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脊髓血肿
概述与成因
颈椎脊髓血肿指的是在颈椎部位的脊髓内部或其周围出现血液积聚形成血肿的情况。其成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是外伤因素,例如车祸、高处坠落、暴力击打等导致颈椎骨折或脱位时,容易损伤脊髓内的血管,使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引发血肿。另外,颈椎部位的血管畸形也是一个原因,本身血管发育异常,在一些诱因下(如血压突然波动等),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还有部分患者是由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像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自身凝血机制出现问题,使得脊髓血管自发性出血,产生血肿。临床表现特点
颈部及上肢症状:由于血肿位于颈椎脊髓区域,往往首先影响到颈部以及上肢。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同时上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比如麻木、刺痛感,感觉减退等情况。严重时,上肢的运动功能也会受影响,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精细动作难以完成,像拿筷子、系扣子这类动作会变得十分困难,甚至上肢完全不能活动。
呼吸功能影响:如果血肿压迫到支配呼吸肌的相关脊髓节段(如颈髓 3 - 5 节段支配膈肌等呼吸肌),会导致呼吸功能出现障碍,可能出现呼吸费力、呼吸频率改变、肺活量下降等情况,严重的可引起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常伴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这是因为脊髓中的自主神经传导通路受到血肿干扰,无法正常调控膀胱和直肠的功能。此外,还会出现出汗异常,部分患者可能身体局部多汗或者无汗,皮肤温度调节也会失常,有的区域皮肤会变得异常冰冷或者潮热。
诊断方式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对颈椎脊髓血肿的诊断有着极高的价值,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血肿在脊髓内的具体位置、范围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同时期的血肿在 MRI 图像上呈现出不同的信号特点,例如急性期血肿在 T1 加权像上常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为低信号等,有助于准确判断血肿情况。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显示骨骼结构方面有优势,当颈椎存在骨折等情况时可以辅助观察,但对于脊髓内血肿本身的显示效果不如 MRI 精细。X 射线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颈椎的整体形态、有无骨折脱位等骨骼病变情况,但难以直接发现脊髓血肿。
体格检查结合病史: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尤其是有无外伤、血液系统疾病等相关情况,同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上肢的肌力、感觉、反射情况,评估呼吸功能,以及查看自主神经功能相关的体征等,综合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来推测是否存在颈椎脊髓血肿以及其大致的严重程度。
治疗手段
保守治疗:对于血肿较小、症状相对较轻且病情稳定,没有继续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一般要求患者严格卧床休息,佩戴颈托固定颈椎,避免颈部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同时,会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减轻脊髓水肿,应用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等情况,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血肿是否有变化。
手术治疗:如果血肿较大,对脊髓压迫明显,患者神经功能呈进行性恶化,比如上肢无力逐渐加重、呼吸功能越来越差等情况,通常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颈椎后路或前路手术,在显微镜下精准地清除血肿,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尽可能恢复脊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过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还需要配合系统的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帮助患者恢复。
神经源性休克(与颈椎脊髓血肿相关联情况)
引发机制
当颈椎脊髓出现血肿时,有可能压迫脊髓或损伤脊髓内的神经传导通路,尤其是影响到交感神经的传出纤维。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交感神经对血管有收缩调节作用,能维持血管的正常张力以及外周血管阻力。一旦这些神经传导被阻断,就如同高位脊髓损伤一样,交感神经的作用丧失,副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使得全身血管尤其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扩张,大量血液淤积在扩张的血管床内,回心血量急剧减少,心输出量随之降低,最终引发神经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特殊性
低血压与心率减慢并存:患者血压会迅速下降,收缩压常常低于 90mmHg,舒张压也相应降低,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心率可低至每分钟 40 次以下,这是因为交感神经抑制、迷走神经张力相对增高的缘故,与其他类型休克中常见的心率加快表现不同,这种独特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特点是神经源性休克的重要标志之一。
神经功能相关表现加重:除了休克本身的症状外,由于其根源是颈椎脊髓血肿导致的神经问题,所以患者原本因血肿引起的颈部、上肢等部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往往会进一步加重,比如上肢原本的麻木无力变得更严重,大小便失禁情况更频繁等。
意识障碍表现:患者会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情况,这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和严重程度的增加,意识障碍程度也会加深。
诊断思路
结合病史与基础疾病判断:鉴于其与颈椎脊髓血肿密切相关,医生首先会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颈椎脊髓血肿这一基础情况,了解血肿形成的原因(如外伤、血管畸形等)、发病过程以及当前的症状表现等,考虑神经源性休克是否由其引发。
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生命体征,观察到低血压、心率减慢以及意识障碍等典型症状,再结合患者已有的颈椎脊髓血肿相关的神经功能异常表现,综合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休克的原因(如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后,作出神经源性休克的诊断。
治疗要点
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多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等)和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白蛋白等),以补充因血管扩张而相对不足的循环血量,在补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合理使用,这些药物能够收缩血管,提升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压,改善脑部、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根据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纠正休克状态:
处理颈椎脊髓血肿原发病:在积极纠正休克的同时,要尽快对颈椎脊髓血肿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符合手术指征,应尽早安排手术清除血肿,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恢复神经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导致神经源性休克的原因,促进患者整体病情的好转。同时,术后配合康复治疗等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