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一件事,做着做着突然感觉自己做不下去了;
有的时候,感觉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就想“躺平”,什么都不做;
有的时候,因为忙碌,感觉非常疲惫,却又感觉自己没有办法停下来。
这个时候,王阳明的建议是:“宁可不把事情做完,也不可不去培养本原。”
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不要习惯性地让事情带着你跑,而是要跟着你的初心跑,跟着你的本源跑。
也就是说,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们要想清楚它的意义。明白了意义,就能越做越有意思。
意义的起源,其实是我们的观念。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忽略了观念的重要性,总是以为一切理所当然,一切从来如此。
事实上,观念是一个根本的动因。
所以,《大学》里说,人的自我完善,第一步是格物致知,就是观察、探究事物,然后有一个确定的认知。
我们首先要观察清楚,要想清楚,然后再去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
如果没有看清楚,也没有想清楚,那么,做事情就很吃力。
看清楚了,想清楚了,意义就不是问题。
看清楚,想清楚,需要不断的思考。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王阳明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思考的过程,在思考的过程里,形成自己的认知。
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一切的无意义都会变得有意义。
有所成就的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观察、提问,不断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也就是苏格拉底说的“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那么,如何审视呢?
首先,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观念。
影响我们生活的,其实是隐藏在我们心中的各种见解。我们很少去清理它们,任由它们影响我们的生活。
如果说,人要活的有意义,那么,意义就是来源于我们的各种见解。
所以,在我们忙碌的奔波里,应该时不时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脉络。
我们应该经常自己做一种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审视这个观点里的逻辑。
有一套逻辑清晰的认知,就好像为自己的人生建立了终端,源源不断地可以产生意义。
- till next time -
🎧
【费勇修心课】联合【吴晓波频道】共同推出的新课《阳明心学》,现已上线。
这门课,将系统地解读中国人面对世俗生活的智慧。通过14节课时、10个切口,渐进式教学路径让“阳明心学”正本清源、化繁为简、通俗易懂。
更是将王阳明、苏轼、陶渊明横向对比展示不同人生目标下的不同选择。
这门课,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全面自检,探寻新的人生方向。
单门课程价值1280元,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永久学籍学员享免费听课权益,请勿重复购买!!(想加入永久学籍的朋友仔,可以继续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