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世平
近日读汪曾祺先生自传体散文《我的家》,感受颇深。汪老先生不愧为名家,他以回忆的手法,围绕着家讲述了平凡的百姓生活故事,通篇映衬出他对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不得不说,只要读过《我的家》的人,都能与汪老先生笔下的家产生共鸣。
我出生在高邮湖东四十里的大卢村,打开百度地图,要放大放大再放大才能找到。站在大卢村南桥上,放眼望去,东南角土墩子上有个四合小院,青墙黛瓦,绿树掩映,在碧波环抱中忽隐忽现。过桥左拐,高邮双黄鸭蛋型池塘的右侧是一条幽静的小路,沿路拾阶而上,直通我的老家。
听父亲说,我的老家亦叫南园。一百多年前,曾担任江苏省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程德全大人的高级幕僚陆亦奇先生,号浪翁,是高邮三垛人,一代名儒,书法驰名江沪,与我爷爷交往甚密。浪翁告老还乡后,常与当地乡绅文人到我的老家,呤诗作赋,饮酒论文。
一日,春䁔花开,群贤毕至,畅叙幽情。浪翁侃侃而谈南北各地南园之渊源,南园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以雅为南,憩息观赏之所为园,故合称南园。南方广东有个南园,明洪武年初,文人赵介、孙蕡等五人结社于此,号南园五子。北京大学也有个南园,是学术泰斗曾经居住的地方。纵观南北以及其他南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南园的雅和美,人与自然的和谐。说到此,浪翁灵感顿生,诸在此处不也正是我们高邮的南园么。于是乎,他奋笔疾书“杏林翘楚,立业南园”,众皆击掌称妙,真名人名笔也!高邮南园也便由此而得名。
百年来,我的老家南园,中医世家,到了我大哥已是第六代中医传人。自1872年,即清同治十一年,曾祖参加科举院试,中秀才,获授黑缎铜顶猩红缨穗“秀才帽”。在当时来说,家有秀才,便是家族莫大的荣耀,不仅地位明显提升,在百姓眼中,那就是“书香门第”。曾祖得此殊荣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将祖传中医发扬光大。1878年秋,即清光绪四年,他将高祖创办的“中药铺子”升格为“金瓯堂医馆”,悬壶济世,广积善缘,培植子女。
父亲出生后,勤奋好学,饱读诗书。14岁时就在自家南园私塾为塾师,17岁时随爷爷学中医,对中医辩治方药,得其真谛。20岁能悬壶乡里,尤其善治肝胆脾胃瘟疫等疑难杂症,常怀“医乃仁术”之心,临床诊疗一丝不苟,声闻遐迩。
我记事时起,金瓯堂医馆已被合并,父亲也到了镇上医院上班,家中实木药橱捐到了村联合诊所,只剩下开医馆用的部分老物件,在西房的旧书橱内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些线装版的古医书,书柜的最上头,有个竹篾编织的药箱,药箱内小铜刀、小铜针、小铜勺,还有葫芦娃状的小陶瓷药瓶分别放在四层小抽屉内;在堂屋正中间的老爷柜内,切草药用的铡刀,还有配药用的碾槽、药戥子和铜捣筒等,默默地沉睡在那里,这些深深地被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我从小虽生活在老家南园,到了高中毕业,我没考上大学,在那个年代,农村青年要有好出路只有两条,要么考上大学,要么去当兵。当时我父母都年过六旬,母亲舍不得我去当兵,建议我与父亲学中医,传承祖上衣钵。刚学了一年半中医,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又不得不弃医从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服役十六年后,组织安排我转业,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扬州参加地方工作。
父亲去世二十周年那年,我从扬州回到老家,在镇上遇到几位长者,当他们得知我是老中医卢筱仙的后人时,个个显得对父亲特别敬重,并很自然地讲述着我父亲当年的医术医徳。听了他们的叙述,看似拉家常,其实就是给了我一种精神与力量的传递。
回到扬州后,我开始慢慢拾起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把他生前留下的医书医案、学习笔记、诗词金石、书法作品等找出来,一篇一篇地学,一本一本地读,一句一句地研究,把他夹在书中留下的只言片语和各种标注,结合他的学习笔记,撰写的学术论著,医案医话等进行抄录整理,分析研究。无论从文学、医学、医德、医术以及家风、家训等角度来看,先人留给我们后人的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如果我们不注重挖掘,不注重保护,不做好传承,不继续发扬,沉淀百年的南园家庭文化和中医脾胃疗术法就会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也愧对祖先们的努力。
第二年开春,我便自筹资金,在南园旧址按原貌进行了重建。历时十年,建成后的南园,基本恢复了昔日之风貌。在布局上,我特别注重加入中医药文化元素,设置了文化展示室,展示先祖生平介绍以及与当地名人交流的书法金石作品。实物展示室,展示南园历代中医人用过的配药工具,碾槽、药戥子和铜捣筒等,还有中医望闻问切等基本理论宣传图片。医馆展示室,还原了当年我家金瓯堂诊所全部设置,包括书橱、诊桌、脉枕以及纸墨笔砚等等。目的是让周围更多的百姓知道中医,了解中医,感受中医,传承国粹。2021年,父亲卢筱仙故居被列为扬州市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我创办了高邮第一家个人纪念馆,卢筱仙纪念馆也对外开放;卢筱仙中医脾胃疗术被高邮市政府列为第五批非遗项目。
南园,我的老家。百年来,南园人悬壶济世,医者仁心,默默奉献。有人问我,为什么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老家重建南园,我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家乡是我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老家南园是我的根,我的魂,对我们这些从小就离开老家的人来说,只有留住根,才能守住魂,南园文脉才能赓续。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