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剂量不会调?先了解这 7 点!

学术   2024-12-17 19:59   浙江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因指尖血糖检测所承受的痛楚,以及在血糖监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懈怠行为。CGM 系统 24 小时内的自动化监测频率的提升,显著增强了患者在血糖管理过程中的依从性,并有效降低了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因而深受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的青睐。此外,CGM 还能显著降低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包括但不限于黎明现象、索莫吉(Somogyi)效应以及黄昏现象等[1,2]


图 1  CGM 曲线,可有效捕捉夜间血糖波动规律,及时应对,杜绝黎明及 Somogyi(源自:笔者科室 CGM 截图)


基于此,《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专家共识(2024 年)》近日再次迎来更新[3],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以更好地稳定患者的血糖,此次要点一文梳理如下(以下统称共识)。



要点一:对于短期强化或低血糖风险高等群体,可长期或间歇性使用 CGM


针对长期或间歇性使用 CGM 的患者群体,本共识进行了详尽阐释。具备相应条件的医疗科室应考虑在以下患者群体中采用 CGM 技术,以便更迅速、更精确地实现血糖控制目标。


表 1. 推荐使用 CGM 的群体

*T2DM:2 型糖尿病;T1DM:1 型糖尿病;CSII: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GM: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HbA1c:糖化血红蛋白

注:怀孕期间除了监测 HbA1c,还要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 CGM,部分孕妇会出现贫血,HbA1c 结果会有偏差

字母 A-E 代表证据等级,其中 A 有最多数据支持;E 为专家经验或共识



要点二:对灌注不足、CGM 与皮肤接触部位异常等因素不推荐使用


对于以下群体而言,不推荐使用 CGM 监测血糖:


(1)感染或传感器注射部位附近水肿、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或组织灌注不良的糖尿病患者避免使用 CGM(E);


(2)如存在出血风险或对消毒剂、医用胶布过敏以及皮肤易敏感或易患有皮肤溃疡,或皮肤有破损、瘢痕或红肿时,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放置和准确性,不推荐或谨慎使用 CGM(E);


(3)严重低血糖(小于 2.2 mmol/L)或高血糖(大于 27.8 mmol/L)或血糖快速波动期应避免使用 CGM(E)。



要点三:CGM 体现出的血糖关键指标包含 TIR、TBR 等


与指尖血糖监测不同,CGM 在整体监测过程中会展示出几大关键指标(图 1):


(1)葡萄糖目标范围的时间(TIR)血糖在 3.9~10.0 mmo/L 内时间占比;


2)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血糖大于 13.9 mmol/L 的时间占比(2 级高血糖);血糖在 10.0~13.9 mmol/L 内时间占比(2 级高血糖);


3)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的时间(TBR):3.0~3.8 mmol/L(1 级低血糖);血糖小于 3.0 mmol/L 的时间占比(2 级低血糖);


(4)血糖波动幅度:使用 CV 评价;


5)CGM 平均使用时间占比:推荐 14 天中占比在 70% 以上;


(6)佩戴天数:推荐 14 天;


(7)葡萄糖管理指标(GMI):根据平均血糖得出的指标,可依据 GMI 预估 HbA1c 变化趋势。


图 1 几大指标在 CGM 中可综合呈现出患者血糖波动情况[3]


以下笔者展示了特定科室的 AGP 图谱,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通过数个关键指标得以反映:


图 2  常见 CGM 图谱,通过图谱体现出患者当前血糖水平(科室截图)



要点四:通过 CGM 曲线情况改善夜间黎明、索莫吉等异常情况


黎明现象及索莫吉效应(即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空腹高血糖原因。CGM 与 CSII 是应对这两种现象的有效策略。包括调整血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黄昏现象等(图 3):


图 3  三种皆为临床常见现象,CGM 可以很好地将这些异常现象呈现出来,以便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应对(科室截图)


同时共识中针对异常血糖情况共识展示了具体相对应的控制措施:


图 4  夜间不同情况的血糖波动,共识针对此均有相应举措,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灵活操作[3]



要点五:CGM 帮助更全面地调整患者血糖及预估血糖走向


CGM 不仅具备监测夜间异常血糖事件的能力,而且对于餐后血糖的监测具有精确性。此外,CGM 能够回顾并分析过去的血糖波动趋势,进而为预测未来的血糖变化提供依据,针对餐后高血糖问题,共识并提出相应对策(图 5)。


图 5  较指尖血糖而言,CGM 可以反映整段餐前后血糖情况,更精准地做出调整及预判[3]



要点六:如何通过 TIR 等指标调整降糖方案?


CGM 在全面评估血糖水平方面提供了多项关键指标。其中,TIR 反映了患者血糖控制的达标情况;TBR 反映患者处于低血糖范围内的时间占比。


图 6  根据达标范围及低血糖风险,动态调整降糖方案,警惕血糖波动及低血糖风险[3]



要点七:使用 CGM 期间会碰到哪些问题?


笔者将部分使用问题纳入到要点七中,这些问题在临床实践中亦常为患者所咨询。


1. 使用过程中 CGM 脱落了怎么办?


针对此,共识指出:


(1)CGM 脱落一般是由于过度出汗、运动,或极少数人属于油性皮肤,传感器胶布无法固定所致。只能选择终止,或重新佩戴新的传感器。(E)


(2)佩戴期间如发现胶布严重翘起,可使用医用胶布粘贴进行加固。(E)


2. CGM 与指尖血糖监测数值不符怎么办?


共识针对数值不符的情况建议:


(1)使用 CGM 不能用每个点的血糖值与毛细血管血糖值相比较,应该看整个葡萄糖的曲线趋势,不必因为与某个点 SMBG 数值不一致而怀疑其准确度。(E)


(2)CGM 测定的是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而指尖血糖监测的是毛细血管血糖水平。一般情况下,两者血糖的变化存在时间生理性滞后 5~10 min,CGM 强调的是血糖整体性,而非某个点的血糖。(E)


3. 佩戴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血糖不稳定怎么办?


对于血糖不稳定的情况,共识建议:


(1)佩戴 CGM 第一天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葡萄糖监测值偏低的情况,这是由于传感器与人体的生理环境具有适应过程,多数传感器佩戴 1 天以后准确性会得到改善。(E)


(2)在传感器佩戴时间较长时,如第 14 d 出现探针磨损或皮下组织炎症,可能导致血糖数值不稳定,应选择终止或者重新佩戴传感器。(E)



 说在最后 


CGM 在临床应用中,并非仅限于对单一时间点血糖水平的监测,而是能够通过追踪血糖水平的整体波动趋势,揭示患者在日常生活及治疗过程中的血糖波动模式。基于此,CGM 有助于制定更为适宜的降糖治疗策略。针对 CGM 在日常应用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共识文件中已进行了详尽的阐释。鉴于本文篇幅所限,无法对所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以笔者当前临床实践中的经验而言,有以下几点心得:


(1)针对老年群体皮肤干燥问题,可考虑适当应用相关措施。皮肤干燥状况易引发贴附材料粘合性能降低,进而导致 CGM 的脱落现象。


(2)针对糖尿病引发的急性并发症或合并症,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这些患者通常存在循环灌注不足或脱水状况。CGM 依赖于组织液的浓度来实现血糖水平的监测。鉴于上述灌注不足的患者群体,不推荐使用 CGM。


(3)在夜间睡眠期间,侧卧姿势导致 CGM 受压是造成夜间 CGM 读数与实际血糖水平不一致的常见因素之一。当观察到夜间 CGM 读数与指尖血糖测量结果存在差异时(差异值超出 15%),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侧卧姿势压迫 CGM 的可能性。


(4)在 CGM 的应用过程中,通常仍需进行 1~4 次指尖血糖检测以进行血糖校正。监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观察 CGM 波动曲线,如在餐后血糖升高时,通过监测餐后指尖血糖,以辅助 CGM 的校正工作。尤其是当患者低血糖时,应进一步监测指尖血糖,这种情况下应以指尖血糖为主[4]







说了这么多,不如实战看看~






左图为夜间、右侧为餐前餐后血糖曲线。提问:


(1)左侧夜间血糖为何种情况?应如何解决?

(2)右侧血糖箭头代表何种意义?应如何解决?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观点见解~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获取共识原文


策划:白露

投稿:tangshixuan@dxy.cn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Eichenlaub, M., Öter, S., Waldenmaier, D., Kulzer, B., Heinemann, L., Ziegler, R., Schnell, O., Glatzer, T., & Freckmann, G. (2024). Characteristics of Nocturnal Hypoglycaemic Events and Their Impact on Glycaemia.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8(5), 1035–1043.

[2] Pleus, S., Heinemann, L., & Freckmann, G. (2018).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Data Should Be Reported in Detail When Studies About Efficacy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 Are Publishe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5), 1061–1063. 

[3] 中国内分泌代谢相关专家小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44(6):430-445

[4] 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深度全面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解读、前沿追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