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评估病情
二、明确微循环功能障碍类型及特点,指导治疗策略
1 型异质型:
2 型血液稀释型:
3 型血流淤积 / 填塞型:
4 型组织水肿型:
明确了其微循环血流特点为高速毛细血管血流与血流淤滞同时存在,常见于脓毒症、体外膜肺氧合等情况。且发现微循环血流灌注异质性程度与预后相关,异质性指数可用于定量评估。这使得临床在面对此类情况时,能认识到 “分布因素” 的持续存在,进而在治疗上以抗感染、抗炎、扩张血管为主,但同时要注意个体差异,且对于扩张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血流分布的效果需谨慎评估,强调连续动态评估干预效果。
知晓其微循环血流灌注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减少,常见于心外科手术后尤其是体外循环时。了解到血液稀释会导致血流剪切力改变及影响血流动力学协调性,所以在治疗上以输血为主,并明确了维持血细胞比容(HCT)在 30% 以上的目标,有助于针对性地改善此类微循环功能障碍。
清楚其微循环血流灌注特点是血流淤滞、缓慢,血管阻力升高、静脉压升高,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应用过量等是潜在原因。临床研究发现感染性休克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提高血压可能无法改善微循环血流甚至降低红细胞流速,这为临床合理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提供了参考,避免因不当用药加重微循环功能障碍。
明确其微循环血流灌注表现为微循环灌注血流减少,常见于严重毛细血管渗漏、内皮损伤等情况,且知道组织水肿会增加氧的弥散距离加重局部组织缺氧。这有助于临床针对此类导致组织缺氧的微循环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组织水肿等,改善微循环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