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依旧严峻。
今年1-10月,我国芯片进口数量4556.2亿个,同比增长15%,而进口金额是3153.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
如此庞大的芯片进口数额,一方面反映出国内电子、科技等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芯片自给率仍然较低的隐忧。
目前,我国芯片自给率在30%左右,其中低端芯片可以到60%以上,高端芯片却不足10%。距离2025年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还有不小差距。
再结合宏观压力不断加大,核心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自主可控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
光刻机自然不必多说,是接下来科技攻关的重点方向。
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光刻机无论是进口的还是自研的,只要有了就可以一直用,但生产芯片的耗材必须有持续且稳定的供给,所以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光刻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01
光刻胶不可或缺
但技术门槛高、市场规模不大
通常按应用领域划分,光刻胶主要分为三大类,半导体光刻胶、PCB光刻胶和LCD光刻胶,其中技术门槛最高的就是半导体光刻胶。
半导体光刻胶按曝光波长可分为g线、i线到KrF、ArF、EUV光刻胶,波长越短加工的分辨率就越高,难度就越大。
其中,ArF光刻胶主要应用在130nm-14nm等主流芯片制程工艺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刻胶品种。
不过,光刻胶的市场规模并不大,2024年全球销售规模刚有望突破百亿美元,占整个半导体市场规模不足1%。
同时,客户对于光刻胶的产品验证时间也比较长,从研发成功到进入客户验证阶段并被大规模使用,通常需要2-3年的时间。
这一过程不仅耗时漫长,而且需要与光刻机、掩膜版等多个步骤配合,增加了研发和验证的成本。
市场规模小、高研发成本、长验证周期,使得光刻胶在芯片产业链中并不受待见,大家都不愿意触碰。
02
日企处于垄断地位
国内厂商开始发力
行业进入成本太高,导致全球光刻胶市场都被日本、美国厂商垄断,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前5大厂商占据了全球光刻胶市场87%的份额,市占率由高到低分别是:日本JSR(28%)、东京应化(21%)、罗门哈斯(15%)、日本信越(13%)以及富士电子材料(10%)。
更重要的是,因为日企进入时间早,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大量的专利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
日本光刻胶的专利占全球的46%,而中国只有7%,国内厂商要么绕开专利,要么给日本交专利费,进一步加大了研发的难度。
如此一来,导致我国的光刻胶对日本依赖性非常高。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光刻胶进口额为9.8亿美元,同期中国从全球范围的光刻胶进口总额为19.3亿美元,日本成为主要进口来源国,占比高达50.7%。
幸运的是,在国产替代的紧迫性下,国内厂商针对光刻胶进行了专门攻关,开始逐步打破垄断。
03
国内厂商,逐步打破垄断
在A股上,光刻胶相关的企业大概有20家,包括彤程新材、南大光电、华懋科技等企业,是我国光刻胶攻关的中坚力量,国产替代急速进行。
分产品看,g线、i线和KrF光刻胶方面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国产替代。
中端光刻胶方面,KrF光刻胶,北京科华和徐州博康进展较快,2023年已有多个品种实现销售;此外苏州瑞红及上海新阳也实现了量产突破。
目前KrF光刻胶的国产化率大致上为5%左右。
ArF光刻胶方面,彤程新材2024年开始量产,南大光电两款产品通过认证,而华懋科技、上海新阳也有相关产品进行测试导入。
但整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明显差距,目前国产化率大致上还不足1%。
04
光刻胶收入尚未放量
彤程新材最有看点
05
总结
光刻胶虽然属于芯片行业中的细分赛道,市场规模不大,但同样竞争少,主要面临的是传统日本大厂的压力。
随着国产技术的逐渐突破,国内芯片需求的快速扩容,光刻胶企业将会迎来一波时代红利。
最后,别忘了点“在看”。