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驿梅 | ​​蓼虫不知苦

文摘   文化   2024-10-30 00:01   江苏  
【第二届汪迷文学奖】投稿选登
蓼虫不知苦

驿梅

墨儿要上小学了,我们把家搬到了离学校最近的小区。小区西边有一处偌大的废墟,废墟上到处是残砖断瓦,萋萋芳草,藤蔓灌木。秋日,阳光晴好的日子我便经常带了墨儿去废墟上捉蚂蚱,采野果。某日在废墟深处见一片红蓼,红蓼高大如灌木,蓼花开处一派梅红,于风中灼灼其华。

我从未见过这么大一片红蓼,惊叹之余不仅折了一大束花穗抱回家清供。蓼花插瓶置案上,绿叶扶疏,花穗低垂,每每视之,如临山野秋水。

蓼花不耐养,几天后花叶枯萎,我便命墨儿拿剪刀把花穂剪下用以晒干制茶。墨儿欣然同意,这是新鲜又有趣的工作,他坐在地板上极认真地剪起来。突然,墨儿大喊,妈妈,快来看,有一条虫子。我应声从厨房跑出,见墨儿手拿一只带刺的虫,他正用手触摸。我忙喊,不要碰,快放下,是八角子(青刺蛾,俗名洋辣子),你的手疼不疼?墨儿说,不疼,不是八角子,它没刺我。我仔细一看,此虫蓼花色,周身肉刺,不具毛,白色透明的眼睛,黑色略尖的嘴巴,有点可爱,但我也沒敢摸它。后来我用牙签把它挑起,墨儿惊呼,好像刺猬啊!

蓼虫真的像小刺猬,梅红色的刺猬。它天生就是梅红色的吗?还昰吃梅红色的蓼花染上了颜色?亦或是为防御天敌进化成蓼花色?我随即查看蓼叶,确实有一些虫眼,当初釆花时也曾注意过,只因未见虫子,并未深究。再查看蓼花穂,竟在众穂中又寻到此虫十几条之多,它们的身体与蓼花同色,不仔细端详一般人很难发现它,若不是花瘦虫肥,它们更不容易现身。

为了了解此虫,前往手机识图。明明是一只虫子,识图却屡次都显示是红蓼。百度了翏虫,却找不到相关图片。有词条:蓼虫,寄生于蓼间的虫。又有名谚:蓼虫不知苦。蓼,一种有辣味的草。蓼的味苦,寄生于蓼的虫不觉得它苦。

我从小知道蓼味辛辣,我的老家还把一种生于水边的蓼叫辣眼。蓼苦吗?翻李时珍巜本草纲目》,其上载:蓼,(实、苗、叶)辛、温、无毒。

“蓼虫不知苦”,明明是辛辣的草,为何言苦?细翻古典诗词,发现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蓼都以苦的特质出现。《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西汉东方朔巜七谏.怨世》:“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南北朝.鲍照《代放歌行》:“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唐.白居易《自咏》:“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北宋.苏轼《定恵院寓居月夜出次韵》:“少年辛苦真食蓼,老境安闲如啖蔗”。清.赵翼《哭黄月山》:“读书七十年,苦如食蓼虫。”

一株辛辣的草就这样被古代文人们引申为苦涩,辛苦,痛苦。蓼虫食蓼成了一种无奈,也被视为一种品格。“蓼虫不知苦”成了千古名谚。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在其诗作《天壤》中有“投炉铁铸终生错,食蓼虫悲一世心"的句子,叶先生也是把她痛苦的婚姻比做蓼,并自喻食蓼虫以示对这痛苦婚姻的无耐和隐忍。日本作家谷崎润一写了一本书叫《食蓼之虫》,关于书名,作者有一段解释:“调查一下,发现中国谚语‘蓼虫不知苦’是日本谚语的元祖。我没尝过蓼叶,看来非常苦。此谚语好像是嗤笑爱的人沉溺于爱,不觉察对方的缺点,但日本把本来的意思略加引申,很多时候也用于人各有秉性,所以应该任个人所好,他人不要干涉。总之,我用作小说的题目是依照后者的解释。”谷崎润一根据"蓼虫不知苦"的谚语认为蓼肯定很苦,并说他没尝过。谷崎润一不但没尝过辛辣的蓼,也没弄明白我们中国古代的蓼文化,但是把蓼虫食蓼视为虫之秉性是明智的。

蓼花年年开,“蓼虫不知苦”伴随中国文化流传上千年,却少有人见过食蓼虫,蓼虫成了传说。一只虫子爱蓼食蓼而不知,被历代文人反复书写解读却浑然不知,或根本不想知,这是一只虫子的智慧,是它的生存哲学。世人只谓食蓼苦,于蓼虫,怎一个食苦了得。

(2021.9.12初稿,2024.10.20修改)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重磅消息|“第二届汪迷文学奖”征文评选启事

【汪迷部落】驿梅 | 汪曾祺和黄永玉笔下的知了

【汪迷部落】驿梅 | 百年绝唱:黄永玉的《小夜曲》

【汪迷部落】驿梅|汪曾祺笔下的端午清供

【汪迷部落】驿梅|彼釆艾兮

【汪迷部落】驿梅 | 堇堇花如饴

【汪迷部落】驿梅|插了梅花便过年——两个老头儿的岁朝清供

【汪迷部落】驿梅 | 汪曾祺与蒲
【汪迷部落】驿梅 | 汪曾祺采薇
【汪迷部落】驿梅 | 寒食·泥燕风车儿
【汪迷部落】驿梅 | 亲子读汪记事
【汪迷部落】驿梅 | 菖蒲的香气(二)

【汪迷部落】驿梅 | 菖蒲的香气(一)

【汪迷部落】驿梅|美丽一生的陈怡琪——读《风雨墙》有感

【汪迷部落】驿梅 | 那个“陈三老爷”——读《风雨墙》有感

【汪迷部落】驿梅 | 倾城之恋一一读《风雨墙》之《胭脂山》

【汪迷部落】驿梅 |读《风雨墙》感“赤子心”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