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
撰写研究的进展轨迹(二)上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许卓娅
上世纪80年代,幼儿教育工作者主动发起了对自身工作的目标、方法和效果的反思运动,我们习惯上把这种反思成为“教育改革”运动。在当时被称为“改革开放”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大背景下,中国幼教界有机会接触了来自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思路,进而开始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是否能够保障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保障幼儿各方面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里使用“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没有使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因为,个人成长的过程必然是有机整体的成长。教育的反思仅仅在于,教育是在帮助这种有机整体的积极成长,还是在“割裂”或“帮倒忙”。
“综合主题教学”思路下教学目标的发展
于是,在南京,一些具有先驱性的课程改革试验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拉开了帷幕,一种后来被成为综合主题课程或单元主题教学思路的“系列教学方案”设计的尝试初步成为一种教育改革的潮流。为了了解此种思路下音乐教学设计发展的脉络,我们也认真地整理了所能够找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出版物文本。
其中,上世纪80年代末的出版物中,各主题围绕幼儿的生活展开,各主题单元也都包含指定的音乐活动。因为文本中大都只有主题教育总目标和主题下各领域教学活动(含音乐活动)的作品名称,没有任何集体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因此,无法得知当时音乐教学活动具体目标追求的概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些主题课程出版物修改完善重新出版后,所有文本都增加了各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所以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当时音乐教学活动目标追求的概貌。基本上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没有超越我们在本文第一节所描述的状态,因此不再举例概述。但是出现的新问题是:由于不甚了解音乐学科学习规律的教材编纂者为了迁就主题中包含的科学或人文内容,将原本在音乐、舞蹈知识技能“难度循序渐进系列中的作品和活动要求”任意组合到主题单元中,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幼儿领域能力建构的自然序列”,客观上影响了幼儿音乐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和谐性。这也就是1995年在成都全国幼教年会上的集体重点反思:如何解决“大拼盘式”、“无机综合”的课程设计或教学设计问题。
1998年,笔者在一个全国会议上遇到来自东北的几位幼儿园老师,她们在听了我做的一个音乐教育方面的报告后问我:“现在我们都在搞综合了,你们为什么还在搞分科?”我当时告诉她们的是我当时的看法(而且在有了新近20年研究进展的条件下,至今仍旧坚持这样的看法):作为教师,如果不了解幼儿在某个具体领域是怎样学习和发展的,不了解各个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是怎样能够得以相互迁移的,那么,所谓整合努力,多数情况下都必定是盲目而且低效的!
2005年笔者在杭州一个会议上遇到一群来自上海的幼儿园老师,她们焦虑地向我倾诉并咨询:现在统一要求按照主题展开教以来学,幼儿园里已经很久没有音乐没有歌声了,许多主题“音乐放不进去,怎么办”。最近这10多年来,如何将音乐整合到综合主题课程中去,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要求解惑的“呼声”。
其实,音乐作为一种“语言”——即特殊形态的认识、表达、交流的媒介,任何主题都完全可以很好地借助的。下面是我们的团队在2004年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音乐教育资源库》(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小班第一单元《来来来,来上幼儿园》中所做的目标表述尝试,和大家分享。
单元主体名称:来来来,来上幼儿园
单元核心经验:(幼儿全面发展高层目标的表述样例)
1. 从逐步熟悉到初步能够亲近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
2. 从逐步熟悉幼儿园集体生活到初步养成自我服务的习惯
单元音乐教育工作重点(教师工作次高层目标的表述样例):
1. 突出音乐活动中的师幼交往。引导幼儿先从逐步能接纳、亲近教师,再逐步到能接纳、亲近同伴。在音乐活动中应注意营造“相亲相爱”的交往氛围,并帮助幼儿初步学习适宜的交往方式。
2. 突出出集体生活的“适应教育”。引导幼儿在自我服务活动中体验“我喜欢自己做”和“我能够自己做”的积极情感,并感受自己的点滴进步,享受成长的快乐。
3. 初步引导幼儿体验“在生活中歌唱”和“在音乐中成长”的乐趣。
音乐领域活动教学工作重点(教师工作中层目标的表述样例)
具体音乐教学活动工作重点:
(教师工作下层目标的表述样例)
案例1. 蝴蝶找花
(相关领域:健康 社会)
活动目标:
1. 借助飞翔的动作感知乐句的过程;借助拥抱等动作感知乐句的终止。
2. 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榜样学习运动的模式。
3. 在蝴蝶找花的情境中自然地通过身体接触体验于教师同伴之间亲切关系。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观看教师随音乐《化蝶》在挂图上操作教具蝴蝶。(每小节起伏一次,并同时飞越一处草丛,乐句结束处停在花朵上。)
2. 请幼儿观看教师随音乐做蝴蝶飞舞的动作。(每小节手臂起伏一次,每个乐句结束处停下轻轻拥抱、抚摸或亲吻某位幼儿——幼儿扮作花朵。)
3. 请个别幼儿与教师一起随音乐做上述活动。
4. 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作蝴蝶,一组扮作花朵,一起随音乐做上述活动。
5. 请全体幼儿一起扮作蝴蝶,随音乐按前述方式飞舞,乐句结束处相互轻轻拥抱或抚摸。〔落实乐句感知和亲近同伴的目标。〕
范例2 . 大指歌
(相关领域:健康 社会 美术)
活动目标:
1. 学会唱歌和跳邀请舞,基本正确流畅的唱问唱答和与舞伴共舞。
2. 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榜样学习对唱和共舞的模式。
3. 在教师的鼓励下对唱和共舞时能尝试用目光和体态与对方交流,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
平时准备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活动手指的问候游戏,使幼儿逐步能够比较自如地将各个不同的手指一一独立地伸出,并自由做出向他人问候或回复他人问候的姿态。〔落实语言体态自如交流的目标。〕
1. 教师用自己范唱的歌声为师生的手指游戏活动伴奏。
2. 教师演唱问句,并同时邀请全体幼儿加入演唱答句,共同用自己的歌声为手指游戏活动伴奏。
3. 教师演唱问句,并同时不断邀请个别幼儿加入演唱答句,共同用自己的歌声为手指游戏活动伴奏。
4. 教师请个别幼儿轮流做志愿者,自行选择具体某一手指与集体进行演唱问答。
5. 跳邀请舞,教师站在幼儿所围成的半圆形中间,假装闭上眼睛,唱某一幼儿的名字并问:“你在哪里?”该幼儿演唱答句。教师走过去用“啦啦啦”的歌声与该幼儿共舞(如拍拍手、转个圈等),并请全体幼儿一起加入伴唱。然后请该幼儿坐好,继续邀请下一位幼儿。教师也可以将邀请的角色传递给该幼儿,并指导、帮助他继续邀请。待幼儿比较理解这种邀请方式后,还可以进一步转变为“累加式”的邀请,一个请另一个,两个人分别再邀请另外两个人,四人再继续……直至所有的人都加入。〔落实亲近老师、同伴的目标。〕
范例3. 月亮婆婆喜欢我
(相关领域:科学 语言 社会)
活动目标(音乐):
1. 学会唱歌和跳邀请舞,基本正确流畅的唱问唱答和绕圈飞舞。
2.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创编歌表演动作。
3.舒适友好地与同伴拥抱和交接头饰。体验教师用轻柔的声音说“晚安”时安全、甜蜜的感觉。
活动过程:
层次一,侧重科学与语言
1. 教师提供系列挂图,伴随宁静优美的音乐为幼儿讲述故事。
2. 教师鼓励并带领全体幼儿讲述故事中小熊说的话。
3. 教师反复请不同的幼儿与自己一起表演,教师扮演月亮,幼儿扮演小熊(可戴头饰,以明确角色增加趣味)。表演外出时幼儿跟教师走,表演回家时教师跟幼儿走,表演睡觉时全体幼儿说“晚安”,然后教师用哼鸣的方式演唱曲调“哄”小熊们安睡,最后教师用轻柔的话语说:“晚安,小熊。”
层次二,侧重音乐与社会(歌唱)
1. 教师请幼儿回忆家里的亲人是怎样表示喜欢他们的,并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2. 教师一边唱歌一边表演相关动作。
3. 教师请幼儿创编与表演相关动作。
4.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唱歌边做动作。
5. 参照《月亮晚安》的故事表演方式边唱边做“走走跟跟”的游戏。
层次三,侧重音乐与社会(交际舞蹈)
1. 全体幼儿围坐成一个大圆圈,一个幼儿扮演小熊,一个幼儿扮演月亮,其他幼儿扮演小树和花草。
2. 月亮在前面绕圈“飞”,小熊在后面绕圈走。第一遍歌曲唱完,在间奏处扮演月亮和小熊的幼儿与离自己最近的幼儿相互拥抱,把自己的头饰取下戴在被邀请的幼儿头上,然后自己坐下来。唱第二遍歌曲时,小熊在前面绕圈走,月亮在后面绕圈“飞”。依次规则反复进行。
1. 若干遍之后,教师可以说:“月亮,晚安!小熊,晚安!大家都晚安!”然后用哼鸣的方式歌唱“哄”大家假装睡觉。〔落实亲近老师、同伴的目标。〕
范例4. 跳到这里来
(相关领域:健康 社会 语言)
活动目标:
1. 跟随教师自然学习歌曲和随乐做各种移动动作。
2. 主动积累移动动作的语汇,及概念词,积累表现自我服务活动的概念词。
3. 体验假装表演的幽默情绪和迅速结伴拥抱的乐趣,通过这些体验自然放松,逐渐降低交往的焦虑。
活动过程:
层次一,侧重音乐与健康(体育)
1. 请幼儿提议用某种动作方式从教室或操场的某处移动到另一处。
2. 教师带领全体幼儿采用一种方式从教室或操场的某处移动到另一处。
3. 反复请不同的幼儿提议不同的方式,反复做不各种不同的移动。
4. 教师在幼儿移动时将移动的方式编成歌词唱出来为幼儿伴唱。
层次二,侧重音乐与健康(卫生)
1. 将如厕,洗手的正确程序和方法编成幽默的歌词和律动。〔落实自我服务的目标。〕
2. 教师一边唱歌一边表演相关动作。
3. 教师请幼儿解释动作与歌词的含义。
4.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唱歌边“假装”如厕或洗手。
层次三,侧重音乐与社会(交际舞蹈)
1. 唱第一段歌词,各人独自做歌词规定的身体动作,如跳。
2. 唱第二段歌词“朋友不见了怎么办”,自己表演“沮丧”的样子。
3. 唱完第二段歌词最后一句“赶快再找个好朋友”,各人立刻找到一个或两个朋友抱在一起。
范例5. 懒惰虫
(相关领域:健康 社会 数学)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唱新歌,在教师的榜样激发尝试唱出歌曲的幽默情绪。
2.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演唱创集体编的新歌词,和自己创编的“我不是懒惰虫”回应动作。
3. 理解什么是“懒惰虫”和体验“我不是懒惰虫”的自豪感。
活动过程:
层次一,侧重音乐
1. 幼儿做成半圆,教师边念儿歌边按节奏依次抚摸幼儿的头:“你是小公鸡,你是小公鸡,你的衣裳真美丽;你是小公鸡,你是小公鸡,你的歌声真好听。”(歌词可替换成你是小青蛙、你是小花猫等。)儿歌念完,教师给最后一个被摸到头的幼儿戴上相关的头饰或贴上相关的贴画。
2. 教师待幼儿情绪比较投入时,告诉幼儿有一个奇怪的客人要来,教师念歌曲的歌词: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的一身都在痛,有是眼睛痛,又是肚子痛,你的一身都在痛。
3. 教师和幼儿讨论“什么是懒惰虫”,“懒惰虫为什么到处都痛”,“我们喜不喜欢当懒惰虫”,“如果别人问你是不是懒惰虫,你会怎么回答”。
4. 教师边唱歌边按节奏轮流点指自己和幼儿(先从幼儿开始点指,歌唱完时正好指到自己),和幼儿讨论教师自己是不是懒惰虫,然后教师自己强烈地表示:“我不是懒惰虫,我不要做懒惰虫!”
5. 教师边唱歌边按节奏依次抚摸幼儿的头,歌唱完时最后被摸到头的幼儿可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用动作或语言对“是不是懒惰虫”的问题表态。
6. 反复完这个游戏,教师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态。
层次二,侧重健康(生活自理)
1. 教师讲述一个叫做“懒惰虫”的小毛虫在幼儿园“丢三落四”闹笑话的故事。
2. 教师用教具形象表演故事,最后带领幼儿唱新编的“懒惰虫”的歌曲。
3. 教师安排幼儿收拾自己的东西,如将暂时不穿的衣物摆放整齐,或迅速地从随意堆放的衣物中找出自己的,并穿戴好或折叠整齐等。〔落实自我服务的目标。〕
4.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唱歌边做动作表情,歌词改为“不做懒惰虫”。
层次三,侧重语言(创编与发音游戏)
1. 教师用范例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2. 教师鼓励幼儿创造新的范例相互分享。
范例6. 毛毛虫变蝴蝶
(相关领域:社会 科学)
活动目标:
1. 基本随乐地表演毛毛虫变蝴蝶的几个重要环节,体验、理解音乐变化与动作变化的关系。
2. 在教师的鼓励引导各人尝试即兴创编变成蝴蝶后的独特造型。
3. 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毛毛虫的努力和坚定,通过合作造型体验与同伴共同创造的那种很特别的愉悦感。
活动过程:
1. 幼儿围坐成半圆,观看教学挂图,讨论毛毛虫生活和成长的几个重要环节:运动——吃东西——蜕皮——再运动——再吃东西——再蜕皮——睡觉,做美梦——醒来再运动——把睡觉的袋子咬破——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落实体验自我成长快乐的目标。〕
2. 教师待幼儿情绪比较投入时,引导幼儿进一步用动作来表现毛毛虫成长的过程。
3. 教师和幼儿跟随音乐《未出壳的鸟壳的舞蹈》表演上述动作,特别鼓励幼儿在变蝴蝶的环节做出与众不同的造型。
4. 教师继续与幼儿共同跟随音乐表演上述动作,在变蝴蝶的环节特别鼓励与其他幼儿合作造型。
5. 教师提议将《化蝶》的音乐活动与当前新的活动结合起来,先表演毛毛虫变蝴蝶,再表演蝴蝶找朋友。
从上述范例中其实不难看出,如果教师能够更了解幼儿在某个具体领域是怎样学习和发展的,更了解各个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是怎样能够得以相互迁移的,那么,我们的整合努力,是完全有可能降低盲目性和低效性的。
系列发布中,请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