其实并没有真正相信。只是觉得这样挂一下,这样晒一下,自己在别人的眼里,就显得很有人品。是一种装饰品。还有一个现象,也很有趣,人们在微信圈晒的道理,大多是指责或批评自己所不喜欢的人,自己反省的并不多。在谈论别人的八卦之中,在指责别人的金句里,人们获得了自我满足。我们只是听,或者,听了以后只是用来装点门面。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凡是真正的道理,都很简单,很平常。很简单地去坚持,很平常地在重复,就会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带来改变。但是,我们一般人往往以为简单的,平常的,没有什么用,总是想着去寻找一个复杂的,神奇的,立即产生效果的法门。我年轻的时候,一直想学好英语。但一直没有学好,成了我至今最大的遗憾。原因在哪呢?总是更换教材,总以为有一本更好的教材可以学得更快。而我一个朋友却在大学四年,什么教材都不看,只是守住一套《新概念英语》,背得滚瓜烂熟,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很流利地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而我到现在还是不能和人交流。所以,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那些简单的平常的道理,往往不觉得有什么重要,总想着要去找神奇的法门。你去看那些优秀的企业家或科学家的传记,他们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诀窍,而不过是遵循了简单的平常的道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你看他们总结自己的经验,讲的无非是做人啊,诚实啊、勤奋啊、热爱啊这样一些很基本的原则。所以,王阳明讲的知行合一,讲的行动法则,核心是认定一个简单的天理。在王阳明看来,你只要坚守儒家的基本信念,你就会活得很好,做什么事都可以。这一点非常重要。王阳明讲的立志,不是要赚多少钱,当多大官,而是儒家的信念:成就一种美好的人格,你就可以获得丰厚的人生。我们平时把喜欢的格言写下来,挂在墙上,或者发在朋友圈,对于自己是一种提醒,未尝不可。但不应该只是装装门面,而是应该切实地去做,坚持去做,重复去做。
- till next time -
🎧
【费勇修心课】联合【吴晓波频道】共同推出的新课《阳明心学》,现已上线。这门课,将系统地解读中国人面对世俗生活的智慧。通过14节课时、10个切口,渐进式教学路径让“阳明心学”正本清源、化繁为简、通俗易懂。更是将王阳明、苏轼、陶渊明横向对比展示不同人生目标下的不同选择。这门课,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全面自检,探寻新的人生方向。单门课程价值1280元,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永久学籍学员享免费听课权益,请勿重复购买!!(想加入永久学籍的朋友仔,可以继续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