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丁鹤军 | ​​知粥常乐

文摘   2024-11-08 00:01   江苏  
【第二届汪迷文学奖】投稿选登

知粥常乐

丁鹤军

人生五味全,清浊浮人间。

还是当战士的时候,部队在元宵灯节开展猜迷语活动.其中有一则谜语:粥变米(打一四字成语),我脱口而出:左右开弓。在故乡一日三餐几乎是大米“一干两稀”,喝粥是常态化,粥浓稠得已经渗透融化在骨子里,故能轻而易得。

粥,由“米”字和两个“弓”字组成。“米”指米粒,“弓”意为“张开”“扯大”,显然是个会意字。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公元308年,天下大旱,百姓饥荒,易子而食。大臣奏报后,晋惠帝不解地问:“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肉糜”指肉粥。这句话原意是“为什么不喝肉粥充饥?”晋惠帝被后世嘲笑了1700年,他身居庙堂,难以理解灾荒年代,老百姓对一碗救命的稀粥的殷切渴盼。天下慌成“一锅粥”,自己手里能捧上一碗粥,心安无虑,安然度日。故而,过去有钱的善人或是庙僧善举,就是灾年大开粥棚,果腹水深火热中的天下苍生。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在美女作家蒋殊的朋友圈读了她的散文《一碗饭 一条命》,述说的是她曾祖父喝一碗和子饭的故事,是三代人口口相传的一段辛酸的经历:日本人进村扫荡,曾祖父在举家逃亡的路上,赴死逆风而跑逆流而奔!只为回家吃一碗和子饭,(和子饭也称为流尖菜稀粥,以小米为基本食材,加以佐料煮制而成,晋东南的特色),让日本人围堵在厨房,用生命换取了农民对粮食的不舍。

这不是一介莽夫,也不是鲁莽而为,彰显的是一个倔强的血性男人,可以向一碗和子饭弯下腰,却不曾向日本人屈服低下中国普通老百姓的高贵头颅,不屈不挠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一碗和子饭里有诱惑,有一份简单的幸福追求,更有着中华民族的傲骨铮铮和大义凛然!

我的童年时代,已是衣食无忧了。一碗碗的大米粥热腾了我的成长。故乡早餐是大米粥,晚餐也是大米粥,喝粥就是喝粥,清清淡淡简简单单。不同北方,妻子是北方人,熬个小米稀饭,必须要就着馒头包子,花卷烙饼。

父亲是个勤劳善良的农民。东方欲晓,父亲早早起床烧火煮粥,偶尔调配改善,变着花样在大米粥里加上糯米圆子、山芋块。我稍大了点,也帮着烧饭煮粥。烈日炎炎,蝉声嘹亮。在灶膛前就是活受罪了,何况一烧就要个把小时。烧好晚饭,第一时间就是跑去河里洗澡。冬季天气寒冷,煮粥是美差。坐在灶膛前,身旁堆着稻草,不停地往灶膛里添加绕好的草把子,再用火叉挑空草把子,熊熊的灶火映红了脸庞,浑身笼罩着阵阵暖意。

家里大锅土灶煮的大米粥,锅面上漾着晶莹剔透的“白膜”,锅沿边爬着薄如蝉翼的“锅巴”,捧着三横碗,用嘴吹着凉,“吸溜吸溜”吸吮着大米粥的稠稠糊糊、热热烫烫的黏稠,绵密醇厚,清香淡雅。粥性味甘平,健脾益气,佐以大咸菜、萝卜干、豆腐乳,如搭配上高邮的咸鸭蛋,那是喝大米粥的天花板。

后来,我在马棚中学寄宿住校,下早读课后,去食堂打早饭,按照宿舍的人均数分配,把粥统一打在一个木桶里,米粥清澈,映照人影,众人分之,不到饭点,已是饥肠辘辘。参军入伍后,部队早餐雷打不动是小米稀饭,馒头。小米粥养胃,但我的味蕾记忆深厚,偏执于家乡大米粥的味道,每吃早餐,用勺子在上面漂舀一碗小米汤汁,至今,我也不吃小米。

太原虽然是北方城市,但这两年粥铺应运而生,大行其道。粥铺的主打是粥,食材多样、口味不一,我喜欢的是皮蛋瘦肉粥。久腻荤腥鱼肉、⽣猛海鲜,坐在粥店⼀隅,静静品啜清淡滋味,时光恬淡,暖意绽放在舌尖。

体检,血糖指数一直偏高,不敢轻易的喝粥了。粥中的米粒在长时间熬煮过程中,淀粉发生糊化,易被消化和吸收,影响血糖稳定。把杂粮混合在大米中一起煮,似乎煮出了绿色健康,煮出了幸福绵长,煮出了知粥常乐!

柴米炊之,岁月煮之!“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不疾不徐喝一碗杂粮粥,品味时光悠长,感悟生活味道,且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重磅消息|“第二届汪迷文学奖”征文评选启事

【汪迷部落】丁鹤军 | 我在壶口等你来

【汪迷部落】丁鹤军 | 犹记当年锅巴香

【汪迷部落】丁鹤军|流淌的萨克斯
【汪迷部落】丁鹤军|蟹肥人且欢
【汪迷部落】丁鹤军|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汪迷部落】丁鹤军|一畦韭菜绿

【汪迷部落】丁鹤军|一碗乾坤藏碗托

【汪迷部落】丁鹤军|河鲜小参子
【汪迷部落】丁鹤军|一食百搭沾片子
【汪迷部落】丁鹤军 | 闲说长鱼
【汪迷部落】丁鹤军|酥脆的烧饼
【汪迷部落】丁鹤军|童年的土面包——金刚脐
【汪迷部落】丁鹤军|曾记否,童乐野趣摸“歪子”
【汪迷部落】丁鹤军|盘中明珠是螺蛳
【汪迷部落】丁鹤军|遇见蜜蜡
【汪迷部落】丁鹤军|寻味过油肉
【汪迷部落】丁鹤军|那一碗手擀面
【汪迷部落】丁鹤军|太行腹地锡崖沟
【汪迷部落】丁鹤军|那一片柿园
【汪迷部落】丁鹤军|师恩母爱难忘怀
【汪迷部落】丁鹤军 | 家乡的锅灶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