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潘万宝 | ​​上学路上

文摘   文化   2024-11-02 00:02   江苏  
【第二届汪迷文学奖】投稿选登

上 学 路 上

潘万宝

我们这些“六五后”上学的那个年代,因为几乎没有公共交通,所以上学都是靠两条腿跑。一年要磨坏一两双鞋子。那时的学校一般都离家较远。年级越高,学校离家越远。

那个年代的学校是没有学生食堂的,学生中午也要回家吃饭。家和学校之间,我们一天要跑两个来回。所以一天当中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较多,上学路上发生的趣事也不少。

记得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一天放学,同学们大都离开学校回家了。我和几个值日生打扫好教室后各自回家。我刚离开学校不远,天色就突然变了下来,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云层向我压过来。我知道雷雨要到了,于是开始加快步伐朝家跑。这时一阵狂风裹挟着地面上的杂物和泥土呼啸而过,随即正前方一个闪电就像一根不规则的电线,把天地连接起来。紧接着就是一个炸雷在不远处炸开。我被巨响吓得一个软腿跌倒在地上。这时雨点随风抽到我的身上,脸上有点麻麻的感觉。我慌忙爬起来,因为无处可躲,我硬着头皮朝家的方向狂奔,由于雨点太大、太密,我只能眯着眼睛跑。脚下的道路已经开始泥泞打滑,我一连摔了几个大跟头。雷电还在不停地狂闪、轰鸣,好像要把天地撕开一个大口子。倾盆大雨在我前方拉起了一层厚厚的雨幕,任我怎么冲,就是冲不出去。此时的我已经无法看清前方的路,只能高一脚低一脚地狂奔,几次我竟跑到了路边的水沟里,浑身湿透地爬上路面继续狂奔。就在我感到绝望无助的时候,一只大手抓住了我的臂膀。我抬头一看是我的父亲来接我了,看到父亲的那一刻,我两腿一软,鼻子一酸,哇哇大哭起来。这是我今生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

还是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放学会路上经过一段没有村庄的路段,那里栽了一大片山芋,山芋地里土壤被堆成一岭一岭的,远看像波浪一样。山芋苗就栽在岭子上面。栽下去不久,山芋苗就开始向四周蔓延,土壤很快就被绿油油的山芋藤覆盖。一天放学,几个大一点的学生越过路边的水沟,跳到山芋地里,双手抓住山芋藤向上一拉,一串子大小、形状不一的红皮山芋就从松软的土壤里破土而出,他们快速的从藤蔓上摘下山芋,不顾上面还有不少泥土,就一股脑儿塞进书包,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看他们满载而归,我手痒痒的。终于我没有克制住自己的冲动,一个人跳过水沟,溜到山芋地里,胡乱地抓上一把藤蔓向上一拉,果然,一串山芋破土而出。正当我蹲在山芋岭子里,手忙脚乱地把山芋往书包里塞的时候,突然一只大手抓住了我。“完了!”偷牛的跑了,抓住拔桩的了。我两眼可怜兮兮地看着来人,希望他能放我一马。可这个男人还是拿走了我的书包,并撂下一句:“要你老子来找我拿书包!”我无奈地搓着双手上的泥土,垂头丧气地回了家。事后父亲去跟那个人打了招呼,拿回了书包,并告诉我说,那人外号叫“大西瓜”,蛮凶的。于是,我平生第一次恨上一个人——那个“大西瓜”(当然,现在早就不恨了)。他让我太狼狈、太伤自尊了!

到了上初中,学校离家更远了,有三公里左右,一天要跑两个来回。记得是初一那年的冬天,天气特别的冷。我们那时上身里面衬个小夹袄,外面套一件棉袄,下身一条大桶子棉裤。因为棉花胎旧了、板结了,冷风一吹,浑身冷飕飕的。于是,一到下课,同学们就飞奔到学校一处朝阳的空地上,玩一种叫“斗鸡”的游戏。就是每个人就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抬起、弯曲,用双手抓住抬起那条腿的脚腕处,单腿在地面上跳跃,用抬着的那条腿的膝盖部位去冲击对方,直到把对方冲倒或抬起的那条腿着地就算胜利。游戏可以一对一单挑,也可以群斗,好处就是取暖。坏处就是易受伤。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一天下课,我正和一个同学斗得起劲,突然不知道是谁在被人冲击,重心失控,身体向后一退,脚一下踩在我的脚后跟,立马铜钱大的一块皮被踩下来,鲜血冒了出来。同学们七手八脚的帮我找来布条子,把伤口绑扎好。由于教室太冷,脚跟部没有保暖的棉鞋保护,更没有找医生处理伤口,很快伤口就发炎流黄水。每天,天刚蒙蒙亮,我一个人一瘸一拐的走在上学的路上,鞋后跟不停地磨蹭着伤口,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痛,实在难受时,就乘着旁边没有人,放开声音哭一阵子。等到了学校附近,我用衣袖擦干眼泪,走进教室就开始早读。最痛苦的还在晚上。由于一天下来,伤口的黄水渗透到袜子上,慢慢收干,伤口与袜子粘连到一起。洗脚时,母亲用热水慢慢帮我浸泡伤口,然后再慢慢向下脱袜子,袜子虽说脱下来了,可伤口表面的一层疤子也跟着被揭开,露出鲜红的肉。这时疼痛难忍,我就放开嗓子哭一气。哭过后还要写完作业。就这样每天经受着那样的痛苦,也记不清过了多少天,伤口慢慢自愈了,上学路上不再一个人偷偷地哭了。

1981年考上了当时的高邮县送桥高中,学校离家十多公里,步行大约需要近三个小时。因为住校,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当时农村公交车班次很少,车站离家又比较远,还不顺路。于是,在家和学校之间,只有靠双脚步行。晴天还好点,遇到刮风下雨,那是苦不堪言。

每个星期日的中午,我在家吃过母亲精心准备的午饭,其实也就是杀只鸡、烧点肉、煮个鱼、炖鸡蛋。注意!不是这几个菜一起上,而是只有其中之一。总之,母亲会给我加点荤腥,给我那喝了一个星期青菜汤,没有半点荤腥可沾的肠胃稍稍滋润一下。吃饱喝足后,接过母亲向庄邻借来的几块零花钱,拎上一罐大咸菜(偶尔会加点鱼或肉丁),开始近三个小时的艰难回校步行。

从家出发,大约步行一个小时左右,便到了当时郭集乡和送桥镇的界河——向阳河,乘摆渡船过了河,就踏上了一条简易石子路。这是一条送桥砖瓦厂(又叫轮窑厂)专用公路。砖瓦厂向东几百米直达向阳河码头,向西四公里左右直通送桥镇区——送桥中学所在地。砖瓦厂在当时算是非常有名的大厂。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一排排砖瓦毛坯架、一堆堆刚出窑的红色砖瓦,飞扬的尘土、川流不息的拖拉机(那时很少有汽车)、挥汗如雨的装卸工人,构成一幅气势恢宏的生产场景。当然,我并不过多的关注这些,而是两眼紧盯厂区内开出来的拖拉机,因为它出厂大都是向西朝着送桥镇区方向开,送往湖西四乡镇的砖瓦大都要经过送桥镇区。如果能搭上这些拖拉机,四公里的路程就不用步行,一会儿就能到学校了。

可是谁会给你搭乘呢?拖拉机驾驶员一是没有这个善心;二是怕出事。所以在行驶过程中,只要看到路边有像我这样学生模样的男孩子盯着拖拉机看,他就知道,遇到“铁道游击队”了。于是他会加大油门开溜。但他是小瞧了我们这些看过电影《铁道游击队》的男生了。知道他会加油门,我们会在拖拉机快要到我们身后时,慢慢向路中间靠近,当拖拉机经过我们身旁的一刹那,我加快脚步跟上疾驶的拖拉机,双手抓住拖拉机侧面的拖斗的边缘(左右两侧设有可供人坐的长条状座位),双脚一蹬地,身体腾空后飞身坐到了拖拉机拖斗的座位上,刚上去时是屁股朝里,双腿挂在拖斗外,上去后,迅速把腿拎上去放进拖斗,这时就算成功了,就等到了送桥镇镇区跳下拖拉机,步行一会儿就到学校了。

当然,这种成功有时是要付出代价的。一般驾驶员知道我们是学生,虽然不情愿带,但既然已经扒上来了,他就会在到了送桥镇区时故意放慢速度,让我们安全跳下拖拉机;遇到态度不好的,他会加速经过镇区,把我们拉到好远的地方才给我们下来,让我们走好长一段回头路;最可恨的还有一种人,我就遇到过一次。那天,我好不容易等到一辆拖拉机,刚气喘吁吁地扒上去,人还没有坐稳,拖拉机却靠边停了下来,驾驶员凶神恶煞地把我拉下拖拉机,还甩手给了我一巴掌。当时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被打得昏头转向的,他却跳上拖拉机扬长而去,留下一阵灰尘和委屈得快要哭出来的我。当然这种恶人极少,我仅仅遇到过一个,至今还记得那张让人记恨的脸。

上学路上也有开心的事。还是读高中时,和我一起在送桥中学读书的一个女同学,她和我同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一直在一个教室读书。她和我一样,放学回家都是步行。那时男女生几乎不说话,更谈不上相约一起步行回家。有时在回家路上,有意无意地碰到一起。那时我们是不敢肩并肩、一路欢笑往回走。只是一前一后,中间间隔十米左右,一路上也互不搭腔。到了过摆渡船时才一起登船,下了船又恢复到一前一后行走。一直到她家附近,她走向回家的岔路,我继续向前。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偷偷回头看她几眼,直到她走进家门。虽然这一路上一句话也没有讲过,但有一个漂亮的女同学同行还是蛮开心的。

五年小学、三年初中、两年高中,真正的十年寒窗。

上学路上,不知穿破了多少双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不知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快乐的时光。但就是这一步步、一件件,让我从稚嫩童年走向懵懂少年、热血青年。站在现在正在经历的路上,回望过去走过的路,感慨万千;展望未来将要迈上的路,我满怀豪情。十年上学路,艰辛并快乐着。它磨炼了我的意志,成就了我的学业,更为我四十年的从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学路上,终身难忘!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重磅消息|“第二届汪迷文学奖”征文评选启事

【汪迷部落】潘万宝|“牛人”大毛

【汪迷部落】潘万宝|“苦人”柏老大
【汪迷部落】潘万宝 | 降坡

【汪迷部落】潘万宝|画 元 宝

【汪迷部落】潘万宝|那些住校的日子
【汪迷部落】潘万宝|床垫的更迭
【汪迷部落】潘万宝|别怕!有我在
【汪迷部落】潘万宝|对角斑马线
【汪迷部落】潘万宝|垃圾桶的变迁
【汪迷部落】潘万宝|进 城  记
【汪迷部落】潘万宝|“渔”悦夏夜
【汪迷部落】潘万宝|兄弟情深
【汪迷部落】潘万宝 | 我的“牧童”生活印记
【汪迷部落】潘万宝 | 妇唱夫随
【汪迷部落】潘万宝|碾场
【汪迷部落】潘万宝|卖  粮
【汪迷部落】潘万宝 | 家乡的小店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