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赌对了!

文摘   财经   2025-01-28 20:03   山东  

立讯,不止于代工。


众所周知,过度依赖大客户是一种风险,欧菲光被踢出果链的悲剧还历历在目。


而在我国众多上市公司中,存在“依赖症”的企业可不在少数。


如赛力斯与华为,通富微电与英伟达,以及我们熟知的“果链”龙头——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


提起立讯精密,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苹果依赖症、超低毛利、代工、技术含量低等等。


但实际上,立讯的优秀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为何这么说呢?


第一,优良的并购。


近年来,立讯精密被称为业界的“并购之王”。自2010年上市后,公司便开启了“买买买”,自此走上了并购之路。


通过并购,立讯精密不仅成功切入苹果供应链,成为“果链一哥”,还闯进了通讯和汽车领域,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和客户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立讯的持续并购,并未给公司带来过高的商誉风险。


从下图来看,近年来公司的商誉始终保持在20亿元以下,2024年前三季度为18.83亿元,减值风险较小。

 

要知道,闻泰科技并购安世半导体,可是带来了高达200亿商誉,由此不难看出立讯并购的优良。


第二,跨越周期的业绩。


消费电子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能够跨越周期的企业寥寥无几。


2021年以来,立讯精密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上升,哪怕是在2022年、2023年的行业低谷期,也能逆流而上。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72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为90.75亿元,同比增长23.06%。


由此可见,立讯的业绩是相当稳健的,在面对消费电子行业下行时,将抗周期属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如此强悍的业绩之下,立讯的盈利能力自然也不会差。

衡量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巴菲特最看重的指标当属净资产收益率ROE


2019-2023年,立讯精密的ROE便一直维持在20%以上,2020年还一度高达30%,盈利能力十分强劲。

 

通过行业对比来看,立讯的ROE比同为电子制造龙头的工业富联要高得多,领先优势明显。


第三,与苹果的共赢。


立讯的“苹果依赖症”问题,就不用过多介绍了。从2023年报数据来看,公司的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超过了75%。

 

那么,立讯与苹果之间,到底是“扶贫”还是“双赢”呢?


从现实角度看,苹果又不傻,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科技巨头,在合作厂商的选择中,自然是优中选优。


正如立讯董事长王来春所说:“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


立讯之所以能够稳坐“果链一哥”的宝座,靠的是技术实力。


近年来,立讯在研发上可谓是十分重视,2022年、2023年的研发费用甚至达到80亿元以上。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投入近70亿,占同期净利润的77%,研发力度相当大。

 

并且,截至2023年末,立讯的在研项目涉及手机、可穿戴、汽车、通信等诸多领域,未来产品放量可期。

 

总的来看,尽管立讯的主营业务是代工,但其研发能力却十分可观,这也是立讯行业地位不断提高和深受苹果青睐的重要原因。


然而,“果链”虽好,但经济学上有句话叫,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为了摆脱“苹果依赖症”,立讯下了不少功夫。


看官别走,点个关注:
洞察经济趋势,把握投资机会!


那么,现阶段,立讯的 “去苹果化”进展如何了?


除了“果链”业务之外,立讯还有两个王炸,即汽车和通讯业务。


1.汽车业务——打造Tier 1平台。


近年来,汽车行业朝着智能化方向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65万辆,预计到2030年,有望超过4500万辆,增量空间广阔。

 

早在2011年,立讯就开始布局汽车电子,目前已经形成四大细分业务板块,产品线种类十分丰富。

 

2023年,立讯精密汽车业务收入已经达到92.52亿元,2024上半年实现收入47.56亿,同比大增48.3%,甚至超过了许多汽车电子巨头。


按照公司的规划,立讯未来将要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Tier 1领导厂商,远期收入目标千亿元以上。


这样看来,未来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立讯的汽车业务有望享受行业红利,迎来进一步放量。


2.通信业务——前瞻布局铜连接。


现阶段,包括微软、META、谷歌、苹果、亚马逊在内的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码布局AI。


2024年第三季度的资本开支总和高达604.2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得益于此,全球AI需求将迎来快速释放。

 

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讯业务收入74.65亿,同比增长21.65%,处于高速成长期。


其中,铜连接是立讯通讯业务的核心产品。


铜连接产品可以实现芯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目前公司已自主研发出Optamax散装电缆技术,可以提供超过800 Gbps的聚合数据吞吐量。

 

并且,根据业界报道,立讯已成功导入英伟达GB200供应链,随着后续客户产品放量,公司业绩有望显著受益。


最后,总结一下。


从依赖巨头,到成为巨头,立讯的成长之路是上市公司的典范。


立讯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AR/VR,再到如今的智能汽车、AI服务器,每一步都恰到好处的“赌对了”。


未来,随着消费电子、通讯、汽车等业务迎来更大的增长空间,立讯的业绩也有望持续向好。

给大家推荐个优质的公众号「机会早知道」。在这里,可以更快更及时获取最新题材机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最后,别忘了点击右下角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投资路上一起成长!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小象说财
洞察经济趋势,把握投资机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