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芝麻闲话”关注本号,然后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明确规定:每年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中国医师节的节日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本文作者朱良,内科主治医师,曾在基层专科医院当过院长,在食品药品监管局、卫健局任职,退居二线后,仍钟爱于医疗工作,回到人民医院义务坐诊,以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服务广大患者。在今天这个特殊日子里,“芝麻闲话”发表他的专稿,既是对广大救死扶伤医护工作者表达崇敬之意,也为读者们提供一些有益的疾病防治科普知识。 ----芝麻闲话
说起生病,人们大都不陌生。俗话说“吃五谷长大哪有不生病的”。按照严格意义上的疾病定义来衡量,人生一世,是没有人没生过病的。然而要问生病背后的原因,人们也会脱口而出,诸如“抵抗力下降”“细菌感染”“病毒入侵”“抽烟喝酒”等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认识。
事实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人类已知的疾病已细分为55000余种。
疾病种类繁杂、数量繁多,具体分析每一种疾病的致病机理实在不太现实。只能从宏观层面对疾病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以期为人们认识及防范疾病提供一些指导。
在讨论疾病形成的原因前,有必要学习一下疾病的概念。
对于疾病,维基百科的定义: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通俗理解,疾病就是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结构(比如食管肿瘤引起的食道梗阻)和/或功能(比如肾功能下降引起的尿毒症)、代谢(比如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糖尿病)的异常变化。
从宏观上分析,人体之所以会生病,不外乎内因、外因及特定的诱发因素。
第一,内因方面,包括机体的免疫功能、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与性别、进化因素等。
(一)免疫功能因素
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如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免疫功能不健全:如5岁以下的幼儿因自身免疫功能不完善,易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
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免疫细胞误把自身正常组织当作抗原进行攻击,从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班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或对一些抗原物质如药物、花粉等发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从而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过敏反应等。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饮食正常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身体的免疫功能都是正常的,免疫功能异常特别是低下的非常少,盲目服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或保健品,对身体既无益处,也无必要。
(二)遗传因素
遗传性疾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人的遗传物质改变(如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畸形)而造成。按照遗传规律,主要有显性遗传病如侏儒症、血胆固醇过多症等;隐性遗传病如半乳糖血症等;X连锁遗传病如色盲、血友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如唇裂、脑积水等。遗传性疾病的危害在于预防和治疗都比较困难,典型例子如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因基因遗传原因有87%几率会得乳腺癌、有50%的几率会得卵巢癌,为了先发制人,她果断先后切除了自己双侧乳腺和卵巢,以防患于未然,其壮士断腕的壮举一时轰动全球。
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白化病
(三)营养因素
人体摄入各种营养素的过量、不足或不均衡,会导致人体患上营养性疾病。
营养素摄入不足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体质瘦弱、抵抗力下降,如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大头娃娃;铁元素摄入不足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碘元素摄入不足会导致单纯性甲状腺肿,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常见的脖子前面挂个肉球的大脖子病等。
营养素摄入过量如热量摄入过多会导致患肥胖症、脂肪摄入过量会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蛋白质摄入过量会导致痛风;盐摄入过量会导致高血压等。
营养素摄入不均衡会导致营养失调症。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生活高度丰富,但人们日常营养素摄入仍然是过剩与不足现象并存。整体上表现为能量摄入过多、超重及肥胖人群增多。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坚持传统饮食方式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仍然存在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或严格的素食群体,还存在蛋白质、铁摄入不足问题,导致消瘦、贫血和骨质疏松。
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大头娃娃
(四)年龄与性别因素
首先是性别因素。很多疾病都与特定性别有关,除了男女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外,其他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为1:9。骨质疏松、便秘和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女性也明显高于男性。而甲型血友病仅见于男性。红绿色盲也多见于男性。还有一些与日常生活习贯有关的疾病如吸烟引起的肺气肿、暴饮暴食引起的脂肪肝、痛风等也多见于男性。
其次年龄因素。有些疾病仅见于特定年龄阶段,如男孩的痤疮,女孩的痛经;而随着人体的年龄的增长,机体衰老,器官结构、功能退化所引起的疾病则更为常见,如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与一般人认知不同的是,恶性肿瘤的最大相关因素其实是年龄,而不是饮食、基因、污染等。统计数据显示平均寿命越长的国家,恶性肿瘤发病率越高。
(五)进化因素
自人类诞生以来,一直通过不断的进化以适应其所居住的自然环境变化,但人类进化本身就存在着不少BUG,比如人类从爬行进化为直立行走,导致腰椎及下肢关节病、难产及胎儿发育不充分、痔疮等。同时人类的进化速度始终赶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比如人类早以从食物极度馈乏、饥寒交迫时代进入到了食物高度丰富的时代,但人的大脑、消化系统却并没有改变对甜食、脂肪的喜爱,其对甜食、脂肪的消化、吸收和贮存的速度依然效率超高,并因此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高发。
第二,外因方面,包括生物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和机械性致病因素等。
(一)生物性致病因素
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病原体感染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病原体后,它们会侵入人体细胞,破坏正常细胞功能,产生毒素,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如发热、炎症等。常见的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等;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肝炎病毒引起的各型肝炎;真菌感染如隐球菌性脑膜炎、足癣等;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等。
由微生物、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较著名的如14世纪在全球流行的黑死病(鼠疫)造成了约2亿人死亡。16世纪天花大流行,造成约5600万人死亡。20世纪初西班牙流感大流行,造成约0.5-1亿人死亡。历史上由传染病流行导致的人口绝户、绝村更是司空见惯。即便到了近代,小小的血吸虫,仍然可以导致“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惨境。
晚期血吸虫病导致的肝硬化腹水
上述困境随着疫苗和抗生素的诞生而得到彻底改变,到目前止,部分传染病在我国范围内已被宣布消灭如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血吸虫病、克山病、大骨节病、麻风病、疟疾。而大部分传染病则犹如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的孙吾空,虽然时不时还能把头伸出来叫几声,但已然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
(二)物理性致病因素
主要有高温引起的中暑、烧伤;低温引起的冻伤、冻僵;高气压引起的减压病;低气压引起的高原病(高原反应);电流引起的电击伤;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白内障、皮肤癌;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害;落水引起的淹溺等。
(三)化学性致病因素
主要有来自于自然界的重金属、有毒的动植物毒素如毒蛇咬伤;也可以是来自工业产品如农药如有机磷杀虫剂、灭鼠药、除草剂中毒;药物如滥用麻醉剂镇痛剂引起的中毒;短时间大量饮用乙醇或误饮用甲醇引起的急性中毒;还有一氧化碳、氰化物等急性中毒等。
(四)机械性致病因素
比较常见的有钝器伤如拳头、锤子等作用于人体所导致的创伤,常引起皮下出血、挫伤和骨折等。还有锐器伤如刺刀匕首、玻璃碎片等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可分为切伤、砍伤等。再是火器伤,如手枪、炸弹等火器射出或爆炸后损伤人体导致的创伤。
第三,疾病发生的条件因素。如社会、自然、环境变化、饮食管理、应激等。社会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更好的物质和医疗保障、更高的保健知识水平、更好的健康习惯。而低收入人群则可能面临着饮用水污染、不良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食品缺乏及基本医疗保障不足等。而文化传统则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环境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常表现为急、慢性中毒和恶性肿瘤的多发。饮食管理不当是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战争、重大自然灾害常造成人们群体性机械性创伤。其应急状态对人们心理造成的伤害更是难以愈合。所有这些都为相应疾病的发生推波助澜。
大气污染
通过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我们或许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一是疾病的发生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同的是患病发生的早晚、多少、严重程度而已。疾病和死亡是生物进化的必然选择。试想一下如果人都不死,地球会变成什么样,而疾病正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载体。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心肺功能下降、动脉硬化、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与遗传和先天性因素相关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家族性高血压、血友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动脉瘤等,这些疾病也是防无可防、避无可避,有的甚至年轻时就会出现,让人怀疑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有用。
二是有一些疾病是不需要治疗的。人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自我修复和防御能力。这种修复和防御能力通过细胞复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来实现。一部分是通过人体防御能力可以自愈的,比如普通的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肠炎等,我们称之为自限性疾病,人体通过自身免疫机制7左右天就可以把病毒清除掉,所以只需要休息观察或对症处理而无需抗病毒治疗;一些软组织的挫伤、轻微的皮肤伤口只要做好局部清洁,不需要用药也可以自行愈合;还一些是属于机体对衰老常见的代偿,如骨质增生、甲状腺结节等,没有产生压迫症状也不需要治疗。
三是有很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绝大部分传染病通过使用疫苗和落实公共卫生措施都能很好得到预防或控制,有的甚至已经被消灭。在控制一些传染病同时,附带还能大大减少相关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如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远期将能大幅度减少肝癌和女性宫颈癌的发生;通过发现、清除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远期能大幅度减少胃癌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日常卫生习惯、健康饮食习惯和运动健身习惯则有助于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
四是有些疾病是无法切底治愈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医学谚语,形象地道出了百年前医学的无奈和温情。百年后的今天,现代医学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可以治愈的疾病已经有越来越多,但需要帮助和安慰的疾病仍然居高不下,这句医学谚语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与衰老、生活方式、人体进化不及时有关的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目前还无法治愈,只能依靠服药帮助控制;比如一些晚期的恶性肿瘤、因衰老所致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医学也是束手无策,只能给予支持和安慰。
五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们仍然需要努力。人无法避免生病,人也不能长生不老,人类基因的进化并不完美,人类穷尽所有的力量,都无法彻底消除疾病,不能规避生离死别之苦、摆脱生命有限的困局...这些听上去似乎让人感到悲观和沮丧。但即便是这样,仍然不妨碍一代代医学工作者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努力研究和应对一个又一个威协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让“治愈”率更高,“帮助”更加有效,“安慰”更加温情。作为个体,我们更应该建立科学的疾病观、生死观,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格外珍视生命本身。要与医学工作者相向而行,并肩战斗,以期让人类能够活得更健康、更有尊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或许,这就是疾病存在的意义,亦是对于“人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应当有的认识。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审视疾病,或许我们可以活得更通透、更平和。
幸福生活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来源于网络)
公益推荐:红盖头“五0”葛根健康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