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DM 别只盯着血糖看,找准上游病因,做好代谢管理是关键!

学术   2024-12-03 19:59   浙江  


胰岛素抵抗是 2 型糖尿病(T2DM)的始动因素,贯穿 T2DM 病程始终,同时还是构成代谢负担三重「共生土壤」的关键要素之一。代谢负担的三重「共生土壤」是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造成心血管、肾脏等靶器官损伤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1,2]














如何充分认识代谢负担三重「共生土壤」所带来的健康影响,并据此合理应对,以实现 T2DM 患者的临床获益,一直是临床不断探索的重要话题。


聚焦代谢负担三重「共生土壤」,注重 T2DM 早期防治


胰岛素抵抗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通过激活炎症通路引发炎症反应,造成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变化。胰岛素抵抗、炎症、内皮功能障碍三重「共生土壤」之间相互影响,加剧了糖、脂质、尿酸等代谢的异常,从而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慢性肾脏疾病(CK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疾病的形成和发展[1,3]


也就是说,在「共生土壤」的影响下,糖尿病与多重代谢紊乱之间可相互影响,造成整体代谢生态的失衡,进而引发靶器官损伤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图 1)[3-5]


图 1 共生土壤、代谢负担、靶器官损伤的关联[3-5]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关注血糖水平的控制,还需着眼于整体代谢健康,兼顾多重代谢因素,尽早规划并实施高质量的 T2DM 管理策略。


那么,如何直击「上游土壤」,实现血糖与多重代谢因素的早期综合获益?


GLP-1RA 可靶向「上游土壤」,实现靶器官保护


胰高糖素样多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是近年来临床上备受瞩目的降糖药物,可靶向「共生土壤」,通过多种机制对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各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而言,GLP-1RA 可抑制食欲,促进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上调脂联素水平,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增加肝脏/骨骼肌葡萄糖转运子-4、肝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的表达水平;激活细胞内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等[1]


多项相关研究,证实了 GLP-1RA 的上述作用:


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SUSTAIN 2 研究显示,相比西格列汀,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显著降低 HOMA-IR(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0.5 mg 降低 11 %,P = 0.0420;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1.0 mg 降低 25 %,P < 0.0001)[6]

*HOMA-IR 为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

*SUSTAIN 2 为一项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接受二甲双胍和/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稳定治疗,但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的 1,231 名 T2DM 患者,随机分入司美格鲁肽(0.5 mg 或 1.0 m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治疗组及西格列汀治疗组,旨在评估在二甲双胍和/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基础上,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与西格列汀的疗效和安全性。

改善炎症方面,SUSTAIN 3、PIONEER 1、PIONEER 2 研究显示,相较对照组,司美格鲁肽 hs-CRP 水平均显著降低(vs 艾塞那肽,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低 hs-CRP 25 % [P < 0.001];vs 安慰剂/恩格列净,司美格鲁肽片降低 hs-CRP 水平降低 24 %~30 %[P < 0.01])[7]

*hs-CRP:超敏 C 反应蛋白,提示炎症水平。

*一项探索性分析研究,对司美格鲁肽注射液(SUSTAIN 3)和司美格鲁肽片(PIONEER1,PIONEER2)进行 hsCRP 数据分析,共纳入 2,482 例 T2DM 患者,其中 1,328 例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其余为对照组。旨在探讨司美格鲁肽对 T2DM 患者 hsCRP 的影响。

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方面,研究显示,GLP-1RA 组治疗 6 个月,显著改善新诊断 T2DM 患者 FMD(治疗前,GLP-1RA 组和二甲双胍组 FMD 分别为 8.9 %、8.8 %,治疗 6 个月,GLP-1RA 组和二甲双胍组 FMD 分别提升至 13.2 %、11.8 %[P < 0.05])[8]

*FMD: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映了血流介导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功能,可评估内皮功能。FMD 水平越低,提示内皮细胞功能越差。

*一项试验,纳入 60 例新诊断且未经治疗的 T2DM 患者,接受 GLP-1RA(n = 30,1.8 mg 每日一次皮下注射)或二甲双胍(n = 30,1,000 mg 每日两次)治疗 6 个月,旨在评估 GLP-1RA 治疗 6 个月后内皮功能的变化。


在对胰岛素抵抗、炎症、内皮功能障碍代谢负担三重「共生土壤」的基础上,GLP-1RA 可以在血管通透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血管生成、免疫细胞募集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实现靶器官保护(图 2)[9]


图 2 GLP-1RA 可能通过改善共生土壤,实现靶器官保护[9]


GLP-1RA 可能改善临床代谢指标,缓解代谢负担


PIONEER 系列研究共纳入全球超过 9,000 例 T2DM 患者,探索了司美格鲁肽片在 T2DM 全程管理中的各项个体化治疗需求。PIONEER 系列研究涵盖了从早期治疗到不同人群(如中国人群)的广泛数据;比较了司美格鲁肽片与安慰剂、其他降糖药的降糖、减重等情况,以阐释该药物在 T2DM 全程管理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PIONEER 系列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片具有良好的降糖减重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司美格鲁肽片显著降低 HbA1c 水平,最多达 1.6 %,显著提高 HbA1c 达标率,最高达 86 %;显著减轻体重,最多达 5.0 kg(图 3、图 4);司美格鲁肽片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类似[10-18]


图 3 PIONEER 系列研究 HbA1c 情况[10-18]


图 4 PIONEER 系列研究体重情况[10-18]


此外,司美格鲁肽可助力 T2DM 患者建立健康饮食习惯,改善代谢。生活方式干预,是 T2DM 患者高血糖管理的一线治疗策略,应贯穿糖尿病管理病程始终,对防治胰岛素抵抗、缓解代谢负担有重要意义[1]。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片可以帮助 T2DM 患者减少能量摄入,协助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而改善代谢(图 5)[19]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两期交叉试验,纳入 15 例 T2DM 患者,1:1 随机分配至司美格鲁肽片-安慰剂或安慰剂-司美格鲁肽片的不同治疗序列组别。司美格鲁肽片起始剂量每日一次口服 3 mg(0~4 周),逐渐增加至 7 mg(4~8 周),最终 14 mg 维持(8~12 周)。在每个治疗期结束时,进行为期 4 天的膳食测试,包括:1)在标准早餐后的随意午餐、晚餐和零食盒中测量能量摄入;在吃完标准早餐和高脂早餐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测量食欲评分;2)使用饮食控制问卷评估饮食和食欲,以及体重和身体成分的变化等。

图 5 两组能量摄入和饮食偏好比较[19]


小结

胰岛素抵抗贯穿 T2DM 病程始终,在炎症、内皮功能障碍的「共生土壤」影响下,可造成整体代谢生态的失衡,引发靶器官损伤。因此临床既要做好 T2DM 患者的血糖控制,也要兼顾多重代谢因素的改善。GLP-1RA 可直击上游,靶向「共生土壤」,通过多种机制对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各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帮助保护靶器官。司美格鲁肽片显示出良好的降糖、减重效果,以及帮助建立健康饮食习惯,改善代谢作用,为 T2DM 的临床管理带来了新的选择。


专家简介


曾天舒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基础学组副组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临床罕见代谢病分会副会长

 湖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肥胖联盟(COF)常务理事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代谢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基层慢病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主委

 湖北省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营养管理专委会副主委

 湖北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Current Medical Science,临床内科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科研伦理学组成员

 武汉市医学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

上下滑动查看


内容策划:陈静

内容审核:刘明丽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邹大进. 消除胰岛素抵抗,去除慢病的“共同土壤”[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11):1007-1012.

[2]. Koshiyama H, Med Hypotheses. 2006;66(3):473-5.

[3].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 21(11) : 1013-1029.

[4]. Defronzo RA. et al. Diabetes. 2009 Apr;58(4):773-95.

[5]. Cosentino F, et al. Eur Heart J. 2020 Jan 7;41(2):255-323.

[6]. Ahrén B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5:341-54

[7]. Mosenzon O, et al. Cardiovasc Diabetol. 2022 Sep 2;21(1):172.

[8]. Lambadiari V, et al. Cardiovasc Diabetol. 2018 Jan 8;17(1):8.  

[9]. Yaribeygi H, et al. J Clin Transl Endocrinol. 2024 Mar 28;36:100340

[10]. Aroda VR,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42:1724–32

[11]. Rodbard HW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42(12):2272–2281

[12]. Rosenstock J, et al. JAMA 2019;321:1466–80

[13]. Pratley R, et al. Lancet 2019;394:39–50

[14]. Mosenzon O,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7:515–27

[15]. Pieber TR,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7:528–39

[16]. Zinman B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42(12):2262–2271.

[17]. PIONEER 11:Weiqing Wang, et al. 2022 IDF. eposter presentation.

[18]. PIONEER 12:Linong Ji, et al. 2022 IDF. eposter presentation.

[19]. Catherine Gibbons,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 2021 Feb;23(2):581-588.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深度全面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解读、前沿追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