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芝麻闲话”关注本号,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从前车马慢,书信很远。后来,邮政服务诞生后,需要一个统一的邮资支付方式,于是,邮票便应运而生。
邮票可分为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等10多种类型。邮票是独特的文化载体,方寸之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历史的缩影与文化的传承。19世纪黑便士邮票诞生以来,邮票收藏逐渐成为一种集知识性、艺术性与投资性于一体的活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集邮热方兴未艾。据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集邮协会有会员500多万,集邮爱好者更高达2000多万,其中江山市有集邮会员 210多名,集邮爱好者更高达近千人。邮票收集作为一种艺术欣赏方式,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一次难忘的集邮夏令营
在集邮的世界里,邮票是集邮爱好者的首选,特别是邮票首日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众多集邮爱好者竞相追逐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枚简单的信封,更是邮票发行历史的见证,是邮票主题故事的延伸,更是集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段时间,我无意看到一张照片,照片让我追忆很远。时间回到2003年7月25日。这天早上,我和江山中学蔡琦、江山市外国语学校历于中、江山实验小学李竹昕和张哲宁五位同学,在江山邮政局姜金林叔叔的带领下,乘车前往衢州邮政局,参加衢州市集邮协会举办的第二届青少年集邮夏令营活动。
姜金林(二排左一),本文作者(前排左一)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们聆听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常务理事、著名集邮
小小邮票为什么能在方寸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一张玲珑可爱的邮票,在方寸之间包揽了花鸟虫鱼、湖光山色;文物宝藏、诗画歌舞;名胜古迹、伟人名流。我们都被他渊博的知识所吸引。而后,我们参观了邮品交易、拍卖和邮展活动,看到了大清邮政蟠龙邮票和民国时期江山邮政局的营业执照、邮路图、资费表等,看到了形形色色、充满异域风情的外国邮票。
我们还参加了以“集邮与环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我们的同伴李竹昕同学喜获二等奖。难忘的还有夏令营联欢晚会,精彩的节目中穿插了集邮知识竞赛,使大家在轻松快乐中获得很多集邮知识。活动中还举行了纪念封发行仪式,姜金林叔叔领来盖有当日邮戳与集邮专家签名的纪念封,郑重送到我们手上,嘱咐我们好好收藏。活动期间,我们还参观了中国氟都氟化公司和污水处理厂,并在“中俄科技合作园”合影留念。
夏令营活动时间只有两天,但大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引导我们成为集邮道路上的小“邮花”。
集邮路上的引路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国的邮驿通信,是从殷商盘庚年代算起的,直到1912年废驿归邮为止。民国二年,中华邮政宣布“撤消驿站,通信归邮”。民国线装本的课本里,第七课《邮政》,其文如下:自昔通信之法,官有驿站,民有信局,皆甚繁费。自邮政兴,凡通常之信,费仅三分,可以通行全国,其他书、报、货物、银钱,各视其轻、重、种类,而异其费。
我爸是个老邮政,1981年以来,先后在坛石、贺村镇和市区邮政局从事邮政工作,对邮票有着特殊的感情,收藏了很多邮票。我出生那年,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套四张马年生肖邮票作纪念。
2012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了邮政系统,分配在老虎山网点,每天的工作就是收寄信函、邮寄等。我喜欢这种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纸短情长,以吻封缄”“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那只信使的青鸟,一直在我心中飞翔。当我接过一封封信件,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把邮戳盖得完整端庄,清晰明了,干净整洁,才配得上信主人的情意。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个孩子走进老虎山网点,告诉我他要张邮票,买了邮票,又细心地把它贴在一本集邮册里,贴好了还用面巾纸小心地擦拭,然后才递给我,要求在邮票上打日戳,并小声地说希望邮戳盖得清晰些。我接过集邮册,里面有两枚邮票整齐地排在一起,上面的邮戳显示不同的地名和时间。不用说,是一个小邮迷。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又欣赏又惭愧——我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重拾小时的梦想,做一个邮花呢?
于是,我找“姜股”(原江山市邮电局电信股股长),向他学习如何集邮。姜股是江山集邮协会秘书长,收集、珍藏了大量有价值的邮票,还自费编写出版了《邮迹》一书,并编写《江山集邮文选》。接触越多,发现他是个很有故事的人,更是值得敬佩的人。1988年5月25日,贺村邮电所分拣员在分函件时发现一封国际函件,上写“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县买牛庙王弄探交”。没有人听说过“买牛庙”的地名,于是分拣员将这件信交给姜金林。
按常规,地址不详、经查询无此收件人的信件,即可作退回处理。但姜金林出于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想方设法多方联系,终于打听到贺村镇幸福村庙湾弄自然村一位叫戴金山的村民,他的一位叔叔1948年离家去台后一直杳无音信。最后,在江山台办工作人员的见证下,与收件人共同启函,确认寄信人就是阔别40年的亲人,大家都高兴极了,戴金山一家人一再感谢台办与姜金林做了一件大好事,联通了两岸血肉情。
姜金林还收集到一封民国卅三年(1944)的书信。发信地址:清湖;发信人:江山小清湖徐某;收件人:财政部银行监理官办公处徐白;收信人地址:福建永安茅坪一号;发信时间:1944年6月8日;收信时间:同年6月9日。信封背面贴着孙中山像的壹圆直联邮票四枚。这封实寄封被姜金林以历史实物的形式,发表于201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江山集邮文选》中。
2013年的一天,一个叫徐光地的老先生在江山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即刻电话联系姜金林,说书中的这封信是当年祖父写给父亲徐以雅的家书。这解开了姜金林心中的一个谜团。原来
徐以雅何许人也?南京政府民国国史馆馆员,书法家。1949年解放前夕,离开南京回到小清湖老家,奉养老母亲。从此,以砚为田,以笔代耕,以代写对联作稻粱谋。清湖码头“清溪锁钥”门亭,就是徐以雅仿前人墨迹题写,留下了今天所见的四个凝重浑厚的大字。岁月无痕,唯书能言,一封实寄封拉近了两代人的时空距离。后来,姜金林将该实寄封复印件送给了徐光地。
姜金林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从事青少年集邮推广、宣传工作。2009年,姜金林就被聘为城南小学课外兴趣义务小组辅导员,开展集邮展览活动,举办集邮文化节,创办“集邮小超市”“江郎山少年邮局”,使城南小学成为全市首个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2012年退休后,姜金林继续从事宣传和普及集邮知识工作,一周两次义务为城南小学小邮迷上课,成立学生“快乐邮吧”集邮社。
2014年,城南小学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2009年到2019年,姜金林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课程,集邮兴趣小组人数也从开办之初的64名,发展到数百名。2019年10月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才不得不停下工作的步伐。30多年来,姜金林积极推动我市集邮事业的发展,为此多次被评为浙江省、衢州市的集邮先进个人。
今年8月的一天,我来到清湖镇邮政局陈列室,里面收藏着很多珍贵的邮政资料,如大清邮政蟠龙邮票,民国时期邮政局的营业执照、邮路图、资费表等等。引起我注意的,还有姜金林的《邮迹》一书。清湖乡贤周光星告诉我,陈列室的策划人就是姜金林。功名有是非,道义无今古。姜金林就是一个把集邮事业当作自己的责任和道义扛在肩上的人。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无论走多远,家园永远在身后,世界就在眼前。集邮作为一项悠久的文化活动,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集邮爱好者之间通过邮票分享,丰富精神世界,促进情谊,随着时间流逝,一些珍稀邮票的价值逐渐升高。时代滚滚向前,集邮也与时俱进,以更多元形式呈现。集邮与文化相结合,一枚小小的“国家名片”,诠释了,瞬间即永恒。
《邮迹》的序言作者是
2011年,江山邮政公司编辑《江山集邮文选》,邀龚达才作序,他饱含对家乡的深情,写下《家乡邮花分外香》的序言,并回乡参加了《江山集邮文选》首发式,认识了江山集邮协会秘书长姜金林,并在姜金林陪同下,前往千年文化飞地、历史文化名镇廿八都参观游览。游览过程中,深感这个“藏在深山人未识”千年古镇应该早日上邮票。
2021年,姜金林写就《邮迹》一书,龚老为其作序,高度评价姜金林是邮政道路上辛勤的耕耘者,《邮迹》留下了江山一代邮政人的奋斗足迹,是一本宣传和普及集邮知识与江山邮史的好书,对于壮大集邮队伍,推动集邮活动,促进集邮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集邮市场不再像当年那样红火了。据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集邮协会有会员500多万,集邮爱好者更高达2000多万。而进入新世纪,会员人数一直增加不多,长期坚持集邮爱好者也大大减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邮票超发不金贵了,邮政部门以赚钱为目的,印制了大大超过正常使用流通量的邮票,而物以稀为贵,多则贱。二是随着手机等新型通讯技术的发展,邮票使用量大大减少,邮票使用价值也渐渐弱化。三是时代变了,人们的兴趣爱好更多了。对此,龚老认为,只要对过去不恰当的做法进行一些调整,加强集邮知识普及,提高邮票的设计水平,增加邮票的发行品种,集邮市场就一定能重现当年风光。
2024年9月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龚老。提起姜金林和他的《邮迹》,龚老连声称赞,说姜金林是邮政道路上辛勤的耕耘者,《邮迹》留下了江山一代邮政人的奋斗足迹。
我问龚老,“您在《邮迹》序里说,廿八都邮票的首发仪式,是您邮政生涯邮票首发仪式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样吗?”
龚老没任何迟疑地轻轻点点头,告诉我,“当然,只因,月是故乡明。”
尾声
江山如此多娇,因为江山有一大批像龚老、姜金林一样的奋斗者和奉献者。想到这些,我欣喜感动,心底一片柔软。我知道,这几年,姜金林一直与自身疾病斗争,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屋外秋雨绵绵,滴滴嗒嗒的秋雨声里,姜金林给我听他珍藏手机中的一段音频——清湖镇邮政局陈列室留声机的内容。在平和之音里,我好像也一同看到了旧时的清湖古驿,看到了美丽的未来。想起了姜金林说到爱“邮花”(即集邮)的原由,一枚小小的邮票,它从远古洪荒走来,刻录着岁月踪迹,方寸之间自有乾坤。
江山“邮花”格外香。
(图片由姜金林和作者提供)
编辑:芭蕉绿了 衢州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